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示范诉讼制度探析——兼论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瑞 《现代法学》2007,29(5):74-80
示范诉讼制度具有其他群体性纠纷解决制度所不具备的特征和独特功能,正因如此,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民事诉讼立法中对其加以明确规定,还有些国家在实践中大量运用这一制度以解决实际问题。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群体性纠纷解决制度的规定存在明显的缺陷,结合在新形势下我国所面临的司法现实需求,为了更好的解决群体性纠纷,在我国未来的民事诉讼立法当中,在对代表人诉讼制度进行完善的同时,应当引入示范诉讼制度;同时考虑到示范诉讼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具体制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并注意处理好其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协调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两种制度各自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群体诉讼模式是解决群体性纠纷的重要程序手段。与西方国家的群体诉讼制度相比,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立法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在应对食品安全纠纷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有必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益代表人诉讼在我国既具有建立的必要性亦具有可行性,其具体制度的建构需要结合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权力分配模式认真探索,尤其是诉讼主体的选择、受案范围的确定以及诉讼规则的制定都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找到最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群体性侵权案件频发的现象,我国民事诉讼法上有关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规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通过合理地借鉴和吸收国外较为成熟的集体诉讼模式,完善和发展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对于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刑诉法的修改早于刑法的修订,刑诉法没有对单位犯罪的追诉程序作出规定;之后的司法解释虽然对此做了一些规定,但从司法实践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设立诉讼代表人的初衷是由其代表犯罪单位参与诉讼,以维护犯罪单位的合法权益,可见指派诉讼代表人应当首先作为一项诉讼权利,而不是诉讼义务,因此,应当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来保障这一诉讼权利。既然是一项权利,犯罪单位当然就可以选择行使,也可以选择放弃;没有必要强制要求犯罪单位一定要指派诉讼代表人,或者一定要指派什么样的诉讼代表人,其不到庭既不应该也没有必要采用拘传措施。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中代表人诉讼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越来越密切。这种联系与交往使得人们遭受同一种或同一类不法侵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司法实践中 ,表现为因环境污染、飞机船舶遇难、食物和药品中毒以及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等产品质量问题 ,使得社会上众多的受损害的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成倍地上升 ,人民法院应如何审理和解决这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人数众多的案件 ,众多的当事人应如何参加诉讼 ,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为此 ,立法者在参考和借鉴国外立法例和总结我国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现状的阐述,提出现行代表人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若干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和消费的规模化加剧,许多大型集团或组织的一些行为往往影响着众多的个体,如何采取制度设计手段来达到解决多数人争议的目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部门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用以解决多数人纠纷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在实践中存在操作不一的做法及其价值存在失效的危险,本文将结合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寻其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目前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诉讼代表人诉讼只简单地写了两个条文,在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和民事诉讼实践中产生了颇多疑虑。修订完善诉讼代表人诉讼制度,完善立法,改变近几年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盲区,无疑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论述了诉讼代表人诉讼的称谓,诉讼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10.
集团诉讼制度的价值研究——兼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德堂 《河北法学》2007,25(2):196-200
价值是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效应关系的范畴,是深刻认识集团诉讼制度的良好视角和工具.集团诉讼价值是法律价值、民事诉讼价值下位的概念.集团诉讼制度的独特品性在于克服集体行动的障碍,共通性在于体现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几个问题沈庆中一、关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适用范围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于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根据实践中反映的情况,以下几类案件宜选定代表人进行诉讼:(1)因产品责任引起的诉讼。主要是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损...  相似文献   

12.
宋宗宇  钱静 《河北法学》2004,22(12):64-67
群体诉讼在美国称为集团诉讼、日本称为选定当事人诉讼、德国称为团体诉讼,这些制度各有长处,都为快速妥当解决环境纠纷、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受害人环境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我国应当在放宽对代表人权限过多限制、确立民间环保团体组织诉讼地位、加强集团诉讼政策制定功能等方面完善我国环境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91年施行的《民事诉讼法》确定了代表人诉讼制度。但在多年的司法实践中,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案件,却多以分开立案合并审理的方法处理,没有达到代表人诉讼的立法预期。学界批评不断并寄望于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得以改进,但是2007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没有对代表人诉讼制度作任何的改动,当事人诉讼观念的进步,才是制度落实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施行以来,各地人民法院已经陆续受理了一些以垄断纠纷为案由、指控垄断行为并要求被控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民事案件。这些由受到垄断行为损害的经营者或者消费者提起的反垄断民事诉讼,由于垄断行为指向的不特定性,导致受害人范围具有不特定性,因此可能出现原告众多,而被告以及被控侵权  相似文献   

15.
由于法律制度供给不足,证券代表人诉讼在我国长期处于沉寂状态。单独诉讼和共同诉讼阻碍了证券诉讼规模经济的实现,不利于投资者兴诉维权,因此需要构建更加低廉高效的群体诉讼机制。新《证券法》在唤醒明示加入的普通代表人诉讼的基础上,创设了明示退出的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在适用程序上,将“退出制”内嵌于“加入制”,采用单轨双行的递进模式;在进退机制上,默示成员加入群体可以降低诉讼成本,缓解集体行动困境;在发动主体上,创新引入投保机构作为诉讼代表人,提高诉讼效率与效益。但现有的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存在程序递进要件不明、二次退出保障不足以及投保机构权限不清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这一崭新制度的独特优势,需要明晰诉讼递进要件,以促进程序的顺利启动;同时赋予投资者二次退出权,以最大化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划定投保机构的权责边界,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与制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群体诉讼快速增长,但1991年设立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该制度的运行障碍主要来自法院与当事人。示范诉讼尤其是职权型诉讼因其契合能动司法的精神,而且可以节约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适合作为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补充,而成为域外群体诉讼解决的有效途径。引入该程序时应当注意示范案件的选择、公告和权利登记、未参加示范诉讼的当事人权利保障及判决的扩张等程序问题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票据纠纷是基于票据关系发生的争议以及基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发生的争议。对于票据纠纷的司法救济我国现行的制度是普通民事诉讼程序与公示催告程序相结合,不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票据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票据市场的发展。票据自身的特性及我国票据市场的客观发展均要求票据诉讼特别程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施玮 《法治研究》2009,(2):31-34
诉讼代表人制度是我国解决多数人纠纷的诉讼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诉讼代表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诉讼代表人制度的价值取向以及实际运作过程中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代表人诉讼制度设计缺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证调查表明,代表人诉讼制度不是法院处理群体纠纷案件的唯一方式。当事人人数多少及其相互关系、案件类型、审判成本、外部压力等都是影响法院处理群体纠纷方式的因素。代表人诉讼制度设计存在明显缺陷,导致这个在理论上和立法上被赋予高度期待的制度在实际运作中遭遇重重障碍,群体纠纷案件处理结果成为多方力量博弈的产物。该制度的缺陷提醒我们:法治建设过程中不能抛开国外法律制度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文化基础和制度环境,简单化理解,甚至曲解他国立法,"为我所用"式地盲目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与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与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庄淑珍,董天夫18世纪末,随着现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大规模的群体纠纷也随之产生,即一种行为或事实引起众多主体的争议,一旦诉诸法院,就出现了群体诉讼。由于诉讼主体众多,不但民事诉讼中传统的单一诉讼制度不能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