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元谋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从2006年以来,严格按照元谋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元谋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我县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首先做好自身工作,为全县“五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树立了人大常委会机关的良好形象。其做法和亮点受到了元谋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及检查验收组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朱江峰 《春秋》2012,(3):61-62
一、未名书院 新泰设立书院在康熙朝以前,已经缈无可考,但《新泰县志》中载:“国家设学官,各省、府、州、县复置书院,培养人才致详致备。新邑(新泰)设两斋教士,志载,元以来皆有书院,山长一人。”可见新泰设立书院的历史也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3.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字字千钧,弥足珍贵。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历代史志对熊湘的索隐也连篇累牍,尤以益阳县志为甚。开卷当然有益,但从中也不难窥见诸多考证都有两个通病:其一是将熊湘作两山考证;其二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地考察。自唐以降,辗转相因,此一考证也就步入了死胡同。或曰:“《汉书地理志》载:‘湘山在长沙益阳县北’,今无考。”(清嘉庆益阳县志卷四)或曰:“修山或以为即湘山,昔黄帝南巡所登,盖以修湘声近故云。”“考是山去湘江二百里,其地深阻,恐非古帝所经行。”(同…  相似文献   

4.
贾元德 《春秋》2012,(4):36-36
西关大桥四百载,古桥风韵今犹存。淄川西关大桥古时三易桥名:明嘉靖二十五年,据《淄川县志》载:"孝感桥,县治西门外孝妇河上,废。"明万历四十三年,源于6名举人中举后在此桥同贺,而得名为"六龙桥"。民国以后亦称"西关大桥"。旧时的"六龙桥"地处淄川县西去济南府、南去博山县、北向张店的三通路口处,旧时为"咽喉之道"之称。淄川...  相似文献   

5.
安全春  杨吉福 《云南人大》2009,(8):42-42,44
根据元谋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元谋县水利局负责姜驿乡水平石村委会小海子村民小组“8·30”地震恢复重建工作。为了认真落实县委政府“四包”责任制和2009年1月20日前务必让灾民搬入新居的要求,以局党委书记、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文松林为组长的15名水利局工作队员于2008年9月28日进驻该村、发动群众、开展了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6.
菡芳 《今日民族》2001,(1):43-43
“云南之名”始于西汉,初为县,后为郡,唐代中央王朝封南诏王为“云南王”,元代正式设立了云南行省。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今祥云云南驿设云南县,属益州郡。县名来历有二:一因山得名,即县西北数百里有终日与云气相连的云山,县在其南,故名云南;二因祥瑞征兆得名:传说汉武帝梦见吉祥彩云现于白岩(今弥渡红岩),县在其南,故名云南。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三路进军南征,“杀高定、降孟获、会师滇池”,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继百置祥云郡,治云南县(今祥云云南驿),以今祥云一带为中心,辖青岭(今大姚)…  相似文献   

7.
《创造》1995,(3)
深化改革练内功,抓住机遇求发展元谋县水泥厂元谋水泥厂是始建于1972年的县办集体企业,1988年经技改扩建成6万吨规模的普通水泥生产线,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全部靠银行贷款。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产品无信誉,销售无市场,企业连年亏损,债台高筑...  相似文献   

8.
尚荣材  李瑞芳 《创造》2008,(2):52-53
从昆明乘火车,沿成昆线往北,约四个小时的车程后到达元谋,过去元谋因人类始祖“元谋人”的发现而闻名于世,如今元谋县又因“中国冬早蔬菜之乡”的美誉广为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9.
元谋的冬早蔬菜,经过21年的发展,已成为元谋县产值上亿元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外销蔬菜占全省外销蔬菜的一半以上。元谋热坝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金沙江畔大菜园。”产业结构调整后,蔬菜已确定为元谋一大支柱产业来发展。可近两年来,元谋冬早蔬菜连年出现菜多难卖、菜农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洋葱烂市”、“黄瓜烂市”等菜烂市现象频繁发生,就是以前价格较坚挺的茄子、菜豆等细菜的卖价也比往年下降了许多。因此,不少菜农认为:全国冬早蔬菜市场已趋饱和,再加上各地“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元谋再发展反季蔬菜恐怕难有销路。冬早蔬菜真…  相似文献   

10.
祝和忠 《世纪行》2012,(4):15-15
蕲春县罗州城建于北齐,据明嘉靖《蕲州志》载,“罗州城在安平乡,去今治(蕲州)五十里,北齐时筑,置齐昌郡,兼置罗州。”罗州之名始于南北朝,北齐改蕲阳为齐昌郡,治设罗州,并置罗州刺史.改南梁北江州为罗州.文宣帝高洋天宝元年至五年(550年至554年)筑罗州城,蕲春城名被罗州城名替代。时蕲春东部名齐昌县.隶罗州齐昌郡,罗州城为州、郡、县三级治所。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金兵犯境,攻蕲州。  相似文献   

