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佛家、道家,这些年都挺红火.孔圣人有了传薪火的新儒家;老派的禅宗语录走俏以外,又风靡起新式的谈禅小品;道家的养生术、房中术更是走进了许多人的家庭.墨家呢?却很孤寂.研究者少,著述也少,不成气候.墨家有些被冷落了.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也是文化的直接栽体.儒、道、佛三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资源.儒家提倡"敬",道家提倡"静",佛家则提倡"净".儒家强调"敬","敬"突出的是恭敬的态度、认真的作风和虔诚的精神;道家强调"静","静"突出的是保守自我,是不为外在事物所左右、所束缚;佛家强调"净","净"突出的是内在精神的自在、清明与空灵.儒、道、佛三家,其所突出的具体因素虽然有所不同,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就心性论而言之,不管是儒家,是道家,还是佛家,都强调本体一境界一功夫的一致与贯通,都强调融功夫于境界,融境界于功夫.  相似文献   

3.
论隐士的四大文化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建波 《求索》2010,(12):245-247
隐士虽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边缘人,但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对我国的政治、文化以及文人们的精神心理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也受到历代统治者的褒扬或者重视。文章把我国古代的隐士分为四大文化原型,即:儒家手段式的待时之隐、道家目的式的适性之隐、佛家超脱红尘的方外之隐以及墨家兴利除害的侠士之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道家、墨家及诸子百家,在漫长的岁月演变中所创立的中国特有的伦理价值思想体系,不仅对历代前人的政治、经济、伦理生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在影响着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共产党人必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张颖 《春秋》2010,(2):42-43
孔子创建的儒家学派.经过子思、孟子、苟子等人的努力,得以薪火相传。迨至两汉时期,儒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黄老学派一些思想被儒家学派吸纳.西汉时期的儒家已经不同于先秦时代的原始儒家。正因为如此,有些学者将汉代儒家称之为“新儒家”。  相似文献   

6.
王福明 《春秋》2012,(1):41-43
中国传统文化自先秦以来,无论是本土的儒家、道家学说.还是东汉南印度传入中国的佛家文化。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均衡互补,源远流长。儒家、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理论体系.而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不断增强了中国的特色,形成了“中国佛教”。  相似文献   

7.
心灵四季     
<正>四季,即春夏秋冬,是世界的节奏,也是生活的节奏。风花雪月作为四季的象征,在心无挂碍的前提之下,便成为人间最美好的景色。在今天的演讲中,我想以四季作为道具,来呈现古代中国哲学中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这四种和而不同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付蓓  覃雪梅 《传承》2014,(2):92-93
民生问题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相连,而儒家、道家和墨家的观念对传统统治制度的影响最大,通过集中考察儒道墨三家对民生问题的看法,有利于理解当代社会对民生问题的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9.
道家视野中的理想人格及其践行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视野中的理想人格与儒家、墨家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境界和精神气质,其倡导的践行之道也有着迥异的分别,体现了道之精神的“大音希声”般的洒脱飘逸,表现出了独到的内在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文化,一种重义轻利的道德文化。儒家的修齐治平、反省内求,佛徒的六根清静、四大皆空,道家的外物超脱、遁入深山,实质上都是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道德取向。传统的道德,都是把人的自身价值的提升与实现看成一种非功利的伦理把握。这种道德实践的非功利化,都偏重人的“义”的承担与履行,把“利”看成与“义”处于一种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