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网络环境中私人复制行为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法制与社会》2011,(3):267-268
私人复制通常是指少量地、非公开地复制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以供复制者个人使用。私人复制行为性质的认定与技术发展关系密切,曾经无足轻重的私人复制,在数字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中成为版权利益流失的重要原因,版权法对待私人复制的态度也由"无须理会"到重新规范,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2.
贾彬 《法制与社会》2012,(36):166-167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理念,一种生存方式.网络以其可以提供超常规模的信息资源,极强渗透能力的信息复制与传播设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复制渠道.面对新科技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提出的挑战,如何一方面实现知识尽可能造福于社会公众的宗旨,另一方面又能最大程度的为创造者提供激励,将成为网络世界里界定临时复制与合理使用的界限的基调.因此,本文从网络作品的概念着手,分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争议的临时复制问题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在最后界定了网络环境下临时复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著作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青 《法律科学》2012,(3):103-112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著作权法中为个人目的使用作品属于著作权限制的原则开始动摇。网络环境下对待私人复制的态度应以利益平衡原则为指导,在原则上将其纳入合理使用范畴时,给予一定限制。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及相关行为应区分不同情况确定其行为性质。为更好地调整因私人复制产生的社会关系,我国应利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大好时机对相关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著作权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模拟版权时代的利益平衡机制被打破。本文以现在争论激烈的临时性复制、私人复制等问题为切入点,在总结学者们观点的基础上,为我国著作权在网络环境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李蕾 《法制与社会》2011,(13):68-69
复制权作为著作权人一项重要的著作财产权,在数字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的今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传统概念在网络新环境下又有了新的内涵与更广阔的外延。本文在对网络环境下的复制权概念进行初步界定后,结合诸多学者观点,就目前争议较大的临时复制和私人复制问题加以讨论,以期探究在网络环境下重新平衡各方利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复制的经济属性和技术特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私人复制的扩张给版权人的利益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立法现状的数字技术下版权保护的平衡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作品的临时复制问题比较与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珈庚  邓娟  桂婕好 《行政与法》2004,1(2):102-104
复制权是著作权的一项最基本权利。但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复制权理论带来了新的调整与变革,尤其是网络环境中对作品临时复制行为的出现,在国际范围内引发了对传统复制行为及其复制权的一系列争议。本文拟对与临时复制相关的国际和地区立法进行比较,认为临时复制应属于复制权范围,并从公众合理使用、著作权人对临时复制的控制方式及其有限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私人复制长久以来主要表现为手工抄写,因而立法对之一直未有专门的制度安排。随着复制设备及介质的家庭化,私人复制对著作权人利益的影响逐渐受到著作权法的重视,补偿金制度的创设,即是许多欧美国家针对私人复制的负外部性所作出的制度回应,但也有中韩等少数国家在合理使用制度之外并未构建补偿机制。实际上,本质为"庇古税"的私人复制补偿金制度并不能很好地回答其是否属于外部性理论"胡闹"的产物,该制度在具体适用中亦存在诸多实操难题,因此,我国著作权法长期以来应对私人复制的制度安排值得肯定。随着计算技术、互联网产业、云服务飞速发展,作品传播的供需两侧均与机械复制时代大相径庭。从市场原则出发来看,私人复制将更加没有"生存空间",因而补偿金制度已无构建之必要。刚刚完成修订的我国《著作权法》坚持了过去的正确选择,即使云服务时代仍会有零星的私人复制行为,现行立法也足以应对。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私人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版权法中,私人复制一般属于合理使用,不受版权人控制。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复制的经济属性和技术特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私人复制日益普遍。给版权人的利益带来巨大冲击。版权人自然不愿继续坚持“私人复制都属于合理使用”的古训,而代表作品使用者利益的社会公众也势难接受版权人完全控制私人复制的主张。事实上,即使在网络时代,基于公众利益和公共政策的需要,合理使用制度仍然有存在  相似文献   

10.
对于私人录音录像和影印机复制,一些发达国家规定了报酬权制度,但是这个制度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不相符的.在不违背国际条约义务的情况下,我国<著作权法>不必增加这样的报酬制度.对于网络下载,我国<著作权法>可以借鉴美国版权法的做法,建立网络下载的法定许可制度,并直接向提供收费下载的网络服务商收取有关著作权使用费.  相似文献   

