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魏琪 《实事求是》2013,(1):101-103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农牧业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法值得深思。结合新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文化自觉"应该成为全新疆人民的普遍观念,我们要正确处理新疆民族文化的扬弃和创新的关系,理性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进而以更加自觉与自信的态度扎实推进新疆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大学文化有利于提升高校师生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大学内涵式发展目标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方向,在立足于传承和吸收优秀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坚持"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努力探寻新时期我国和谐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着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柳毛湾镇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标志着党对文化战略的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文化发展的崭新篇章。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建设文化强省,促进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5.
哈密地区贯彻落实"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要求,在"文化哈密"建设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实施一系列文化项目建设,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增强对"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认识,形成现代文化与社会各项事业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建设"文化哈密",要突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切实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现代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孙璐 《新长征》2014,(12):58-61
构建良好的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舒兰市立足文化惠民和文化育民,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深入实施"四大工程",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一、实施文化小康工程,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力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民的文化小康。  相似文献   

7.
建设"文化强市",关乎立市之本、治市之策、强市之路.2004年初,太原市出台了<太原市建设文化强市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这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太原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率先发展步伐,提升太原市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握文化强市的内在品质方面应有三点认识一是贯穿一条主线要以先进文化引领太原率先发展;二是凸显一种精神"兼容和谐、诚信卓越"的城市精神;三是达到一个目的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汪晓萍  黎凌 《理论导报》2012,(8):42+47-42,4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在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繁荣的同时,政府亦应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从而奠定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政治基础。对政府而言,其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法治文化。因为,政府权力来自人民以及代表人民意志的法律的授权,政府的一切行动都必须在法律的范畴内进行,政府的文化建设也应注重"法治"的特征,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的法治文化。政府的法治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的主要论点,指出了韦伯论及的"资本主义精神"的自我否定,从中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发展的价值理性,深入发掘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青羊区在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活动中进行了理念创新与制度建设,但也遇到了一定困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这些理念与制度创新具有积极意义:让新市民与"城里人"一样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提高新市民的整体素质,促使新市民主动参与到统筹城乡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姚亚平 《党建》2013,(6):21-21
公共文化服务要善于"反弹琵琶" 在贫困边远地区,由于文化基础差,工作难度大,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长期得不到解决。把这些地区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工作重点,不仅需要,而且必要。江西省提出公共文化建设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基层、把更多的项目放在老区、把更多的服务延伸到农村,这种"反弹琵琶"的做法抓住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软肋",夯实了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岳振 《当代贵州》2013,(22):22-23
2012年底,作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贵州"多民族地区村寨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示范项目"(下称"村寨文化项目")通过验收。此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将对正在推进的贵州省文化遗产保护"百村计划"产生重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要求,报告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些标志着中国全面吹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那么,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态势究竟如何?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4.
魏晔玲 《前线》2012,(11):33-33
本刊讯2012年10月27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市社科联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12城市发展与文化创新北京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与文化创新"为主题,研讨新形势下北京社会建设与文化创新问题。与会学者、专家做了精彩发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在《感受性与感染性:城市文化的温度与力度》的发言中指出,"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提升城市的感受性和感染力事关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并提出"城市发展应避免同质化,提高社会参与度,增强精神感召力、价值吸引力和思想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深刻表明:现阶段,文化不仅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人类追求社会进步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为当代青年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空前宽广的舞台。但当代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尤其是在高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旗帜方面仍然需要为之艰苦地努力奋斗。通过观察研究,笔者认为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当代青年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因此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着重从培养当代青年的文化自觉的重要性和引领当代青年文化自觉的途径两个层面进行论述,旨在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青年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率先提出“三个核心价值观体系”,这是我市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举措,为铸就兴国之魂赋予了地域特色,成为引领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旗帜,并为太原市当前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全体市民遵循的公共价值观,对我市的城市发展、文化建设意蕴深远。  相似文献   

17.
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推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新疆阿克苏市,对重点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宣传,倾力打造文化品牌,使特色文化逐渐显示出蓬勃生机。笔者从阿克苏市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市场培育、拓宽投融资渠道、培养引进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文化事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湖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战略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环。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绿色崛起的先导产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大旅游发展齬,对恩施州实现绿色崛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杨冬梅 《世纪桥》2011,(23):17-18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我国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行文化创新。本文以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为指导,提出新时期黑龙江省文化发展的战略,并从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推进我省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在乡村经济社会经历了由强势到弱势的演变过程。现阶段,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环境治理、生态维护、文化繁荣、乡风塑造、绿色发展等问题,必须重塑生态文化主导地位。福建省乡村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文化建设先天优势显著。文章从"为何要建设""谁是建设主体""如何建设"三个层面,对福建省推进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