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珊 《中国减灾》2010,(9):48-49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在2007年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200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了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法律框架,是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走向法治化的重要标志。《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政报》2007,(12):23-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法律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  相似文献   

4.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经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为推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实施,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应急办定于2007年11月份,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宣传月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颁布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大意义制定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  相似文献   

7.
《今日上海》2013,(2):62-63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将于2013年5月1日实施。任何人不得编造传播突发事件虚假信息。《办法》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相似文献   

8.
辽政办发[2008]2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措施、抓好落实,切实全面履行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确保突发事件应对法在我省全面贯彻实施。根据  相似文献   

9.
<正>一、涉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含义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目前,国内对"涉外突发事件"一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综合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可将其概括为:具有一定涉外因素、可能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和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相似文献   

11.
<正>自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应对法》)颁布施行以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将贯彻落实《应对法》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  相似文献   

12.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了切实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国办发[2007]62号)和全国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津政办发[2014]10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天津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14年12月26日天津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以下简称预警信息)的发布,向社会提供及时、客观、权威的预警信息,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本法将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施行,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也标志着依法行政进入更广阔的领域,对于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环境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习好、宣传好、执行好这部法律,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责任。一、关于《突发事…  相似文献   

16.
青言 《中国减灾》2007,(12):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7.
正湘政办发[2018]18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湖南省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8年2月23日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全省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旅游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办法》、《湖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黔府办发[2007]132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事件应对法的通知》(国办发[2007]62号)和全国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认真做好我省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工作,特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苏政发[2020]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现将修订后的《江苏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05年10月14日印发的《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同时废止。2020年1月20日江苏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总则1.1目的和依据为全面提高本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江苏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江苏省机构改革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相似文献   

20.
地方性立法重在结合本地区实际,对上位法进行细化和补充。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审议通过的《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在突发事件应对的组织建设和管理、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和报送、预警信息发布权限和形式、应急处置分级和应急征用等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了细化,《条例》内容充分,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