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改革开放的头十年,正好是中苏关系正常化经历酝酿——实施——实现的十年。我作为外交部主管司——苏欧司的副处长、副司级参赞,亲历了这一正常化的全过程。“中苏关系正常化”七个字,与“邓小平”这三个字是紧密相连的,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吴珏 《湘潮》2005,(4):8-12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之后,中苏关系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改善中苏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是件大功大德的事。邓小平以超人的智慧、非凡的胆略、艰苦的努力,揭开了中苏关系新的一页。走过历史,把中苏关系的大门推开一条缝中苏之间的关系非一般国家可比,两国既有传统的友谊和同盟关系,又遗留着沙俄时代留下的领土争端以及赫鲁晓夫时代的意见分歧,这些历史旧账、新账,多年来就像厚重的浓雾成为两国关系的层峦叠嶂,拨不开,驱不散。70年代末,中苏关系仍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下。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小平深深地知道,中苏两国关…  相似文献   

3.
朝鲜战争的爆发,消除了斯大林对中国的不信任,中苏关系更加紧密。美国为了分裂中苏关系,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加大中国对苏联援助的需求,增强中国对苏联的依赖,从而在中苏之间制造不和。但这只是美国的一厢情愿,随着中美对抗的加剧,美国“以压促变”的策略遭到失败,中苏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1957年中苏关系以合作为主,那么到了1958年,更多的则是争吵和相互指责,中苏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之窗便由此打开。毛泽东后来回忆说,中苏闹翻实际上是在1958年,他们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这一年发生的三件事,确实对中苏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苏关系曾濒于崩溃的边缘. 1989年5月1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吸引了世界媒体的关注,这标志着中苏之间打破了三十年坚冰. 诚然,就在戈尔巴乔夫访华的背后,却显示着邓小平的极为高超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是1989年5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和到访的时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共同宣布的.然而.回顾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程.还要从勃列日涅夫说起.他于1982年发表了著名的呼吁改善中苏关系的“塔什干讲话”.开启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大门。让我们来还原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对世界范围内的战与和问题做出了新的判断,决定改变总体外交战略。在大体上理顺了中美关系之后,提出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两个相互对抗已20年的国家重修旧好呢?邓小平以一代伟人的聪明和才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过10  相似文献   

8.
孟兰英 《党史纵横》2010,(10):32-34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对世界范围内的战与和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决定改变总体外交战略。在大体上理顺了中关关系之后.提出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相互对抗已20年的两个国家重修旧好呢?邓小平运筹帷幄,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9.
资料卡片     
伟人足迹邓小平生平大事年表(十二)1989年2月26日,会见美国总统布什。在谈话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5月16日,会见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11月,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1990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接受邓  相似文献   

10.
中苏关系是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因素.建国初期中苏关系的密切以及苏联的援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基础,苏共二十大揭露苏联的错误以及此后中苏关系的恶化促使中国领导人试图探索优于苏联、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但由于没有能够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误读,偏离正确方向."文革"后,中国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回...  相似文献   

11.
在纷繁复杂的"冷战"历史中,就中苏关系而言,美国无疑是作用力和影响力最大的外部因素.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苏关系走向友好并结盟,而美国在这一时期出台了以分裂中苏关系为目的的"楔子战略".美国的"楔子战略"没能阻止中苏结盟,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是反苏反共,它并未冷静客观地分析当时的新中国及中苏关系,且这一战略本身也是自相矛盾、充满悖论的.  相似文献   

12.
1977年第三次复出之后,邓小平认真分析中美苏"大三角"战略态势的变化,科学评估中国在"大三角"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抓住美苏矛盾这个冷战期间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依据两国攻守形势及其各自对华政策的演变,适时调整了中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美、对苏政策,实现中美建交和中苏关系正常化,进而对有关时代主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王建柱 《党课》2010,(21):119-120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对世界范围内的战与和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决定改变总体外交战略,在大体上理顺了中美关系之后,提出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两个相互对抗已20年的国家重修旧好呢?邓小平以一代伟人的聪明和才智运筹帷幄,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7,(7)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新中国成立后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苏联一样在政治制度、经济等方面对中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便采取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是1969年中苏关系破裂。究竟什么原因使中苏之间的友好关系仅仅维持了这么短的时间,是国家利益,还是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亦或是两国领导人的原因?本文试从地缘结构方面来分析中苏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丁明 《党史文汇》2010,(2):12-16
1989年5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握住来访的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手,对他说:“我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宣布中苏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顿时,中外记者的摄像镜头一起对准两位领导人,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相似文献   

16.
1949—1959年的中苏关系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段中苏关系的历史不是被任意抬高就是被有意贬低。本文把毛泽东和中苏关系结合在一起论述,就是要努力反映出毛泽东在这重要的两国关系中的伟大历史作用,并能从中反映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于1919年7月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这是中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方文献总编室编著的《中国现代史》一书,较详细地叙述了宣言传入中国后的情况及对中苏关系的影响。兹将有关部分译出,以供史学界参考。题目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8.
皖东 《党史博采》2004,(3):9-13
为向苏联传递改善中苏关系的信息,邓小平指示说,为了不引起外界无端的猜测,可由外交部苏欧司司长以视察使馆工作为名,先前往莫斯科,并同时前往华沙 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自里根总统上台后,加紧扩军备战,和苏联展开全方位争夺,并大幅提升对台军售,其势咄咄逼人。与此同时,苏联自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后,陷入阿富汗举国一致的人民战争泥潭,从对外扩张的顶点衰落下来,  相似文献   

19.
中苏关系恶化的滥觞——评苏共二十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苏关系史上,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它对后来中苏关系的演变影响很大。然而,应如何估计这种影响,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学术界的看法也不一致,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中苏关系日趋紧张。1960年莫斯科会议召开.中苏双方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而发表了《莫斯科声明》,中苏关系也因此在表面上稍有缓和。1961年,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适时提出到中国部分省份自费旅行的要求,中方为了表示珍视中苏友谊也不便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