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职务行为过当是正当职务行为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成立在客观上必须存在过当行为,主观上必须具有依法履行职务的意图;职务行为过当的实施只能出于过失或者无罪过情况,而不能出于故意;对于职务行为过当不能类推适用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规定减轻、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犯罪原因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多种流派。我们在博取众长的基础上,特提出犯罪动力论。这是一种探索,企求在犯罪原因研究的百花园中增添一种色彩,增加一朵小花,而并不排斥其它鲜花,为犯罪原因研究再辟一条新的思路。一、犯罪动力论的提出所谓犯罪动力论是指行为人的本能冲动原动力与其个性结构中的思想心理缺陷内动力相贯通,并在社会环境中不良诱因外动力的刺激与作用下,“外化”为一种反社会行为的合力或  相似文献   

3.
一、阐明“犯罪既遂”是当务之急故意犯罪过程,是指故意犯罪由发生、发展到完成的全部过程。一般来说,犯罪分子在实施故意犯罪的过程中,可能表现为萌生犯意、预备犯罪、实行犯罪到完成犯罪这些状态。其中,有可能完成某一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使犯罪得逞,形成犯罪既遂;有可能已经进行犯罪的预备,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进行,仅成为犯罪预备;也可能已经着手实行,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该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形成犯罪未遂;还有可能由于犯罪分子在预备犯罪或着手实行的过程中,自动放弃、停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形成犯罪中止。因此,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颖的经济营运模式,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具有快捷的特点。计算机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为电子商务犯罪创造了条件,在不长的时间内,电子商务犯罪迅速发展,严重威胁着电子商务的安全。电子商务犯罪形式多种多样,且犯罪行为具有隐蔽性极强、传播快、范围广、受害群体较多等特点。面对这种特殊形式的犯罪,应该充分发挥不同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构筑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家庭成员犯罪的含义.家庭成员犯罪,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对其家庭或家庭其它成员的犯罪.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罪名,而是指在多种犯罪中,家庭成员对其家庭或家庭其它成员犯罪的总称.由于其存在于多种犯罪中,所以往往被人们与一般的犯罪相混,不被人们所重视.然而由于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婚姻、血缘、收养关系及外在的财产关系,家庭成员的犯罪在定罪及量刑上又确实与众不同,闪烁出特殊的异彩.本文即探“异”而为.根根上述定义,家庭成员犯罪,具有下列几层含义.1.犯罪主体必须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已经分家析产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犯罪,原则上不属于这里所说的家庭成员犯罪,但在个别情况下,可参照处理.家庭成员勾结外人对本家庭或家庭其它成员进行的犯罪,如主犯是家庭成员,也可以家庭成员犯罪论处.如甲与乙、丙合伙盗窃自己家,甲在该案中是主犯,该案即可按家庭成员犯罪处理.2.犯罪对象必须是本家庭或者家庭其它成员.这是由其内在的婚姻、血缘、收养关系决定的.通常发生在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间.3.它存在于多种犯罪中,但只在少数几种犯罪中是特殊主体(即必须由家庭成员才能构成),如遗弃罪,虐待罪等,在其它犯罪中,它均是一般主体.只是由于其在定罪及量刑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犯罪动机是推动或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在故意犯罪中,犯罪动机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贯穿于犯罪行为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对犯罪动机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是刑法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犯罪预防学、预审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共同课题。 一、犯罪动机的职能 犯罪动机在犯罪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即犯罪动机的职能,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始动职能。亦称激发犯罪的职能。始动职能是一切动机的首要职能。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首先起的是始动、起动的唤起作用。犯罪行为正是受犯罪动机的激发而产生。犯罪动机是犯罪人行动的内部原动力,是主观上的直接原因。犯罪行为是犯罪动机推动的结果。作为动力,就有强弱的不同。当犯罪动机初始萌芽,处于微弱状态时,还不足以引发和推动犯罪。如果发展到犯罪决意形成阶段,说明罪刑动机已发展到一定强烈程度,并确立与实现犯罪动机相应的犯罪目的、手段、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出现时即付诸实施。不论是预谋故意还是突然故意,都是由一定强度的犯罪动机所激发,所不同者,预谋故意的犯罪动机有一个由弱到强的渐进过程,而突然故意的犯罪动机是在情境的强烈刺激下一刹那间形成,几乎同时进入决意,立即引发犯罪行为。激情犯罪就属后者。犯罪行为危害后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日益倍受关注的虚拟空间犯罪 ,着重介绍了黑客犯罪 ,指出我国目前立法上的不足 ,并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8.
犯罪动机是犯罪主体的恶性需要超出社会允许的范围而又不能自觉进行调整和压制时,在环境条件具备和特定目标的刺激下形成的一种激发并维持其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犯罪动机在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施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正确认识和掌握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在侦破案件和审判案件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犯罪动机与预防犯罪有密切关系,因此,减少或消除犯罪主体产生犯罪动机,是预防或减少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人大代表职务行为属于刑法中的正当化事由之一,尽管对一定的法益造成了损害,也不能以犯罪论处。人大代表职务行为的合法化条件包括前提条件、主体条件、行为条件、对象条件、限度条件以及主观条件。人大代表职务行为与律师辩护行为、控告、举报行为之间既存在着相同点,又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职务行为对于实现国家职能、维护社会秩序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很多国家将其规定为正当行为,认为其即使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也不一定构成犯罪。我国虽未明文规定排除职务行为的犯罪性,但在实践中,对于执行职务造成损害的,通常也不作为犯罪处理。据此,出于对私权利的保护和合理排除职务行为的犯罪性的需要,应当建立判断职务行为正当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走私犯罪活动非常猖獗且屡禁不止。分析走私犯罪的构成特征,目的在于将走私行为与 非走私行为区剐开来,将走私犯罪与一般走私违法行为区别开来,对走私犯罪行为予以刑事制裁,以有效地预防、 减少走私犯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证券犯罪的犯罪形态,是指在证券犯罪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所呈现出的静止状态.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形态包括犯罪的预备、来遂、中止与既遂形态。在证券犯罪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刑法对大多数构成证券犯罪的行为均要求具备情节严重或者数额巨大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是犯罪.对于这类犯罪.行为首先是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行为,一旦实施这样的禁止性行为就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的处罚所以.在这类证券犯罪中不应包括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相似文献   

