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岩 《党史文汇》2008,(12):45-47
2008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71周年。凡是有点中共党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八年抗战中存在着片面抗战与全面抗战这样两条抗战的路线与实践。片面抗战即政府抗战,全面抗战即全民族抗战(又称"全民抗战")。政府抗战的第一枪,尽人皆知在卢沟桥打响;而全民族抗战,始于何时何地?至今没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标志,这不能不说是"红色记忆"中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止时间,国外许多学者给予极大关注.日本学者与西方学者对"十四年抗战"有不少表述和分析.其中日本学者的"十四年抗战"研究视角集中体现在学术界的"十五年战争"论,西方学界也出现一些以"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从"十四年抗战"视角研究中国抗日战争以至世界反法斯战争的看法."十四年抗战"研究观点在国际学术界的客观存在,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研究留下学术交流和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在2017年初因一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件被卷入争论漩涡.针对这一热议话题,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出争辩双方的主要论点论据,才能使读者客观全面地了解大陆学术界围绕"十四年抗战"概念有着怎样的争议,更深刻地理解寻求历史真实的艰辛.对教育部修改教材的这一举动不必过度解读而将问题复杂化,"十四年抗战"与"八年抗战"概念各有其适用语境,只要科学把握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系,国民普及教育与学术研讨的关系,完全可以找到推进史学研究的发展与更好地进行教育宣传之间的平衡,而避免陷入种种争议的窠臼.  相似文献   

4.
正重庆地标性建筑解放碑的前身,是抗战胜利后在"精神堡垒"旧址上修建的"抗战胜利纪功碑",当时建于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市区中心,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抗战胜利纪功碑,以纪念中华民族和重庆人民为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诞生于炮火硝烟中的抗战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可归纳为八个字"拼搏、奉献、团结、自强".它是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积累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是抗战历史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全面推进小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当大力宣传抗战精神,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抗战期间,闽粤赣边区总体上属于大后方,与日寇正面作战主要集中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编审领导小组副组长、百岁老红军谢毕真对笔者的"打扰"提问,以史为据、娓娓道来。他还亲自撰文《我参加了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刊登在2015年8月25日的《闽西日报》上,告诉人们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激励人们发扬爱国主义思想和宝贵的抗战精神,努力实现中  相似文献   

7.
尹峰 《党史纵横》2013,(5):45-48
每当我回忆起那风云激荡的抗战岁月,便会想起一位曾经与中国人民共同战斗过的国际友人,一位在抗日烽火中牺牲在太行山下的韩国人民的优秀儿子。他,就是被誉为"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模范战士"、抗日英雄文明哲。抗日前线初识文明哲文明哲原名金逸坤,1912年出生于韩国全罗南道潭阳郡。他少时家贫,曾在当地一家纺织厂当了3年童工,后在叔叔的帮助下,得以完成职业高中的学业。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自幼目睹侵  相似文献   

8.
杨颖 《党史文苑》2008,(5):18-19,25
全面抗战爆发后,全民族的抗战成为当务之急,而动员占人口一半的广大妇女参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为此,中共做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动员工作.本文试图从动员前边区妇女的生活概况,动员的方式以及对动员工作的评价来考察中共的妇女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9.
陈丽红  乔克 《北京党史》2014,(5):F0002-F0002
正2014年7月19日,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举办"北平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学术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的讲话精神,深化北平抗战史研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市社科联、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专家学者,部分区县党史部门负责人共20多人参加了会议,北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先后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不仅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而且还认清和把握了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系统完整、辩证科学的抗战史观,即习近平抗战史观。习近平抗战史观主要包含七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抗战史观,对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全面的、正确的抗战史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爆发后,全民族的抗战成为当务之急,而动员占人口一半的广大妇女参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为此,中共做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动员工作。本文试图从动员前边区妇女的生活概况,动员的方式以及对动员工作的评价来考察中共的妇女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的一个春日,"金寨媳妇"——女特工王凤岐的骨灰运抵安徽金寨,与早期安葬在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的丈夫、金寨籍老红军、"红色特工"王文合墓。金寨各界以及两位老人的亲属数百人一起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有学者研究表明,早前热播的电视剧《潜伏》及老电影《地下尖兵》中的许多剧情,皆取材于王文和王凤岐夫妇在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的真实经历。王文和王凤岐,这对"刀尖上的伉俪"用荣辱不惊的怒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和创业史上,从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是其全面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抗战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党员人数由3万余人发展至120万人,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成熟的马列主义政党,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也由5万多人增加到340万人,为夺取民族解放和建立人民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中国共产党是以什么"法宝"在艰苦卓绝的抗战环境中实现壮大的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4.
<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位于重庆市渝申区望龙门街道解放东路街征收局6号,是一幢中西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国民政府外交部成立于1927年5月,当时位于南京中山北路32号。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迁渝宣言,外交部也随之移驻重庆。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国际交涉,管理关于在外华侨、居留外侨、中外商业等一切事务,同时还管理驻外使领馆。国民政府迁渝之初至1941年秋,是抗战外交的"苦撑待变"阶段,国民政府外交部为争取苏、美、英等国的外援和建立远东国际反法西斯联合战线,以及为冲破远东慕尼黑阴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外交努力,最终在谋求苏联援助、美英援助方面取得重大成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战外交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抗日战争实录》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蒋文澜教授所著。它详尽记载了我国军队在八年抗战中打的13次胜利战役和空军、海军抗战概述,以及破译日军密码等内容,实属抗战史书中之首例。以上战争的胜利对抗战胜利和世界反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筹备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时,我受命联系抗战文学方面的学者.抗战八年,若上溯到"九一八"事变,在通常所说的现代文学30余年中,抗战文学近乎"半壁江山".然而,在查找信息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关于抗战文学的叙述与评价,较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应有的历史地位仍有不小的距离.目前拥有五千之众的现代文学队伍,抗战文学研究者为数不多;在260余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抗战文学史著作不足十分之一;大学本科、硕十、博士论文选题中,抗战文学也算不上热门.于是,我想在自己的发言中分析这个问题,也对研究偏少的情况提出批评.但是,在准备发言稿时,我文思滞涩,难以成文,我忽然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17.
思悄 《党的建设》2008,(12):61-61
陈超群,原名陈世德,1918年1月21日生于定西县内官营红河子川村的一个地主家庭。1929年就读于兰州第一试验小学,小学毕业后考入兰州一中。1938年初夏,陈超群参加了甘肃青年抗战团。不久,在地下党员万良才的介绍下,他和各地汇集西安的革命青年共130余人奔赴延安。一年后,陈超群被调到陕甘宁边区赤水县任宣传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18.
1944至1945年8月间,中国抗战进入尾声。当社会各阶级都在为抗战之后"干什么"积极行动之际,中共也有了自己逐渐明晰的政治设计。作为延安时期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政策决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中可以清晰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前后的政治主张。其时,中共最重要的政治设计在于包括国民党统治集团及各党各派在内的"联合政府",为此,中共曾积极努力力图使其变成现实。不过,中共也一直坚持中国的出路在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并且在解放区较为彻底地实行了这一道路。在"迂回曲折"诸路不通之后,中共最终选择了剔除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另外一条"联合政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刘岩 《党史博览》2011,(10):43-44,51
“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 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反抗强国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然而,面对强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之间,却存在着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分歧,从而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抗战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一生坦荡、大智大勇的陈毅为何在艰苦抗战的1943年11月离开前线,千里迢迢赴延安?毛泽东又是如何化解陈饶之间的纠结,使陈毅"一通百通,无挂无碍",承担起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