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校未婚女研究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  陆卫群 《学理论》2009,(32):152-154
目的:让同学们认清自己的婚恋观,使未婚女研究生对自己的婚恋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20名贵州大学在校未婚女研究生作为被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回收率为95.0%。结果: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观已经成熟。她们恋爱的主要动机是指向婚姻的,恋爱目的明确和务实;在择偶标准上,敢于颠覆传统,看重对方的内在涵养发展潜力,更具有长远眼光;对待与恋人间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明确,认为顺其自然,说明她们既认同西方的性解放观念,又没有被传统的性道德观所束缚。结论:未婚女研究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这对她们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60年来我国婚恋观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6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不断变迁。总体说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传统婚恋观逐渐向自由婚恋观转变,六七十年代政治化婚恋观占居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婚恋观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保有 《学理论》2012,(7):94-95
婚恋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大人生课题,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婚恋中暴露的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人贪图富贵、享乐、拜金等功利主义倾向也越来越严重。恋爱到底是该以感情为基础,还是以物质为基础,成了大学生婚恋中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社会,女研究生是我国高校中特殊的女性群体,作为高学历的优秀知识女性,她们的婚恋心理引起了学界的较多关注,从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心理特点着手,分析了其婚恋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定位不明确、婚姻市场规律的影响、社会性别角色定位这三大原因,最后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如何促进未婚女研究生正常的婚恋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3)
以不容乐观的社会婚姻家庭现状切入,突出重读经典之迫切性,旨在让经典重现。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结合当代实际与自身理解,从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三个方面归纳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作家对婚姻家庭的阐述。这也是在畸形婚恋观泛滥、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今有效缓解社会恋爱婚姻弊病的一剂良药,对建设美满家庭、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作为兼具新生代、女性与农民工三种特征的一个群体,其婚恋问题能够折射出转型时期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婚姻问题。近年来,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传统婚恋观发生了诸多变化,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在婚恋中的分量增加,并引发了诸多婚恋心理问题。因此,如何改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婚恋观的社会环境,从社会制度层面给予保障以及积极优化企业环境,进而促使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是整个社会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社会的城市化、政治的民主化、文化的世俗化也在逐步进行着.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在婚恋观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本文以"女大学生的理性婚恋观"为研究内容,结合韦伯关于"目的合理性行动"的阐释,描述了女大学生理性婚恋观的现状,并分析了这一状况产生的一系列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美蕊 《学理论》2014,(20):56-57
未婚母亲作为社会急速转型时期产生的边缘群体,由于本身对社会主流文化和传统伦理的冲击,必然受到非议。通过对未婚母亲群体个案进行深度访谈,从而发现,未婚母亲群体依靠网络抱团取暖,她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十分窘迫。与此同时,由于立法对未婚母亲的身份界定不明确以及援助范围的局限性使得现今对未婚母亲的法律援助仍处于滞缓状态,因此对此现状分析对边缘群体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5)
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的冲击和影响下,婚姻和家庭也随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传统婚姻家庭的生存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其运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家庭是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互动的一种形式,是初级社会群体。婚姻家庭需要不断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并且在调整中产生新的形式,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学术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在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换的过程中,家庭所进行的自组织更新。  相似文献   

10.
赵璐 《学理论》2013,(19):129-130
恋爱和婚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课题,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婚恋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何认识与评价,不仅会影响其婚恋行为,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进程。而恋爱、婚姻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同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势必会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使之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时代性。近年以来,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逐渐发展壮大,其生活发展状况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有利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1.
林婷  陈鹤  郑晓瑛 《青年研究》2012,(3):75-84,95,96
本研究使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调查数据,分析中国未婚青少年过去12个月内拥有多性伙伴情况。分析发现,中国青少年多性伙伴行为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危险因素包括首次性行为年龄过小、收入水平高等等。而具有商业性行为、有过性骚扰和强迫性交经历、经常浏览黄色网站等因素愈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门宏悦  刘洋  曹军  高华 《学理论》2012,(18):286-288
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从党团组织建设、导师育人、学生组织建设、社会实践、网络沟通、心理健康等角度,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系统、整体的结构体系。通过调查数据,从育人队伍、自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环境等方面分析现有模式的作用,为农业院校模式的创新与改良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玮 《学理论》2012,(18):197-198
本文以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探究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的群体,是如何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信息的传播及交流,以及微博为什么会受到研究生的欢迎,他们使用微博的有哪些偏好和关注点以及研究生对微博有哪些评价和期待。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恋爱观及其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数据显示独生子女在适当恋爱年龄、适当结婚年龄等方面的认知观念上与非独生子女并无显著差异,但在恋爱行为上却比非独生子女更早进入恋爱,这既与独生子女群体报告的父母准许的恋爱年龄较晚相悖,更与独生子女群体自身判断的适当恋爱年龄相悖——提前了2-3年。本研究提出并运用"同辈亲密关系补偿理论"对这一悖论给予了相关解释,并分析了这种同辈亲密关系在量、质、功能上的特征,最后对如何预防独生子女青少年过早恋爱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5.
侯玉玲 《学理论》2013,(15):201-202
利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将《非诚勿扰》作为一个文本、一个文化对象和话语事件,通过对节目本身各种语言要素的分析,主要从人物角色、叙事情节、叙述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揭示其背后的社会价值体系,即关于价值观、婚恋观及女权主义的意指系统,研究结果将从理论上透视在当今政治、经济体制作用下中国适婚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找出操纵婚恋观变化的幕后推手,为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提供一定的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6.
汪静  何威 《青年研究》2020,(4):83-93
基于安徽省D县五个村落的访谈,分析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非常态婚育行为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分析发现:除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个人对婚育和情感生活具有强烈的需求外,其原生家庭与村落社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源于情感、责任和利益,亲属会支持甚至直接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提供非常态婚育资源;地方治理者的法治和情治矛盾,村落既有事实经验的呈现以及村落的道德评判标准会在情感、舆论等方面为非常态婚育行为提供行动空间,从而强化了农村大龄未婚男性采取非常态婚育行为的动机。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5)
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是高校研究生育人的重要阵地。通过问卷调研和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对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现状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对策分析,一是发挥研究生党员自身主动性,注重组织生活的育人功能;二是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势在必行;三是加强上级党组织对于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旨在通过提高研究生组织生活有效性加强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2)
伴随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代研究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对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当代研究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并提出了完善当代研究生就业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女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大于男研究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女研究生独立意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女研究生与雇主双方选择的冲突、女研究生个人选择与家庭选择的冲突。应对这些困境,女研究生个体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更加刻苦地提高各种能力、更加努力地寻找就业机会;女研究生群体就业困境的形成主要不是源于个体原因,而是源于社会原因,因此,要走出困境不能只靠个人的努力,社会整体环境必须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0.
商婧 《学理论》2012,(29):73-74
采用学者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CMLCQ),对西南民族大学藏族和彝族的2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民族、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等维度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得出藏族和彝族大学生婚恋观从总体上来说既具有传统特点,又呈现时代特色;不仅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同时还受到各民族自身风俗习惯、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