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语言哲学是研究语言学与哲学共同规律的科学,通过广谱哲学语言的探析发现其语词的概念词义、色彩、接近于“同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言哲学关于词义本质因语词表达者、解释者的不同而产生多义;理解往往失之片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法律载体,它的规范化使用是立法、司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强调法律语言的规范化,是基于3点认识:法律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迫切性、艰巨性。  相似文献   

3.
规范技术和语言权力——语言在法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少华 《法商研究》2006,23(6):130-139
语言之外不存在法。只有通过语言,观念形态的规范才能被深深地镶嵌到国家政治制度的架构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法律之治正是借助于语言的社会功能来实现的。语言是法律传递价值的手段,并形成法律的概念和逻辑,从而为法律提供特有的思考手段。但是,由于语言本身存在某些缺陷,使其无法完全满足法律表达的需要;加之,语言的界限就是人类认识的界限,以语言表达的法律必然出现“理性不及”的状况。因此,必须以司法者的语言技术克服立法语言的表达困境,这是法律解释之必要性的最充足理由。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法律——从工具论向本体论的认知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的历史进程中,语言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法学研究中语言一直被片面地定义为一种工具或技术.立足于语言与法律的历史,全面认识和把握语言对于法律的意义,指出并论证语言对于法律的意义不仅仅是习惯的标记、权利的明示和规范的表达,法律的本体就是语言.在法治社会的语境中,语言、法律、正义三者最终必然走向"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5.
语言权作为法律语言学与人权研究共同关注的新课题,在步入新世纪之后,开始进入中国法学界的视野,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语言权问题尚未受到主流法学家的重视,也并未形成系统、有规模的研究态势,但是,在经历了人云亦云的短暂繁荣后,目前已经有研究热情迅速消退的迹象。因此,时下很有必要对语言权研究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与分析。总结成果、展望未来,并借世界法哲学大会在中国召开的契机,以重塑对语言权研究的热情与信心。  相似文献   

6.
“法律行为”概念由德国民法创设的法技术词汇Rechtsgeschaeft翻译而生成.按照语言和逻辑的解释方法,“法律行为”与Rechtsgeschaeft的语义蕴合并不契合,二者之间存在着语言错位.出现这种结果的实质是语言哲学问题.作为符号的语言自身都是死的,只是在使用中才有生命.因此,对“法律行为”概念的解释,应当突破对译词的语言和逻辑解释局限.考察Rechtsgeschaeft的产生背景和使用意图,关注“法律行为”在民法生活中能动的使用,才是准确理解和解释“法律行为”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宇 《法制与社会》2010,(18):144-14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随着法律的发展,从习惯法发展到制定法,再到今日的法律法典化,语言成为法律最重要载体。法律语言作为一种高级语言,虽然具有一系列优势,但另一方面却对社会底层造成很大歧视,在具体司法过程也有明显体现。本文从司法过程中的语言运用着手研究,讨论其过程中的语言歧视,从而寻找的应对之道,进而实现最终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8.
刑法语言的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法作为国家的后盾法,对刑法用语的要求也不同干其他学科,刑法在满足法律所具备的要求的同时,它有着自己的语言风格.为了在刑法事实与刑法规范之闻建立起张力,正确地运用刑法规范解决事实问题,就必须了解和解决刑法语言模式存在的问题,找出根源之所在,以期能找到解决困境的路径尝试.  相似文献   

9.
说语言法     
薄守生 《河北法学》2008,26(7):73-76
语言法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法律。语言法的价值追求包括效率与公平等内容,语言法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同一性往往为人们所忽视,语言法的实施是主要包括示范、管理和监督的依法行政的过程。对语言法的探讨主要是从法理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淳于闻 《河北法学》2006,24(10):3-7
日常语言分析哲学家并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一书中,从语词用法的日常语言分析入手,通过法律"游戏"中第一性规则与第二性规则之结合作为关键的"法律"概念纵向语境把握,以及"主权者"、"命令"、"正义"、"道德"诸概念讨论之"法律"概念横向比较,成功地将法律"概念"的理解由对于某种具有确定客观属性的法律实体的认识转向了日常语言层面的澄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日常语言分析法学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