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读经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戎 《党史文汇》2002,(5):46-46
近年来,教育界似乎刮起了“复古之风”。据报道,四书五经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成为一门课程,要求学生熟读背诵。有一所私立小学校(暂隐其名),就要求儿童在10年内背诵古诗文235O篇(首)。在要求儿童所背的古诗文中,主要是儒家经典,诸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庄子》、《列子》、《孙子兵法》等等,当然也有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歌赋。总之,被称为“经”或“经典”,因而也就把这一活动谓之“读经”或“经典诵读工程”之类。2O01  相似文献   

2.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是汉初综合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作品。自从南宋朱熹把它编入《四书章句集注》后,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四书》,成为封建社会的经典。《大学》与儒家其他经书比较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有一套系统的修身方法。朱熹认为《大学》是“为学纲目”,是“修身治人底规模”。好象盖房子,读《大学》等于搭好房子的“间架”,以便将来“却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首先提出“义”的概念。《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里对“义”字有很多的论述,我们今天所谓“义”即源于此。那么,儒家的“义”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4.
《学习导报》2011,(17):42-44
什么是经典? 什么是红色经典?本刊记者:最近,拜读了您的《红色经典散文选》,很受教益。首先给我们最深刻的感受是“政治原来可以这样写”。“红色”是一个有着特殊内涵的符号。像现在社会上唱“红色歌曲”  相似文献   

5.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9-79
新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构成了“红色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6.
翻新与怀旧     
近年来,教育界的出现一大景观,是各地中小学语文课本持续不断“换血”,许多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文章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为了忘却的纪念》《雷雨》《背影游统统被“扫地出门”,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时文”,如描写“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飞向太空的航程》,记录香港回归的通讯报道《别了,不列颠尼亚》,以及沈杰《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等文章。  相似文献   

7.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本伟大的历史学著作,更是中国史籍中唯一一部“管理案例库”,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管理经典”。 在全世界都努力于中国传统经典中寻找管理智慧的当今,作为百忙中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好好翻阅一下《资治通鉴》。这对于我们思考现在与未来,该借鉴什么,警惕什么,都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发表80周年。日前笔者有机会重返才溪乡,重温《才溪乡调查》,聆听有关毛泽东九赴上杭、三进才溪的故事,愈加感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思想经典论述之一,重温经典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员干部正按照市委的要求,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三篇经典文章。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等而下之。”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是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读了《为什么读经典》,我方明白读经典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保卫黄河》、《祖国不会忘记》、《祝福祖国》……这一首首经典的红色歌曲,就像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一首首催人奋进的英雄史诗,给人们带来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让人们抚今追昔,激动不已。这些由省直机关合唱团带来的经典红色歌曲拉开了我省“爱国歌曲大家唱”合唱比赛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正>“桂林山水甲天下”,全国闻名,世界知名。从电影《刘三姐》到教材里的经典课文,从20元人民币背景到《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桂林,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记忆和美好向往。当前,桂林正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3.
儒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主张“述而不作”,所以他没有自撰的著作留世。他的种种言行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一书中。“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在《春秋》乱世虽然没能扭转乾坤,但他的儒家学说却奠定了二千多年来大一统太平政治的基础。 在现当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儒家资本主义”的成功,《论语》等儒家经典由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圣经”变成了世界性的精神财富,成为管理学家、企业家们的随身智囊。  相似文献   

14.
信念的结晶     
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的经典力作《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纲领,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写成,1848年2月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在序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宣言》第一章就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结论。《宣言》第二章公开宣布:共产主义的特征就是“要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信念的结晶!《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开篇之作,《共产党宣言》特别是其中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对这一核心问题做出了具有历史远见的科学阐述.是否正确解读《宣言》关于社会主义的经典论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10):4-13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出自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这句经典独自完全可以用在当今世界的核安全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李遇秋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被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长征组歌》的曲作者之一,离休前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副团长。2006年的一天,笔者慕名来到北京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采访了李遇秋。毫不夸张地说,与李遇秋接触,你不会感觉到他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腿脚灵便、话语铿锵有力。回忆起《长征组歌》这部“红色经典”的创作过程,老人打开了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2,(3):35-36
对许多“90后”来说,“周扒皮”“半夜鸡叫”等名词或许已经很陌生。不过这些却称得上是上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的记忆符号。《半夜鸡叫》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一度出现在小学课本上,成为那个时代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经典故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称《宣言》)中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样式,即“自由人联合体”。作为对未来社会基本形式的理论预判,“自由人联合体”是《宣言》的核心思想,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诉诸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总趋势作出预判,提出了“两个不可避免”的经典论断,揭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必然性,阐释了“自由人联合体”实现的前得条件。其中,生产力高度发达是“自由人联合体”的物质基础,无产阶级觉醒与联合是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主观条件,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是“自由人联合体”实现的交往前提。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样式,“自由人联合体”以超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生产关系、超越政治国家的权力组织形式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基本特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20.
丁晓平 《党史博览》2009,(12):23-25
因为整理、编辑、校订红色经典读物《毛泽东自传》和尘封60年的连环画《少年毛泽东》,笔者有幸从一位民间收藏者手中发现了延安整风时期中共中央关于“王明中毒事件”调查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