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14):36-36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31日文章】题:中国不同于世界的十大理由,文章称:这十大理由说明为什么不能通过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来推断中国经济的走向。一、战略:自1953年以来,中国便开始通过“五年计划”来制定其宏观目标。这些计划有清晰的目标和政策来达到所设定的目标。最近的“十二五”规划很可能是一个战略转折点——从过去30年非常成功的生产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2.
居民消费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1997-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最直接的、内源动力.通过对1997-2009年相关数据的测度,发现陕西居民消费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十二五”期间,陕西应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居民消费,尤其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从而进一步带动陕西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金海林 《学理论》2008,(7):32-34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到可以涵盖人类、世界、全球的词汇,也是颇为流行、时髦,被广泛使用的语言。时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如:原始时代,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等;狭义的如:电子时代,网络时代,短信时代,知识爆炸时代,大众消费时代,粉丝阅读时代,新结婚时代等等。  相似文献   

4.
王冲 《党政论坛》2008,(20):35-35
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在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发表讲话称,今日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换了时代”,新兴国家的发展使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重新洗牌”,世界将进入为时数十年的“相对大国时代”。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人们普遍希望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的世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近两年来大国关系出现了积极的进展,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多数大国都认为世界正走向多极化,单极世界不利于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我们现在正步入网络经济时代。这是我们研究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并且认为,它比通常所说的“知识经济”更准确地反映了当今经济的时代特征。网络(而不是知识本身)可以与大机器引起的社会巨大变革同日而语。 一、把“知识经济”作为继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的经济时代,难以自圆其说 对即将到来的经济时代,目前有种种叫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精神经济、新经济、非磨擦经济、零距离经济、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  相似文献   

7.
章继刚 《团结》2013,(2):58-60
如果说房屋、汽车代表物质消费时代,网购代表电商时代,如今,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创新产业产值增长速度超过了金融业和房地产,代表人类直接进入“创意商”时代。  相似文献   

8.
曾铮 《理论参考》2010,(9):49-51
如果把“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看成是一幢房子的话,那么这个房子的顶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基是“经济重大转型期”,墙体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梁柱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0,(8):46-46
汪玉凯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十二五”将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从整体上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未来五年应重点推进五大改革。一是改革政府过度主导经济的管理模式.把政府职能的侧重点由主导经济发展转到主导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  相似文献   

10.
城乡二元结构是对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大挑战,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工业化、城市化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后改革时代我们的主要任务将由生存转向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已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工作之一,未来城乡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美经济最近都出现了程度不同而又明显的回暖迹象。意味着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后危机时代”。现在必须着手考虑“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该如何跨越失衡发展的障碍、走向富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0,(8):8-8
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还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矛盾亟待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付出的代价大,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重。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还需要战胜重重困难,付出艰苦努力,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理论参考》2010,(9):42-43
“十二五”是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低碳的经济发展既是目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增长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李胜毅 《求知》2005,(2):36-37
我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走势处于“三步走”战略的中间阶段,仍然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增长质量将有所提高;经济结构将优化升级,投资需求将合理回落,消费需求将稳中趋旺。根据我市经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2005年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继续深化国企改革为重点,把改革产权制度作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黄晴 《党政论坛》2008,(8):45-45
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在传统的外国驻法使节新年招待会上语出惊人。他说,冷战结束后一度形成的“单极世界”局面已经结束,数年前流行的“超级大国”一词业已过时,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未来30年至40年内,世界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  相似文献   

16.
孙海涛 《学理论》2012,(22):22-24
时代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时代需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解决“五大时代课题”中不断创新发展.在解决时代课题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走向理论创新,在重大历史转折后实现伟大飞跃,在顺应时势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郑若麟 《党政论坛》2010,(14):37-37
希腊债务拖累欧盟陷入欧元发行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自美国引发这场全球性的经济与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公众一直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似乎危机是政府间的事,与个人无关。然而当欧洲人看到希腊公众面临的“惩罚”时,个个都倒抽一口冷气:银行借贷没了、刷卡消费时代结束了(希腊人均手上拥有5张信用卡,几乎人人都在借债消费)、第13、14个月的工资没有了、失业率大幅提高……危机不再是“虚拟”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无须担心经济增长放缓。从1980年至2010年的10%增速中放缓,这一天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到来。对于中国而言,重要的是经济放缓的后果,即这究竟是有助于解决老问题,还是会带来新问题。目前,人们对于"下一个中国"的走向没有丝毫怀疑:不平衡的制造模式将让位于更加平衡的消费社会。2011年3月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决定实现消费导向型再平衡,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最新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则推动了这一转变。"下一个中国"揭示了经济增长放缓轨迹的关键。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0,(11):44-44
青岛大学孔祥军撰文认为,知识经济的萌发是人类的文化觉醒,知识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力的推动。所谓文化力,主要是相对于科技力、经济力、政治力而言的,是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简称。“知识经济,文化先行”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中国对知识经济应当有自己的理解。中国是文化大国,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不适合走高技术大国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消费是“联结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不仅具有经济和营销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传统研究认为,人们消费只是为了表现一种预先确定的“我”是什么人的感觉。而本文认为,在消费社会中,现代消费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成为一种“操纵符号的系统化行为”,从而对现代社会结构具有了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