11.
私人复制问题是信息网络时代版权制度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张今教授的著作<版权法中私人复制问题研究--从印刷机到互联网>很系统地分析了这一问题.该书首先从历史的维度出发,透彻地分析了私人复制在不同的版权法时代中的地位,提出在信息网络时代,私人复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利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对私人复制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与平衡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接着,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对私人复制的典型立法例和案例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现阶段版权制度应对私人复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德国著作权法中的私人复制与反复制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琳 《法商研究》2004,21(4):113-118
德国 2 0 0 3年 9月生效的新著作权法仍然确认了“私人复制权” ,但同时又首次规定了著作权人进行反复制的“有效的技术保护措施”权利。私人复制与反复制是德国著作权法中的一对矛盾 ,《德国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在当前和今后都不能对“出于纯个人使用目的的私人复制”进行限制 ,而修订后的《德国著作权法》在有关“私人复制”与“技术保护措施”的关系上还需进一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张今 《法商研究》2005,22(6):146-155
在版权保护的历史上,版权制度始终伴随着复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当下,在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音乐成为最活跃的元素。MP3格式、P2P技术的运用,使音乐文件的私人复制轻而易举,数字技术严重威胁版权人利益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各利益群体围绕私人复制的限制与反限制之间的较量日趋激烈。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是私人复制领域协调权利人、技术发明者和消费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最佳方案,我国可参考国外已有的立法经验,引进著作权补偿金制度。  相似文献   

14.
每次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著作权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正是因为挑战的存在,被动地推动了著作权法为适应新形势而能动地发展。以往的技术进步,无论是产生新的传播载体还是创设新的作品类型,著作权法总能在既有的制度和规则上巧妙地作技术性的处理。面对网络技术的发生和兴起,作为平衡著作权利益主体的天平——著作权法,似乎突然失去了平衡,各方总是尽力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中在公众与创作者相互之间的防守战中,合理使用制度首当其冲。在网络环境下站在风头浪尖的合理使用制度是否适用、如何适用呢?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临时复制问题法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胜华 《知识产权》2004,14(4):19-24
临时复制问题因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进入著作权法的视野,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对于网络临时复制的法律因应与规制,已经成为国际公约与各国讨论著作权法制因应数字网络发展的基本议题.我国著作权法应当对临时复制问题予以明确规制,以实现著作权保护与信息网络流通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在使用作品的过程中自动出现作品复制件并且该复制件中的作品会被后来进入的信息所自动代替的现象称为临时复制.以临时复制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这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知识产权法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规范阐释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在对临时复制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这一问题进行法理分析之后结合了对于国际公约和国外立法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笔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观点:产生有独立经济价值的复制件的临时复制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不产生有独立经济价值的复制件的临时复制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协调版权技术措施与合理使用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平衡各方利益、促进知识创新与传播,既要通过技术措施强化版权人与其他权利人的利益保护,又应当对技术措施进行适当限制,以此减弱其对合理使用造成的妨碍,还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版权集体管理机制和版权补偿金制度,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各方利益平衡与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8.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复制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复制权是著作权人的最重要的经济权利。著作权人通过控制作品的复制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数字时代 ,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 ,应对复制权进一步定位 ,其概念需作扩展和延伸。作品的数字化和暂时复制均应认定为复制 ,但对复制权须规定限制和例外 ,目的在于维持作者著作权与公众信息使用权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合理使用制度受到极大的挑战,传统的合理使用制度已无法胜任于作者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从立法模式的选择、对技术保护措施的限制及借鉴国际先进立法对我国现行的合理使用的界定条件进行改造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20.
3D打印彻底地减少了中间商在生产中的作用,由此可能引发分散的、非商业化的知识产权侵权浪潮,扰乱既有的著作权市场秩序和利益天平,因此需要重新界定复制权的内涵,将异体复制明确纳入复制权的外延,以解决因立法不明导致理论与实务存在严重分歧的问题.私人复制行为的“合理性判断标准”,除了要看是否属于合理使用制度列举的具体行为,还应“不与作品正常利用相冲突”及“不损害作者合法权益”.3D打印技术使现有法律原则的适用面临障碍,征收补偿金和技术保护是目前防范3D打印侵权风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