11.
《明史》卷三一三《云南土司传一》顺宁府条载:“顺宁府,本蒲蛮地,名庆甸。……元泰定间始内附。天历初,置顺宁府并庆甸县,后省入府”(中华书局标点本第8079页)。我认为这条史料有误,顺宁府设置时间不是天历初,而是元泰定四年(1327年)。《云南地州市县概况·临沧地区分册》凤庆县建置沿革条载:“元天历元年(1329年)始置顺宁土府”。(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我认为也是错误。《明史》卷四六《地理志七》载:“顺宁府,元泰定四年十一月置。”按:所说并见于《明太祖实录》卷一四三及一五九。此与上举《明史·云南土司传一》所说为同一史事,但顺宁府设置时间一说“天历初”,一说“元泰定四年十一月置”,究竟谁是谁非?我以为应当以后说为是。理由有三:1.《明史》中除了《云南土司传一》载“天历初,置顺宁府并庆甸县,后省入府”外,他处不复记载。而《明史》的《地理志七》明确载“元泰定四年(1327年)十一月置”。此外,《明太祖实录》也载此说。更为重要的是,《明实录》是《明史》的重要史料来源。《明史》中《云南土司传一》与《明实录》的记载出现差别,当是《明史·云南  相似文献   

12.
舒同与墨泉     
翟伯成 《春秋》2009,(3):63-63
七十二泉之“冠”的百脉泉南面,有一墨泉。据清朝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载:“墨泉在城(绣惠)南二十里,水色如墨,故名。”近观墨泉,拥地而出,黑若墨汁,漫石而流,淙淙有声。泉水淳冽甘美,沏以上等绿茶,色如琥珀,香幽袭人,极为爽口。泉池石砌方形,护栏皆汉白玉雕刻。前后刻有“墨泉”二字,为舒同题写。  相似文献   

13.
华夏二字,最早见于《周书·武成》:“华夏蛮貂,罔不率俾”,孔颖达疏曰:“华夏为中国也。”《说文解字》解释为:“华,意为荣(华部);夏,意为中国之人(部),古时华夏族居于中央之地,故习称中国。《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谓之华”。《尚书》:“华夏蛮貊”注则日:“冕眼采章曰华,大国曰夏”。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还含有雅、正、大等意思。东方齐鲁等国,本从西方迁来,所以东方诸国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周朝崇尚赤色,大祭祀时常牛(赤色牛),华含有赤的意思。凡…  相似文献   

14.
蔡国与蔡姓溯源上蔡在商朝名石地。据(说文解字》:“蔡,草也。从草祭声。”古代,压与蔡同声互通,证明与条龙也有密切关系。上蔡东二十里白龟庙产着草,为上古祭神占卜的用品。《上蔡县志》曰:代我氏因看草生发地,画卦于此,进名其地为蔡”。蔡国建于周武王十一年,...  相似文献   

15.
曹姓是中华望族,许昌是曹姓发祥地(道光《鄢陵县志》)。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黎锦熙在方志课中讲过:“河南曹姓与曹操、曹雪芹有关。”端木蕻良也说过类似的话。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出身于宦官家庭,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  相似文献   

16.
申姓之根植南阳肖华锟申,古国名,姜姓,在史料中有不少记载,如:《国语·郑语》载:“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左传·隐公元年》载:“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庄公六年》云:“楚文王伐申,过邓。”《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  相似文献   

17.
龙舟 《现代领导》2009,(9):47-47
《左传》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盈被逐后.其兄叔向被囚。大臣祈奚知叔向之贤,主动向晋平公“请免叔向”,言其“谋而鲜过,惠训不倦”.有助“社稷之固”。叔向被赦免后.祈奚并不居功。叔向也未因此面谢祈奚。对此。章回体小说《东周列国志》作者曾赋诗评论曰:“尺寸微劳亦望酬,拜恩私室岂知羞,必如奚(祁奚)胯(羊舌胯,即叔向)才公道.笑杀纷纷货赂求。”  相似文献   

18.
推倒“老店”为哪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城晚报》3月8日载一短文,标题为《40年“老店”亟待重修》,说的是北大经济系某教授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小组会上的发言。读过此文甚感震惊,觉得有些话非说不可。这位“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已有40年”(短文标题中“40年‘老店”’之说源于此)的教授先生(以下均称其为教授先生)认为:“现在的《政治经济学》已经不是改革的问题,而是应该推倒重来,重新编写一本与中国改革实践一致的教材。”教授先生的“苦衷”“引起了在座委员们的共鸣”。为什么“推倒重来”呢?因为“现在的《政治经济学》与现实接不上口”。为此,教授先…  相似文献   

19.
季宗 《中国减灾》2008,(11):46-47
我国历史上被震毁的城镇很多,多数是在原地重建,易地新建的也有,但见之于记载的很少。最早的记载见于《后汉书.五行志》: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郡)表氏(县)地八十余动,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倾,县易处更筑城郭”。表氏县城在今甘肃高台县西。《旧唐书·地理志》也有记载:“秦州治上邦,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缘地震移治于成纪县之敬亲川。”上邦县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  相似文献   

20.
武清,简称雍、武,位于天津市西北部,海河水系中下游,象一把折扇平展于京津两市之间。东西宽41.78公里,南北长65.22公里。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面积、人口均居全市区、县之冠。志载:“武清,古为泉州。汉泉州、雍奴二县之地。”秦时泉州为地域名,面积甚大,得名于古泉渠。秦末汉初在泉州域内又置雍奴县,为天津市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建置县,至今已2206年。“雍奴”,薮泽之名。《水经注》云:“四面有水日雍,澄而不流日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