13.
新刑法明确规定了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对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将绑架罪排除在外。立法的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有些情节特殊的绑架罪在定性上存在重大分歧。  相似文献   

14.
犯罪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严重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应当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如果从另一角度分析,犯罪也具有其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属性。根据法哲学关于法律行为的界定与分类,结合形式逻辑中的选言推理,可以得出“犯罪是主体的一种权利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系列案件发案的时间上,个体犯罪动机的发生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特点。犯罪动机的周期性变化表现了犯罪个体不良需要的满足、变化趋势,是犯罪心理发展起伏性的表现。犯罪动机的周期性是犯罪心理发展的共性特征,在不同犯罪个体身上,又有鲜明的个性表现。对犯罪动机周期性规律的进一步揭示,可以对犯罪心理的变化、犯罪行为的发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研究个体的系列犯罪时,有更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试论犯罪经济学的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犯罪经济学所阐述的各种具体理论、观点的出发点,是统帅犯罪经济学各种具体理论、观点全局的基本理论。其核心是探讨如何解决和处理由资源的稀缺性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这对矛盾引起的犯罪等非法活动问题。其构成要素主要有效用最大化、具有不同效率和协调作用的市场及市场主体稳定的偏好。犯罪经济学主要应用的理论有理性选择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惩罚成本和惩罚机率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等。犯罪经济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它的产生推动了犯罪学的深入发展,表明了经济学家也可以涉足犯罪研究领域,人类在同犯罪作斗争时也应讲求经济效益,等等。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文化与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是人类劳动、智慧和感情创造的产品的总和。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制度、文学艺术、音乐美术、哲学、历史、宗教和科学技术等意识形态和劳动成果。””文化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每个人的行为都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所接受的文化观念有关,他的每一个行为都会透露出一定的文化气息。由此推断,犯罪无论是作为一种个体行为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都必定包含着种种文化因素,丈化与犯罪具有干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犯罪个体、犯罪社会现象和犯罪历史发展这三个角度出发,着重探讨文化对于犯罪的二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发展商品经济以来,特别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经济领域欺诈性的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对当前我国经济欺诈性犯罪的发展趋势、犯罪特征、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作了正确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合同诈骗犯罪应从履行合同的能力、履行合同的行为两方面来认定。对经济合同诈骗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认定的根据是当事人的履行能力及其主观心理状态和当事人的实际履约行为及其主观心理状态。合同诈骗犯罪的侦查重点要放在查清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故意、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及资金流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食品犯罪的泛滥,透示着食品犯罪防控的缺失与不足。犯罪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食品犯罪的防控也不例外。一方面,对食品犯罪的预防的重心在于经济、社会和制度的良好建构;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食品行政监管、强化食品行政执法、加大食品犯罪打击力度,强化食品犯罪控制,进而实现对食品犯罪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