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政府对“胡同”这一旅游资源实施特许经营,在全国尚无先例。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率先对“什刹海胡同游”实施特许经营,是对现代管理方式的一次大胆尝试。本文从分析“什刹海胡同游”政府特许经营的必要性入手,阐明其实质是对公共资源的产权重组;通过对该项目实施步骤及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理顺各种法律关系;同时对政府特许经营的实施经验加以思考总结,意图为政府特许经营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25)
随着冷战结束,世界各国对北极研究日起走向活跃、开放。1990年成立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了北极多学科综合研究,并把“北极与全球变化”放在最优先的研究领域。目前国际科学界对北极研究主要覆盖5个研究领域,有10项优先研究计划。它们分别为:全球变化对北极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北极地区紫外增强的影响研究—巴伦支海影响研究—白令海影响研究与全球系统有关的北极过程—北极地区冰川和冰盖物质平衡研究—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研究北极地区的自然过程—北极海洋/海岸/河流系统研…  相似文献   

3.
走近彬县彬县——这个黄土高原沟壑区中的小县城,我是在两年前才认识它的。1997年,民进北京市委收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一封公函,信中说:陕西省成阳地区的彬县是国定贫困县,是中联部的定点扶贫地区。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艰苦奋斗,彬县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彬县人民具有崇尚文化的传统,今天他们更加认识到科教兴县的巨大作用。贵党(指民进)成员多是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希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是土司制度的派生物,受着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然存在.通过对哈尼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的分析,我们看到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迫切而艰巨的行政文化改造任务,重视对这些地区行政文化的改造,是促进这些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各民族的努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代化程度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程度的差距越来越大,促使我们反思传统发展观对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畸形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与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而为民族地区打破传统发展观的束缚、加速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指导,并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刘德林  陈海 《学理论》2013,(6):178-180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与外界联系较少,人文素养整体上处于保守状态和传统状态;民族地区人文教育依赖传统方式和传统内容,对现代性缺少理性认识,产生现代性的恐惧;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成果,又要保护和发展传统性的遗产。  相似文献   

7.
全国重点工程之一——北京图书馆新馆工程终于破土动工了,这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中的一件大喜事。邓小平同志专门题了馆名。 新建的北京图书馆在北京西郊文化科学区与市区交界的白石桥畔,环境幽静,风景秀丽。从玉泉山来的清清溪水绕馆楼向东流去,注入什刹海、中南海,树木森森、翠竹萧萧的紫竹院公园与新馆隔溪相望,正东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十五世纪的五塔寺金刚宝座。奇葩瑶草,  相似文献   

8.
韩桂友 《求知》2014,(10):54-55
<正>循环经济是破解传统社会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是从传统"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末端治理"单向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式流程的循环经济模式的升级,从而达到"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消耗速度的日益加快,资源过度开采以及环境污染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我最早知道陈叔通先生,是在我父亲学鉴赏时的老师张效彬老先生的寓所。张老是有名的古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郭沫若等知名人士是他那里的常客。少年时代,父亲常携我去张老寓所。张老的故宅在今北京什刹海畔的鸦儿胡同。寓所院门上高悬的“固始张”(张老为河南固始人,清末有功名)的匾额,即为陈叔通先生所题。后来年长,知道陈叔通老先生不仅是一生追求进步,对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的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大学问家和鉴赏收藏家。  相似文献   

10.
毒品害了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 亚地区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历史上 ,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经过这片广袤宽阔的内陆地区 ,从中国一直伸向欧洲。苏联解体后 ,中亚各国领导入一直热衷于实现振兴古丝绸之路、兴建欧亚运输走廊的战略构想 ,试图以此弥补没有出海口的缺陷 ,从而为地区经济腾飞注入新的活力。然而 ,在国际贩毒集团的操纵下 ,中亚地区逐步变成全球毒品贩运网络的主要通道之一。阿富汗—中亚各国—俄罗斯—欧洲贩毒通道是“新月带”毒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主动脉。所谓“新月带”地区是由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部分领土连接而成。目前 ,它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几个屈…  相似文献   

11.
成立于1993年的"共产党联盟—苏共"是联合活跃在原苏联地区的共产主义性质政党的地区性社会组织。在经历了初创期的发展壮大后,"共产党联盟—苏共"进入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导的新阶段。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该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推动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现在,"共产党联盟—苏共"已经成为拥有18个成员党、在原苏联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在引导地区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的湖北省黄冈地区,是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然而这里又是李时珍、李四光、闻一多、胡风、熊十力、汤用彤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的故乡。由于深厚的文化传统,黄冈地区各级领导和父老乡亲十分重视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3.
李想 《学理论》2010,(15):121-123
中国刑法主要是根据汉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并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经验制定的,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习俗等无法一一详尽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公民受刑事制定法的影响有限,传统民族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管理社会、调整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如何解决刑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冲突,如何在宪法权利之间寻求两者的平衡,已成为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性与反腐倡廉研究范式的转换息息相关。我国传统"结构—制度"范式关注反腐倡廉研究的应然性、规范性、普适性,成为长期反腐倡廉进程中的普遍选择模式,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传统范式由于自身的局限,未能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理想图景,对实践中出现的诸多事实或现象不能进行有效解释。"过程—事件"范式则关注反腐倡廉研究的实然性、实证性、特殊性,较好地弥补了传统研究范式的不足,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有效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传统社会推行教化、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机构,在同治年间(1862-1874)陕甘地区的回民起义被平定之后,陕甘地区将书院的重建、兴建作为了整体社会重建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儒家文化的熏陶,重新构建陕甘地区包括回民在内的居民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6)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内导入新课、内容讲授、课后巩固等各环节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可以开辟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利用其他课程、专题讲座、大众传媒、校园文化、节日习俗等校园内外的生活实践,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姜明明 《学理论》2015,(5):38-39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连绵不断,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延续性。中国的传统诚信文化在历史上呈现出"传承—变迁—传承"的变迁模式。纵向把握诚信思想的各个发展阶段,可以分成殷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传统诚信文化是基于血缘、宗法和等级为特点的农业社会,它以儒家诚信观为核心,在与各个世代环境互动传承中丰富传统诚信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很快,但与东部相比,有较大差距。从东、西部地区发展轨迹的对比分析看,四川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可归结为:投入资本总量较低、市场开拓与经济外向程度低、国有经济比重过高、非国有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五个方面。但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传统体制的束缚。改革是推动四川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四川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制度上必须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要落实宏观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4)
新疆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此源远流长,表现形态各异、特色鲜明,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传承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助推力量。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状况。对于地处内陆、人才资源比较短缺的天水来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特别是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和省市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