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许多领导干部感叹越来越难听到真话。一位基层干部无奈地说:"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越是强调讲真话,却越是听不到真话?"其实,听不到真话,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领导干部自己身上。有些领导干部在下属、群众面前或公开场合摆出姿态,"诚恳"征求意见,可往往是意见听了,但办起  相似文献   

2.
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人,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开创者。童第周少年时聪明好学,喜欢观察各种小动物的生态,越是神秘奇特的动物,对他越有吸引力。他  相似文献   

3.
偏偏,就有很多女人,无药可救地喜欢被惊吓的感觉。越是害怕,越要挑夜黑风高的夜晚,独自打开一碟恐怖电影,将自己置于一种死去活来的惊悸之中。仿佛是死而后生般,一次次地更加柔韧。  相似文献   

4.
小纽学车     
小纽和男友一起去学车,男友学得比她快多了。小纽很要强,一心想着要超过男友。可是她心越急,脚下却越是不听话,怎么办,眼看着男友越开越好,小纽却连倒车都还没学会。这个时候,同学的一个大姐给小纽开导了一下。小纽一听,学车技术迅速提高。大姐说,学车的时候,师傅喜欢说的话是某某人接受能力强,学得快。但是有些人看起来蛮聪明的,但是却学得很慢,尤其是女孩子。所以,女孩子要笨鸟先飞。首先,应该克服心理障碍,对自己有信心。既不要害怕开车,又不能过于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22)
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党正在开展大学习。学懂、弄通、做实,让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首先弄清楚群众喜欢听什么、怎样让群众喜欢听等基础性问题。从我的宣讲感受来看,老百姓关注党的理论,关心国家大事。他们人在最基层,但心在天安门。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而是喜欢听"接地气"的语言、"冒热气"的故事。围绕十九大精神做一场"高颜值"的宣讲,要有融合的功夫、表达的功力。宣讲工作者不仅要信念坚定,而  相似文献   

6.
刘根生 《群众》2000,(3):63-63
关于讽刺弄虚作假的顺口溜,我已经听过不少。最近又听朋友讲了一则新的: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码”到成功;下级骗上级,层层注水,“水”到渠成。从这则顺口溜至少能看出两点:有人喜欢说假话,有人喜欢听假话。喜欢说假话的,说起假话来已是一套一套:一是信口开河:上级要数据资料的时候,不经过调查就胡乱填  相似文献   

7.
    
门□刁品中阿秀是村里长得最俊的女孩,很多年轻的后生都喜欢她、追求她。阿秀成了大春的俘虏。一天,阿秀问大春:“你喜欢我什么?”大春傻傻地答道:“我喜欢你那双毛毛眼……”阿秀听着听着便笑了起来。大春和阿秀好得成了一个人,阿秀把身子都给了大春。大春说:“我...  相似文献   

8.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3,(12):61-61
有一头驴,非常喜欢听蝉唱歌。于是,它对蝉说:"蝉小姐,我很爱听你唱歌。我也想唱,但是我的声音太难听了,不知道你吃什么东西,才使自己有如此美妙的歌喉,能告诉我吗?"蝉听了驴的赞美后很高  相似文献   

9.
小议讲真话     
某地政协日前召开议政会,以“听真话”为题,对当前少数干部弄虚作假的五种不良风气提出批评:一是眼睛向上,认为来自群众的真话对自己没有用而不愿听。二是喜欢高高在上,摆官架子,因脱离群众而听不到真话。三是主观片面,自以为是,根本听不进来自群众的真话。四是虚荣心太强,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言,不愿听来自群众的刺耳的真话。五是用“听真话”来装潢门面,“听真话”的调子喊得比谁都高,实际上言不由衷。人们对假冒伪劣商品深恶痛绝。其实,掩耳盗铃偏爱假话,欣欣然陶醉于自己或他人编造的虚幻“政绩”中,刚愎自用,我行我素,也…  相似文献   

