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商标管理 发挥品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商标在国际上的现状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独特标记。一般是由文字、图形或二者组合而构成,注明在商品、商品包装、招牌和广告上面。一些权威人士预言:“世界性的注册商标是一个国家的国宝。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世界性商标,它就是未来世界的经济强国。”目前,中国不少企业依然严重缺乏商标意识,认为商标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由于商标意识的薄弱,致使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败走麦城”。 1983年,我国第一部《商标法》开始实施。目前,我国已经…  相似文献   

2.
特许经营中的知识产权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衍 《学理论》2010,(27):155-156
在广义的视角下研究商业特许经营合同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分析了比较常见的商标、商号、著作权及商业秘密保护。认为应当允许非注册商标的特许、商号的许可在现行立法下存有风险、著作权的保护不可替代,并针对目前商业秘密保护进退两难的情况,提出了运用保密协议及不竞争协议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商业贿赂行为可能触犯了刑事法律、行政法律和民事法律,但其首先触犯的是商事法律,破坏的是正常的商事秩序,因此,其首先要承担的应是商事责任,应受到商事法律制裁.商业贿赂行为侵害的是商人群体私权利,对商业贿赂的惩治不能完全以民事责任取代商事责任,以民事制裁替代商事制裁.法律在对商业贿赂行为予以刑事、行政和民事制裁的同时,还应当建立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商事制裁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商事责任是商法中的保护机制,它体现了商业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并契合商事关系性质、特点和调整需要。商事责任制度设计以预定功能为导向,以可剥夺商事利益为基础。其责任形式以财产责任、行为责任、声誉责任、能力责任为主,也涉及自由责任和"生命"责任。商事责任需要依据法定归责原则,由权威机关认定、追究,一些责任人依法承担责任以后,还要向原始责任主体追偿。同时,相关当事人需要依赖特定规则从商事责任中解脱,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杨柳 《学理论》2012,(35):144-145
网上店铺简称为网店,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商业交易模式。网上店铺是网络化、虚拟化的交易空间,但其行为具有营利性、持续性等特征,其经营者与普通的商事主体并无差异,具有一般商事主体的特征,属于具有营利性特征的商人。但是网上店铺毕竟不同于传统商铺,对其登记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制度上都存在较大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对网上店铺进行商事登记,这是出于对市场监管的需要,也是为了使网上店铺这一新兴消费交易模式能够更完善的发展,是应当采取的一种市场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6.
美国模式:商业健康保险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瞭望》2007,(Z1)
以美国为代表性国家实行的商业健康保险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把疾病经济风险和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商品提供给社会,由雇主为雇员购买,或私人自愿购买,疾病保险程度与缴费多少挂钩。商业保险公司负责筹集资金,向符合赔付条件的患者提供就医经济补偿或直接向医疗机构购买服务。大多数国家的商业健康保险只作为社会健康保险制度或国民卫生  相似文献   

7.
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工商登记与监管史上的一次最重要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是整体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运行之后,在取得预期改革成效的同时,局部环节却面临若干阻力。同时,作为试验先行地的经济特区,其成功经验向全国推行依然面临国内立法的冲突。本文基于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功能分析,着重探究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侯怀霞 《理论探索》2007,(1):139-143
在企业的法律形态中,个人独资企业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企业形态,其基本特点是个人投资、个人经营、个人管理、个人收益、个人承担风险。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商事主体性质,学界有不同看法,通常将个人独资企业视为商事个人,不把它作为独立的商事主体。但是,用个人独资企业商事主体性质的商法原理进行分析,个人独资企业的商事主体性质应为商事组织。重新认识个人独资企业商事主体的性质,有助于完善个人独资企业的税制,有助于完善竞争法立法,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独资企业的商誉。  相似文献   

