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保候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适用,一方面很好地维护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诉讼权利,另一方面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好的贯彻了诉讼经济的原则。如能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当前检察机关适用取保候审活动存在的问题就有望得到很好的解决,并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主观能动性,将查办职务犯罪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取保候审制度的正确运用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司法适用的过程中,由于立法缺陷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当保不保,不当保滥保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完善取保候审的适用制度,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从立法和监督两个角度提出了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建议,以期为立法和司法提供参酌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年来一直将限制适用逮捕强制措施作为司法改革的目标,而取保候审作为替代逮捕的强制措施,必将得到扩大适用.新刑事诉讼法已经对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进行了完善,通过实务调研,能够发现取保候审的扩大适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土壤.构建以检察机关为审查主体的取保候审司法审查制度,将取保候审设置为权利与权力的结合,加强对违反取保候审义务行为的处罚,建立全社会连动的信息平台,并辅之以科学的考评机制,可以促进取保候审的扩大适用,更好地实现这一制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取保候审制度是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若能准确有效地适用,必能在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保障被追诉者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现行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司法实践中操作混乱,导致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从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现状入手,主要提出了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几点建议,指出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出路是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从现行取保候审制度着手展开。  相似文献   

5.
取保候审适用率偏低,除了现有法律规定条件比较严格之外,司法实践中又附加的一些"潜规则"是导致适用率偏低的直接原因,而这些"潜规则"的形成和通行又是现行诉讼理念、刑事司法政策、诉讼结构等深层问题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现行刑事司法体制下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应采取"渐进式"的方案,并从多方面对取保侯审制度应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6.
徐晓玲 《法制与社会》2010,(20):259-259,282
取保候审制度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身强制性最弱的一项强制措施,也是体现人性化执法的有力手段。由于立法缺陷及侦查人员认识偏差等原因,取保候审制度在公安执法实践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威信,损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应对现行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立法完善,转变观念,加大监督力度,开辟法律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7.
8.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有力的保障了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有效的缓解了看守、羁押压力,节约了司法资源,但由于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起步较晚和历史的局限性,在立法和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取保候审制度性质和功能定位的偏颇,导致刑事司法实践中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最近出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虽然在立法上对取保候审制度做了某些修改,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修改后的取保候审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因此,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仍是我国一个重大而现实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新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范围,本文在解读我国立法对取保候审的具体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事司法现状和借鉴域外经验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问题进行解决,达到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一直存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措施适用率低的问题,并没有切实发挥其替代羁押、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的作用。建议通过增加逮捕变更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机会,增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保证效果,完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执行,从而增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中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他的立法设置和正确实施对于司法机关依法办案,保障人权,节约资源,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的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现行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本应有着无可替代的优点和价值,但是司法实践的结果却没能使这一制度发挥出它本身应该具备的优势。这就需要通过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进行理论重构与实践的完善来改变我国取保候审的适用状况。  相似文献   

14.
李迪 《法制与社会》2010,(31):56-56
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对保障人权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取保候审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取保候审适用率低,超期羁押现象严重。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司法实践,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施志刚 《法制与社会》2012,(33):171-172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出台以后,审前强制措施中的取保候审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但其在现实司法中的适用困境仍将持续,与修正案的期许仍相去甚远。唯有对困境进行分析和破解,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才能逐步确立取保候审的适用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上和执行中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偏差,不能完全发挥该制度应有的价值,因此需要对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很大程度的修改,但总体上体现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思想.在对刑事强制措施的修改方面,为了加强对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的监管,增加了采取取保候审后适用禁止令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第69条第2款新规定的内容来看,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加的禁止令相呼应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取保候审适用现状仍存在诸如法条规定不明确,司法实践中缺乏统一、完善的运行机制等弊端,不利于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对于上述问题,笔者主张从立法、司法、监督三方面完善机制,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从而顺利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重罪案件审前羁押率长期居高不下,原因包括径行逮捕观念的不当扩张,案外因素的显著影响,取保候审的独立价值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羁押的证据保全功能被不当异化。强制措施的适用应根据新时代犯罪结构变化由概况式、粗放式向个别化、精细化适用转变。重罪案件适用取保候审既存在理念更新问题,更涉及相关保障机制的优化和关联制度的协调问题,要倡导精细化的社会危险性评价模式,重视听证程序在消解案外因素方面的价值,优化取保候审的约束手段和有效传导证据标准及案件质量追责压力。  相似文献   

20.
王会 《法制与社会》2010,(4):131-131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历经改革、不断完善,但仍存在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它的适用也引发了学术界和司法界的激烈讨论和评议,本文从立法的层面提出了取保候审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诚信的角度分析了完善取保候审的道德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