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效治理村干部腐败问题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村干部腐败的主要形式包括:在承接国家资源和管理集体资源的过程中呈现出滥用职权、克扣私分、虚报冒领等形式;村干部在治理村级事务和实施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表现出吃拿卡要、拉票贿选等不同的腐败方式。从资源和秩序的视角探讨村干部腐败治理对策:通过党建引领、构建防腐机制、加强政策渗透力、建立"三资"管理机制、预防"利益联盟"等途径治理村干部侵占公共资源的腐败行为;运用廉政教育、职能监管、健全"四个民主"的运行机制等方式治理村干部破坏乡村公共秩序的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场合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构建这种机制,需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心理的产生,阻止腐败行为的实施。因此,需要以心理学为切入点,从精神分析理论、需要理论以及行为理论三个角度研究腐败心理的作用机制,对腐败犯罪动机形成和行为实施两个环节进行分析,利用心理评估遏制犯罪动机形成,加强教育化解犯罪动机,优化职业环境,防止腐败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针对遏制腐败的难点和新出现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从改革体制、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入手,建立一套反腐败的预警和治理机制。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的要求,在继续抓紧反腐败治标的同时,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产生腐败的根源上来看,权力的存在使腐败成为可能;个人私欲的膨胀促使腐败的发生;监督不力降低了腐败的风险和代价。因此,限制权力、抑制私欲、强化监督,是遏制权利腐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本文通过总结腐败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从思想观念蜕化,对腐败问题查处不力,廉政制度建设不健全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并从加强法制建设入手,提出要加大对腐败的法律制裁力度以提高腐败的"成本",加大公权运用的透明度,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群众反腐败机制,从而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竞赛腐败的概念及成因进行研究表明:体制转轨、社会腐败现象、体育法制不完善及社会分配不公是体育竞赛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德法兼治、惩防并举的治腐思路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实施"行政问责制"、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及建立"检举揭发"奖励制度是遏制腐败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同的时代、政体和经济体制都没有杜绝腐败的发生。除行政因素外,腐败成本的经济学分析为解释腐败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以经济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为前提,通过对腐败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学分析,发现腐败被查处概率对腐败成本和腐败发生具有重要影响;进而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能够影响腐败被查处概率,导致选择性腐败与高级隐蔽形式腐败的发生。结合我国实际,新时期我国进一步加强反腐败斗争,就要提高腐败被查处力度、升级腐败打击力度、全面提高腐败成本、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全社会反腐败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监督三题     
加强时权力运行的监督是遏制和消除腐败的关键。而实施积极有效的监督.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有关监督的三个基础性问题:一、监督的绝时理由;二、监督的内外合力;三、监督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文培红  董红琴 《前进》2011,(10):53-54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分析党面临着的形势和挑战时讲到了“四种危险”,针对消极腐败的危险,总书记告诫全党: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只有通过教育、监督和制度等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措施,建立一套包括“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不能”腐败的约束机制和“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在内的廉政建设制度体系,才能把反腐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建立“三不”机制,要着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9.
肖光坤 《湖湘论坛》2002,15(6):17-18
一、“入世”是一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良机从总体上说,“入世”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是积极的,为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带来了诸多有利因素,是一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良机。1.WTO基本原则的实施,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所谓腐败,就是指掌握公共权力或公益职权的少数人,利用权力或职权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就是要深化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通过体制创新,减少权力涉足的空间,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建立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的机制、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条件。加入WTO,将推进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0.
崔爱鹏 《新东方》2022,(3):55-60
基层“微腐败”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破解的重要问题,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性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基层“微腐败”呈现多发易发,表现形式以谋取惠农资金为主、经济性和政治性相互交织等特点。基层“微腐败”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运行失序、基层监督体系运行不规范、意识淡薄与不良风气的影响。为此,应通过优化基层治理结构、推动基层权力运行规范化以及健全基层权力多元监督机制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基层“微腐败”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