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要走出计划与市场争论的理论误区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采取什么样的目标模式,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关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在过去一段时间一直是一个禁区,即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在计划与市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一再指出:经济体制改革要着重讨论计划与市场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问题。现将经济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有关认识和发展过程及当前对一些问题的不同意见,作一简述,供同志们参考。一、计划与市场的两个概念认识的发展变化(一)关于计划。过去人们一般认为:第一,计划只能是指令性计划。斯大林说过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前线》1992,(9)
当代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计划与市场的共性与区别是什么? 1、要讲清楚这个问题,不能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不能抽象地谈论计划和市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看,有两种不同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一种  相似文献   

4.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核心问题。自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艰辛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相继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改革方案,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观念,并最终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论断,在党的十四大上作出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决策。这是我们党在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对计划与市场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界定。这里讲的计划主要是指宏观经济计划,它是国家对未来一定时期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调控所作的部署和安排,同时也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综合调节的手段。所谓市场就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 为什么说计划与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呢?因为,计划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和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是社会化、现代化、商品化大生产的产物,并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过去,人们往往把计划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把市场视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从而把这两种调节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分别看作是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标志,这是不符合现存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认识,我们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二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姓社姓资”阶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最典型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把市场经济和商品视为资产阶级法权残余,就连农村老太婆喂养的鸡,也规定不得超过几只,超过了拿到市场上去卖,就是资本主义尾巴,就要“割掉”。第二阶段是“主辅”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的关键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建国头7年,陈云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负责人,从当时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作了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对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后,计划与市场的结合问题仍需研究。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与市场的结合实质、结合的模式及具体的结合方式等,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理论界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为此,本文特就这些问题作一点探讨。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实质 现在,人们对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必要性的认识不再存在歧义。但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处理方法不同,其反映出来的经济后果也明显不同。40多年来,我国在如何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尤其是在发挥市场作用的问题上,大体经历了由重视到排斥、再到重新重视这样三个阶段。人们在研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弊病时,往往忽略了我国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期间,曾经历过一个计划与市场调节并存的阶段。这个阶段虽然比较短暂,但在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上却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理论意义。深入考察这一阶段对资源配置采取的双重调节手段及其向单一方式演变的过程,有助于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轨迹,以便客观把握对社会主义的整个认识链条上的各个具体环节。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在这个问题上,要破除过去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一些错误认识,弄清几个基本观点:要扭转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本主义的传统看法,明确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要纠正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对立起来的陈旧观念,明确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要善于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这两种形式和手段;要改变国家宏观管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直接控制的作法,明确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的形式应当是国家宏观的间接控制,即“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经济应当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陈云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一文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在一个国家胜利以前,马克思就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将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这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陈云文选》第220页)彭真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也说:“宪法修改草案在明确肯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同时,规定‘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补助作用,保证国  相似文献   

12.
赵紫阳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性质和特征的理论概括,为我们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模式指明了方向。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有效地实现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不但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需要,而且是确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新框架必须明确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劳动力市场(理论界还有劳务市场,职业市场、劳动市场等不同的提法)问题应运而生。一些城市和地区,有领导地进行了开放劳动力市场的试点,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也有自发形成的劳动力市场,对经济生活起了积极作用。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也很重视,开展了一定程度的争鸣。这种情况表明,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禁区,终于被改革的浪潮冲开了。当然,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开放还仅仅是开始,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很不一致,有不少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大家研究讨论。在这里,我们仅就开放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性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从十四大到十五大党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如何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结合,是我党多年来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的一个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在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由浅入深,不断突破。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对一些长期争论不休,阻碍我们前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大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革开放的第一天起,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就进入了许多改革者的思考。围绕计划与市场的争论绵延不断,直到1992年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方才硝烟散去。“计划与市场”争论第一波自从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集中计划体制以后,人们就感到计划经济的实际运转远不像理论上讲得那么好,问题很多,需要改革。但是,当时改革思想的主流,仅仅是在计划经济下允许市场力量起某些补充作用。即使如此,几度萌生出的一点市场的成分,很快也被打得落花流水。“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正式提出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工业基础薄弱、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人力资源匮乏的欠发达地区,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走出具有欠发达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在资源配置机制上,要突出市场这个中心,促进资源整合。资源配置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方式。实践证明,计划配置资源是低效率的,  相似文献   

17.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而建立新经济体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而且将这个观念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常识。由于这种旧  相似文献   

18.
在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中,如何使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具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那么,计划与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如何发生作用?二者相互间的关系如何?高尚全同志的文章《在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刘莹 《前线》2008,(6):32-32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经过了一个不断探索、认识逐渐清晰、从而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本文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并对理论界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焦点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正确地解决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实践所作出的正确选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一)要搞活市场的主体一企业。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没有企业也就没有市场,企业不活就导致市场不活。所以,企业不能独立经营,不能搞活,市场也就难以正常运行。我们现在强调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市场塑造其行为主体,这个行为主体必须具备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