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与中国西南地区同时深陷旱灾之苦的还有中国的周边一些国家,甚至波及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正如《日本每日新闻》的评论所说,干旱正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旱灾在所有气象灾害中的比重已经占了一半,对付干旱也成了科学界长期致力研究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的特大旱灾牵动着国人的心。3月22日,张国立、冯小刚、陈道明等五位名人发起捐款倡议,并各自通过中国红十字会"送水"项目向旱灾地区捐款20万。冯小  相似文献   

3.
尹东 《前进论坛》2010,(8):22-23
<正>自去年秋季持续到今年春季的西南地区特大旱灾,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受旱面积大、受灾程度重的特点,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旱魃肆虐,给当地的生产、生活、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如何从长远的视角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究旱灾发生的成因,以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应对干旱,是引起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的特大旱灾牵动着国人的心.3月22日,张国立、冯小刚、陈道明等五位名人发起捐款倡议,并各自通过中国红十字会"送水"项目向旱灾地区捐款20万.  相似文献   

5.
<正>近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特别是云南发生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灾情的出现再次表明了我国淡水资  相似文献   

6.
应对西南特大干旱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雷 《时事报告》2010,(5):8-21
去年入秋以来,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西南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这次旱灾,直接原因是西南地区持续降水偏少、温度偏高,但也暴露出我国水利设施抗旱减灾能力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的特大旱灾牵动着国人的心。3月22日,张国立、冯小刚、陈道明等五位名人发起捐款倡议,并各自通过中国红十字会“送水”项目向旱灾地区捐款20万。冯小刚表示,这次倡议的启动是源自他和张国立、陈道明的约定,并表示除非三人中有人死了,否则这个慈善约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8.
齐心 《中国民政》2014,(9):51-51
<正>中国华北地区正经历严重干旱。据官方媒体报道,河南省因干旱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近73亿元人民币,农业损失占全部损失的97%。河南是中国粮食主产地之一。邻近的河北省也面临旱灾,部分地区的降水量不到年均降水量的50%。与此同时,辽宁省正经历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在华北省份旱情严重的同时,洪水在华南肆虐。在西南地区,7月暴雨引发的洪水造成至少34人死亡,损失达52.1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大旱无情,人间有爱,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的罕见旱灾,深深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4月7日下午,西藏自治区统一战线成员单位参加了在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举行的“为西南灾区献爱心”特别捐款活动。  相似文献   

10.
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农作物大面积绝收,千百万人和大牲畜饮水困难。3月22日以来,西南部分地区出现了降雨过程,但早区大部仍无有效降雨,除重庆农业旱情有所缓解外,西南重早区旱情仍然持续。  相似文献   

11.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省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曲靖市作为云南省遭受旱灾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已有200万人口和178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的问题,有539万人需要救助,468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受灾农田面积达到154.6万亩、绝收326.6万亩,旱情给曲靖市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由于近期曲靖市有效降水仍然稀少,预计旱情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呈现出迅速蔓延和日益加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徐娜 《中国减灾》2010,(4):F0003-F0003
近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特别是云南发生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灾情的出现再次表明了我国淡水资源的极度匮乏,珍惜和保护水资源变得日益重要,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地区除成都平原外,基本以山区为主,具有突出的山地矛盾。按照传统城市化路径,平坦土地的短缺会对城市化产生“尾效”,出现农民“失业”与“失地”并存的问题,从而降低城市生活质量,使多山地区陷入城市化困境。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所探索的山水城市理念和多山地区山地城市发展路径,为中国西南地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出路。通过发展山水城市模式、城镇上山模式、山间小盆地多中心模式、以及垂向立体模式等,能够解决中国西南地区的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因其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远的社会影响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以汶川地震与西南地区特大旱灾为例,通过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突发性特别重大灾害和渐发性特别重大灾害在不同阶段中救助的主要区别,认识到特别重大灾害救助受灾害类型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2010年以来,媒体对我国的旱灾、洪涝灾害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而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却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中国水灾、旱灾是很频繁的。这是由我国的气候条件所决定的。中国夏季季风气候带来大量的降雨,时间集中在6、7、8、9这四个月,地点又集中在南方。另外,每年还有数个台风造访。不像欧洲受大西洋季风的影响,一年四季  相似文献   

16.
<正>7月24日,山西省民政厅、减灾办召开了2017年旱灾受灾情况会商会,分析研判全省旱灾受灾情况。山西省农业厅、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省气象局、省气候中心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商。会上,民政厅救灾处通报了今年全省旱灾受灾情况、降水情况和民政部门救灾工作开展情况,与会各单位对旱灾受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此前,民政厅工作组曾  相似文献   

17.
1936年在上海出版的《中国经济年报》是这样概括1935年中国灾害形势的:1931年的水灾是中国过去最大的水灾,1934年的旱灾是中国过去最大的旱灾,1935年是把这两个最大的灾荒合流了。……1935年水旱灾荒的双管齐下,竟把这过去的纪录都打破了!  相似文献   

18.
迅速发展的越南经济给中国西南地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武晓芬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可谓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近年来,越南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国西南地区提供了发展经济、扩大交往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存在着经济、文化、民族和地理上的“亲缘...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旱救灾”攻坚战在西南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大旱持续之下,焦渴的大地悬置着种种疑难问题:旱情严峻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是否与全球增暖相关?在西南地区,缘何频繁出现旱情?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旱情?百年不遇的重旱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历史上都有哪些“防灾救灾”策略值得我们借鉴?记者就本次旱灾中几个引人关注的话题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灾害实录     
旱灾2005年以来,河北省遭受严重旱灾。据统计,全省受灾人口921.5万人;因旱受灾面积1128.6千公顷,绝收面积151.8千公顷;有53万人、18万头大牲畜存在临时性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23.6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1.6亿元。7月份以来,广西桂林、来宾、贵港等市遭受较为严重的旱灾。造成66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旱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