10.
《上海人大月刊》2006,(4):53-53
陈云在工作之余,或者同疾病斗争之时,能够静下心来得到休息,就是得益于听评弹。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听评弹,先是跟他舅舅在当地镇上的茶馆里听书,后来听上瘾了,有时大人不去就自己去,靠在墙边站着听。他风趣地说,这叫听“壁书”。后来由于从事革命活动,听评弹就中断了。  相似文献   

11.
昆曲与人生     
喜欢听昆曲,在有花有月的夜晚,觉得有昆曲在耳,景致便更见深度。清丽婉转的曲调,淡淡的忧郁和惆帐缠绵不去,愈听愈觉有味。难怪黛玉听之泪下,原来昆曲的纤细、切与黛玉的性格很是贴合,那一唱三叹令她如痴如醉,简直就是在咏叹时光。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些情况,你越是坚决反对某男与某女谈恋爱,他俩越是明来暗往,海誓山盟;你越是严厉批评某甲,某甲越是我行我素,甚至破罐破摔;你越是过分表扬张三,别人就越是对张三不服气,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你越是禁止阅读某本书,这本书就越是不胫而走……这类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方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和愿望恰恰相反的心理和行为。由于当事人的意志和愿望未必是正确的,因此,逆反心理及其行为未必是错误的。为了论述的方便,并考虑到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3.
“好话”顺耳贴心,喜欢听“好话”是人的本能。地位显贵,手握重权的人尤其爱听“好话”。 在中国历史上,不爱听“好话”的封建帝王是没有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中,口碑是最好的。尤其是他虚心纳谏的谦恭态度,一直受到后人的崇颂。然  相似文献   

14.
喜欢在黄昏听着舒曼,亲手为你装扮 一束花……喷水雾时我在想你,束绢带时 我在想你,结彩球时我依然在想你。听,枝 桠上芬芳的花朵在低语:执子之手,与子 相悦;生死契阔,与子携老。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7,(3)
正1929年3月,我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汪洋镇杨古塘。听老人讲,我3岁时21军与24军打仗,21军有个连从荣县、仁寿松峰那边打过来,驻扎在我家。连长喜欢我,开饭了就抱我去和他一起吃。连续几天,老人害怕了,怕连长把我带走,于是借口走亲戚,让我躲到外婆家,等部队走了才回来。或许是听老人讲的次数多了,我渐渐有了当兵的愿望。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那年我8岁,我启蒙早,读小学3年级,很喜欢听老师讲打  相似文献   

16.
王炳权 《人民论坛》2020,(12):33-35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时候;越是危急关头,越是考验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时候。在抗“疫”斗争中,广大干部的政治素质、治理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了检验和淬炼,一些干部暴露出不同方面的短板,而更多的干部是真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相似文献   

17.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时候;越是危急关头,越是考验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时候。在抗"疫"斗争中,广大干部的政治素质、治理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了检验和淬炼,一些干部暴露出不同方面的短板,而更多的干部是真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相似文献   

18.
“中东地区有这么一句名言 :你知道怎么跟阿拉伯人作战 ,不知道怎么跟犹太人相处。”当我采访新华社战地记者唐师曾 ,让他谈谈无数次冒生命危险亲临一线拍摄采访的有关安全的想法和感受时 ,他竟说了上面两句让人听起来和安全离题万里的话。紧接着 ,唐师曾又摆出一副哲人的面孔 ,说 :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越是安全的地方越容易出危险。我不知道这样的话 ,和他的经历有什么关系。唐师曾在北京是一个牛气十足的摄影记者。1983年北大国防政治系毕业 ,1987年任新华社记者至今 ,是新华社第一个装备移动通讯装置、不畏刀剑现场采访突发事…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报刊数量猛增,广播电视网络遍布全国,随时随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言行。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舆论导向正确,能凝聚人心,振兴精神;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大众传媒每天都要与群众见面,要让群众喜欢读、喜欢看、喜欢听,因此必须把报刊和节目办活,使之具有吸引力。为使舆论起到正确导向作用,新闻舆论部门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看或听一些反映大学生活的东西,典型的像《大学自习室》,听起来真的很爽啊。一笑过后也会引起很多共鸣。我愿意看一些网络写手描写大学生活的文章,那些朴实又接近于调侃的笔锋,很流畅,看起来不会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