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微博已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大学生通过微博进行问政,行使公民的表达权和监督权。但由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和政府方面存在的一些原因,微博问政过程中存在参与程度不深、非理性倾向、缺乏政府回应等问题。为完善大学生微博问政,提高其功效,从大学生角度,需要提升理性思考水平,增加社会政治实践活动;从政府角度,需要健全微博问政的政府回应机制和民意征集制度,完善问政平台建设,建立政府官员与大学生间软性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2.
“微博问政”的兴起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要正确认识微博问政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深刻分析微博问政带来挑战的原因,总结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事天地》2010,(28):52-52
最近,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络发言人”制度正式出台,标志着该局成为梧州市推行网络问政的部门之一。这一新举措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新”,推出“网络发言人”在该局历史上尚属首次,在全梧州市、全区范围内亦属少见。二是“快”,规定对“零距离”网络问政平台上各种意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的普及,“网络问政”逐渐成为公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微博作为一个信息共享和社交活动的新兴媒体,正在成为公众话语表达和参政议政的有效平台。然而,由于政府对微博这种新媒体认识不足、引导不足以及规范不足,微博问政的效能非常有限。本文探讨了微博问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微博问政中的政府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网络问政是一种将互联网应用于政府问政的政治现象,与传统“精英问政”不同,它通过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分散将公民纳入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对此学术界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却限于内涵、特征、意义与问题等概括性描述,难以突出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深层次意义。通过理论剖析揭示网络问政如何与公民参与进行衔接,首先对网络问政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接着对社区理论的发展、应用及虚拟政治社区展开理论探讨;最后通过现实运作和公共领域阐释了网络问政何以从虚拟社区走向现实参与,而得以论述网络问政作为一种虚拟的政治社区可以理解为实现公民参与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市     
“三问一评”促作风转变 近日,为促进干部队伍作风转变,丹江口市启动百姓问政、百姓问事、网络问政、企业评科室(“三问一评”)活动。该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组织群众“面对面”地对政府部门和行业单位干部作风进行质询评议的形式开展“三问一评”活动,通过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议,将活动开展情况与群众评议结果与单位效能建设考核、个人评先表模挂钩,以此促进部门、行业改进作风、提升效能。  相似文献   

7.
春节前夕,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召开表彰会,通报了“长江杯”湖北省第三届反腐倡廉好新闻奖评选结果。《湖北团风县试点新任干部财产申报》《武汉年终“电视问政”延续火爆风格问题一曝光当夜即解决》《“问”得热辣“改”得迅速》《“教育链”促反腐倡廉“不掉链”》《落实责任教育惠民——2013媒体问政特别节目》《政府开启“廉政灶”》《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平台——探访武汉市民之家》《古城新春》等10篇作品获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微博问政虽发展快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问政法律法规较少,质量无法保障、问政长效机制缺乏,形式比较被动、问政监督管理有限,实名制有待落实、问政人才队伍不足,微博发言人欠缺等,政府应该通过加快问政立法、提倡经营微博、推动实名制、加强微博培训等方法来提升微博问政水平。  相似文献   

9.
政府官员人性假定问题是制度创新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前提性问题。公共管理学界关于政府官员是“经济人”还是“公共人”聚讼不已。综述学界观点,梳理“经济人”和“公共人”的概念,应当明确“经济人”机会主义倾向和可能利他但却是有条件利他的特性;“公共人”是在既定条件约束下理性的、利他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具有非人格化特征以及有限理性和无条件利他等特性。“经.、济人”是政府官员人性实然状态的基本属性,“公共人”是政府官员人性的应然状态。应当以“经济人”为基础,以“公共人”为导向构建政府官员的管理制度,将政府官员的行为导向“公共领域的企业家”行为,从而奠定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这种超能的社会动员能力,为新社会阶层主动参政提供了新的途径。应通过搭建“网络社区”、“网络问政”、“意见领袖”等多种平台,积极主动引导新社会阶层有序参政,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政府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客观要求。“微博问政”作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种新方式,对政策制定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据此分析公民通过“微博问政”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以及参与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一种情形:有些官员,如有的地区有的部门的官员在开会或私下谈话时,动辄“我如何”,“我怎样”。听多了,就会觉得某些官员“我”字当头的这种习惯用语是有些问题,实际是在传递一种有害的信号,值得引起人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日益成为官民互动的重要渠道。然而,面对网络问政一些领孚干部却存在着认识不到住、网络问政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不断提高网络问政能力成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职位理论是国外对权力监督的一种新的学说。该学说探讨的是官员职位本身与官员行为的关系,其中有两个最典型的理论:一个是“职位叛逆理论”,研究官员职位本身内在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导致官员的不端行为;另一个是“职位约束理论”,研究的是职位本身蕴含的一种对官员不端行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官员复出”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其造成的结果不仅仅是因为官员任用这一普通行政程序,在信息时代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背景下,这种理由不充分的“复出”行为触犯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透过对信息公开制度、行政问责制度和依法行政的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官员复出”的规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公安微博问政出台以来,由于欠缺规范化的制度规定.导致公安微博问政仅能发挥有限作用。若要对公安微博问政进行制度化的理性建构.必须首先厘清其制度逻辑。宪法关于公民权的相关规定是公安微博问政形成的外部制度环境。然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公民参与机制及信息公开机制的不完善及滞后.使得现有问政形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公安微博问政的出现意味着拥有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的公众在既存制度下形成新的政策偏好.他们倾向于追求新的目标,最终推动新的政策主张出台。为此.可以通过创新制度理念、超越制度障碍及构建制度体系推动公安微博问政的制度化及常态化.推动公安微博问政持久、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仇和作为当今最富争议的个性官员,有着异乎寻常的决策创新能力。自2007年底,他实施一系列“新政”震动昆明,引起国内专家、学者们的极大关注。“仇和新政”在当今社会转型的中国,尤其在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因此,笔者尝试探究“仇和新政”在领导决策理念、三个核心环节、两个思维检验等方面的创新价值以及针对其过分倚重领导威权、思维发散不充分、重结果不重过程等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廉政”应当由“执政成本低廉”、“执政官员廉洁”和“执政生态清廉透明”三方面要素构成。三者有机统一于具体的历史的执政过程中。成本低廉是基础,官员廉洁是要求,生态清廉透明是“环境”。推进新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从三个方面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9.
政府回应是网络问政中展示政府形象、体现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语言是实现政府回应的载体,回应性话语是政府回应的重要手段。山东省问政平台“齐鲁民声”7990条政府回应文本的数据分析及语用学分析表明,网络问政存在回应迟滞、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不足、话语质量差异大等问题。因此,要及时主动回应网民利益诉求、深化政务信息公开途径与功能、提升政府回应话语策略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网络问政的议题,脱离不了核心概念的界定。本文在分析当前学界研究结果的前提下,试通过拆分词组以剖析其基本要素,并就此归纳总结网络问政的涵义。此外,为避免混淆,明确网络问政边界,亦对相近词组做出涵义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