9.
周慧琼 《学理论》2012,(11):105-106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使自己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或提供服务等业务活动中获得利益,而采取的向交易相对人及其职员或其代理人提供或许诺提供某种利益,从而实现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贿赂的危害性极大,治理的对策是:规范反商业贿赂的法律;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商业贿赂问题;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反腐倡廉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从善恶共存与转化的人性论出发,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救济机制可从四个方面加以重构:强力之间的抗衡机制、行政内部的自律机制、冲突双方的对话机制和社会中介的缓冲机制。强力之间的抗衡机制作为行政相对人权利救济的一个底线而始终存在,行政内部的自律机制具有他率机制所不可替代的效用,冲突双方的对话机制更有助于双方的沟通与融合,社会中介的缓冲机制则增大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安全几率。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商业服务质量,是当前商业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春市从更新旧的商业服务观念入手,对商品经营质量、劳务服务质量、环境管理质量实行全面管理,探索出一条用科学管理服务、争取服务工作好转的新路子。这一改革,令人注目。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商业服务就是一个态度问题。近几年,长春市没少费力气抓服务,但往往是“抓一气,好一阵”,反反复复,见效不大。一九八五年底,这个市组织商业服务质量调查发现,虽然服务事故多数表现在柜台上,但仔细分析,因为商品经营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杜强 《求知》2013,(5):43-46
保理是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与评估、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信用服务。根据提供服务主体的不同,保理可分为由银行提供服务的银行保理和由非银行独立保理商提供服务的商业保理两类。本文则主要从商业保理的角度,梳理现阶段天津市发展商业保理业的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并从政府、商业保理公司、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四个方面提出支持和推动商业保理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商主体设立普遍采取强制登记主义,即登记是所有商主体的设立要件,非经设立登记,不得成为商主体、从事商事营业。这种严厉的事前监管模式是我国行政权主导的体现。为满足社会发展对更具活力的市场的要求,我国应在商事登记领域逐步改变普遍的事前强制登记并以此为商主体设立要件的做法,采取更加和缓的管理态度和模式。笔者认为在强制登记制与任意登记制之间尚存在一条中间道路,即强制备案制度。我国应对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商主体采商事备案制度,并对此类商主体以强制备案制度代替强制登记制,从而使商事交易的安全和效率两种价值达到更合理的配比。  相似文献   

14.
国际商事仲裁是国际商事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的重要一环,如今已成为商事主体最青睐的纠纷解决方式。由于我国《仲裁法》长年未作修改,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临时仲裁的权利不对等、仲裁裁决的籍属标准认定混乱、外国仲裁机构在我国进行仲裁的合法性不明确等问题。构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是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司法服务的关键举措,修改《仲裁法》的相关条款,使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为打造以我国主导、"三位一体"的争端解决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归绥城街巷名称以商号和临近寺宇等具体地理实体命名的最多,其次为以方位、住户特征、行业命名的街巷,最后为以数字、吉祥含义等命名的街巷。众多以商号和寺宇命名的街巷,反映出归绥城商贸活动的繁盛和宗教的兴盛,也说明其街巷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宗教信仰和商业的发展。以机关单位名称命名的众多街巷,则反映出归绥城作为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政治中心的地位。归绥城街巷命名的主要原则反映出在其街巷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中,宗教、商业及军政职能对城市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问题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涉外仲裁和国际仲裁的场合,如果不能很好的查明各相关国家的公共政策,则作出的裁决很有可能因为违反公共政策而被撤销或不被承认执行。基于公共政策问题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重要性,对国际商事仲裁与公共政策之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上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相关公众广为知晓"是驰名商标的根本特征,这要求驰名商标认定主体应当能够以某种方式直接或间接查知商标在相关公众中的知晓程度;"禁止对驰名商标的不当注册或使用"是驰名商标的法律本质,这又要求驰名商标的认定主体对不当注册或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拥有行政或司法上的管辖权,从而能够实现驰名商标之禁止不当注册使用行为的法律本质。满足这些主体资格条件的不仅包括已经得到认定驰名商标授权的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人民法院",还包括仲裁委员会,这为将来授权仲裁认驰提供了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商业营销的道德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营销的道德规范源于平等互利和不得损害他人利益的道德原则。从营销主体看,制造商与代理商的信任与忠诚,制造商与经销商的合作互利,中间商之间的公平竞争;从营销环节看,公道合理的定价标准,健康诚实的促销活动,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等等都是商业营销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项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的改革举措,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效能提升是当前理论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依据多元供给主体的层次结构,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分为购买生产者服务和购买集成者服务两种模式。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引入任务冲突变量,建立了两种模式下的最优模型,并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所支付的租金大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任务冲突程度直接影响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模式选择。当任务冲突程度较高时,政府应该选择购买生产者服务模式;反之,则应该选择购买集成者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迄今为止关于国际商事合同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条约之一,其中关于适用主体的规定体现了条约制定者无与伦比的智慧,以期该条约能在最大范围内被采用,来促进国际商事合同领域的统一化。尽管《条约》有着崇高的统一目标和广泛的影响力,但其中有些规定仍有局限性,选取《公约》中关于适用主体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国特别是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论述,以期我国相关主体在进行国际贸易等商事活动中援引条约时,避免因条约的不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