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卫华 《法学杂志》2006,27(5):130-132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宪法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宪法是人民群众将通过斗争从执政者或统治阶级手中争取到的民主权利法律化的成果,宪法在本质上是限制执政者权力的法律,宪法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不体现人民群众意志、得不到人民群众认可的“宪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最终必被人民群众和历史所唾弃,而无视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和力量的执政者、政权、统治阶级乃至社会制度,或早或迟最终必被人民群众所推翻。当前我国宪法学界对宪法及其本质的认识陷入了误区,只有去伪存真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的轨道,才能揭示宪法和宪政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树立社会主义宪法的权威,建设社会主义宪政,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
“检察权来源于人民.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从本质上讲,一切检察工作都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国家赔偿案件的最终成败。具体而言,本文所讲的群众工作,是检察机关在依法办理国家赔偿案件的过程中.在开展受理、告知、立案、审查、决定、监督、执行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中.遵循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法律行为的本质要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执法为民宗旨.切实维护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因此,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检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群众工作贯穿检察工作始终,落实到执法办案全过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才能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现结合城西区人民检察院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浅谈几点个人认识,以抛砖引玉。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第  相似文献   

4.
凌斌 《中外法学》2007,(1):1-20
<正> 要做到十亿人口的国家人人注意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根本的问题是……将法律交给广大人民掌握,使人民群众和干部知法、守法……我们最终说了算并不是因为我们一贯正确,而我们一贯正确仅仅是因为我们最终说了算。  相似文献   

5.
一、司法为民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司法为民是党的执政为民思想在司法工作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司法为民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首先,司法为民思想应当包含司法权为谁行使的问题,即司法权行使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人民法院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保护人民,服务人民,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司法为民是衡量司法权行使效果的重要标准。如何评价司法权行使的效果,并不取决于诉讼程序设计如何完美,定罪量刑如何准确,而是取决于司法权的行使是否满足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司法的公正与效率最终还是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6.
使命与目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法制尚不完备,人民法院在解决纠纷时,广泛地运用党的群众路线,将群众工作融入审判实践,成功地弥补了法律规则的匮乏,妥善地化解了大量纠纷,最终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为夺取和巩固人民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并使人民法官司法为民的形象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梅子 《政府法制》2007,(14):45-46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私有财产日益增加。切实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既是宪法的规定和党的主张,也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最终在物权法中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2011,(6):23-25
精髓:扎根基层,贴近百姓,做人民群众贴心人。核心:将"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司法行政工作职责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主线:始终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全过程,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帮人民群众之所需,用真心、真情架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司法所工作好坏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沂蒙政治生态的风气主导者和引领者,人民群众是沂蒙政治生态的最终受益者。沂蒙政治生态建设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关系的实践结晶,中国共产党和沂蒙人民是沂蒙政治生态建设的具体承载和有效载体。进入新时代,研讨构建沂蒙政治生态的时代价值和作用发挥空间,对于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做好人民法院工作,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的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诉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多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立法要走群众路线,司法工作也要坚持群众路线,这是我国司法人民性的本质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人民法院的改革、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一、群众路线司法价值的发掘:从马锡五到陈燕萍在司法领域,"群众路线"一词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反腐败斗争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有些腐败问题也越来越难处理.那么,上哪儿去找治理腐败的原动力、上哪去找战胜腐败最值得依靠的力量呢?只能到人民群众中去寻找.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党只有紧密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不搞群众运动,但不等于不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反腐败工作机制中就有“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内容.腐败分子最害怕的是人民群众.因为腐败的最终受害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腐败危害的感受最深切,对贪污、行贿以及其他各种腐败现象最反感,对反腐败的要求最强烈,参与反腐败的态度最坚决.最近几年,在反腐败斗争中所查办的案件线索有80%来自群众的检举控告.所以,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腐败分子就难以受到应有的惩处,各种消极  相似文献   

12.
王旭军 《中国审判》2012,(11):74-76
涉诉信访工作是人民法院和群众进行沟通、听取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的重要渠道。它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与形象,事关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但实践证明,当前我们应对涉诉信访的能力普遍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相似文献   

13.
施义春 《中国审判》2021,(5):112-112
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评价党风的“晴雨表”。“微腐败”大多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看似微不足道,却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了党风政风,辜负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韩大鹏 《江淮法治》2014,(17):51-51
话语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人大代表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能听得进人民群众的各种声音。人大代表听得进人民群众的各种声音,首先要能听得进批评的声音。笔者近期下乡村调研,同人民群众交流人大代表工作,有的说有些人当了人大代表就听不进批评的声音了。提点意见,脸就红,身子就跳。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1月2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国家信访局,与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认真了解了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并就政府工作听取意见。温总理强调,“要拓宽人民群众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负责任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政府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一番话从政府的角度阐明了畅通民意渠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大代表肩负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重任,更应像总理那样珍视民意诉求。  相似文献   

17.
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巢湖市居巢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尤其是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大力推进人大信访工作,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相似文献   

18.
正近代革命家、法律家以及各界仁人志士与人民群众一道在无数的选择中最终选择了由共产党领导的发展道路。面对历史的选择,法官需要思考的是完善和发展的问题,而不是抛开这一切从零开始。法官对政治的感情不是淡化,而应充满热情和思考,秉承对人民负责、尊重历史的责任。这就是法律的理性。新时期,法官如何定位职业精神?弱化还是加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31日上午主特召开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他指出,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一项法定的重要职责,是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坦诚地向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报告工作,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政府,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要按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部署政府工作,使决策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政府",  相似文献   

20.
近日,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司法局开展了"人民调解接待日"活动。活动中,五名由律师担任的人民调解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现场接受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引导群众正确选择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受到群众的欢迎。"人民调解员接待日"活动旨在通过人民调解员进社区(农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为群众提供人民调解宣传、咨询和其他法律方面问题的解答,并搜集社情民意,及时上报突出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