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是在亚太地区大国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持续恶化、日本与周边邻国领土纷争加剧的背景下出台的,与之前的几份防卫大纲相比,在防卫构想、防卫重点、防卫力量建设等方面均作出了较大的调整。新《防卫计划大纲》突出强调应对“中国威胁”,注重构建多边同盟体系,并谋求在防卫政策上有所突破。新防卫大纲体现了日本政府的防卫新理念,其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盛欣 《亚非纵横》2011,(2):22-25
2010年12月17日,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批准并颁布了(2011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和(2011至2015年度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新大纲反映出日本新的安全战略、防卫思想、防卫政策,以及防卫力量的发展方向等,是今后5—10年日本自卫队建设的指导方针。由于新大纲是日本民主党执政后首次主导修订的有关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17日,日本民主党执政以来首份《防卫计划大纲》以及基于该大纲的《2011-2015年中期防卫力量配备计划》正式出台。作为指导未来10年日本防卫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新大纲对日本防卫战略做了重要调整,反映出当前国际背景下日本国内从政官精英到普通民众防卫意识的深层变化,对日本未来走向及对外关系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倍受人们关注的日本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已经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批准并颁布。新大纲反映出日本对安全环境新的评估,以及日本新的军事战略方针和防卫力量建设的发展方向等,是今后10年日本军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由于新大纲是安倍执政后推翻了民主党主导的2010年版“大纲”重新修订的,其内容更具“攻击性”,因此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5.
日本内阁在充分评估了周边安全形势后,于2013年12月17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和《国家防卫计划大纲》①三份文件.其中,作为“规定日本安全政策基本方针和防卫力量建设目标等中长期防卫政策”的纲领性文件,②《国家防卫计划大纲》自1976年首次制定以来,共历经五次修订.新《大纲》在日本成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③的背景下出台,其强化外交、安保的战略意图不言自明.与上一版相比,新《大纲》无论在防卫构想、防卫理念,还是在防卫力量建设上都作了较大调整,并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新《防卫大纲概要》出台,预示着日本自卫队的建设规模、装备结构、任务使命等方面较过去有重大突破,在海外活动有了政策原则和法律保障。日本这一全面适应美国亚太战略需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政策走向,将给亚洲地区安全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菅直人内阁的《2010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和《2011至2015年度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获得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批准并颁布。新大纲主要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是以中国为主要假想敌,重组自身防卫力量;二是深化日美同盟,继续推进双方军事一体化;三是与美国联手,拼凑亚太多国联盟。尽管新大纲已颁布三个多月了,但由于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其贯彻落实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日本所处周边安全环境"严峻性与不确定性"的战略认知,2018年12月,安倍晋三内阁发布了新版《防卫计划大纲》。此次修订"大纲"是在安倍首相主导下完成的,其决策过程带有浓厚的安倍个人色彩。新版"大纲"提出了构筑"多次元统合防卫力量",重点加强太空、网络、电磁波等新领域的作战能力,新编旨在实现跨领域作战的自卫队部队等。随着新版"大纲"的实施,日本军事大国化进程必将进一步加速。这不仅导致日本"专守防卫"政策形同虚设,以及日美军事合作日益紧密,还将导致地区安全环境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日本基于“安全环境日益严峻”的判断,出台了战后第五部防卫计划大纲,明确了未来10年军事发展的具体方向。具体体现在:在作战对象上将把朝鲜和中国作为主要对手,在发展方针上将努力构建“三大支柱”综合防卫体制,在力量建设上将强化应对岛屿冲突、导弹攻击等事态的作战能力,在作战准备上将突出加强西南地区部署,在作战体制上将向机动化、联合化方向改编,在力量运用上更加突出整体威慑与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6日,隶属防卫省的日本最高军事研究机构防卫研究所对外发布了《中国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日、中、英三个版本,包括“前言”、“中国的对外姿态”、“活动范围的扩大”、“增强作用的军事外交”、“装备的现代化”、“结束语”及两个专栏八个部分,其中中文版共34页。这是日本首次针对特定国家发布此类报告。  相似文献   

11.
廖大珂 《南洋问题研究》2013,(3):73-86,I0001,I0002
琉球政府《关于尖阁列岛主权》的声明宣称:“《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所依据的是中国的《中山传信录》,这种资料没有价值。”本文通过考证,认为《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是《琉球国图》的临摹图,《琉球国图》是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琉球政府的声明不能成立;甲午战争之前,钓鱼岛并非日本政府所称的“无主地”,更不是琉球群岛的属地,而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的领土。这不仅为中国文献所证明,也为日本和西方的文献所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已经是当时国际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日本修改和平宪法问题的现状及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日本现行的1947年宪法,因限制军事化和和平主义特色而受到普遍赞誉,其中第九条规定“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被称为“和平宪法”。和平宪法为战后日本迅速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维护了亚洲和平稳定的环境,但却成为日本迈向政治和军事大国的障碍。进入21世纪,日本修宪步伐正大大加快,自民党计划在2005年内提交最终修宪草案。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也纷纷提出修宪计划和提案,开始探讨修宪的具体程序和技术性问题,目前,修宪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及其影响将事关日本国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In 1953, the US government threatened to undertake an 'agonizing reappraisal' of its commitment to European security if the rearmament of West Germany through the European Defence Community (EDC) came to nothing. Although many in Europe dismissed the threat as a bluff, the British government, and Foreign Secretary Anthony Eden in particular, took it extremely seriously. In September 1954, following the demise of the EDC, the British broke with long-standing tradition and pledged to retain military forces in Germany at a set level for as long as their European allies so desired. This was Britain's own 'agonizing reappraisal', undertaken at Eden's prompting to neutralise the danger of the United States implementing its own version.  相似文献   

14.
伪满14年期间,日本策划并实施了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其政策是通过“移民计划大纲”、派遣“试验移民”及“百万户移民计划”来进行的。日本移民政策的形成过程、各种类型的移民活动及通过国家与民间的管理机构对进入中国东北移民的管理,是为了把日本移民组织成武装集团,监视和镇压当地人民,以达到其长期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1960~2009年日本对外贸易条件的发展过程,并将其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同时结合日本经济发展的大致轨迹分析了对外贸易条件变动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食品、纺织、化学、金属等6类主要产品部门的贸易条件及其发展过程。通过对贸易条件方程式进行分解,将对外贸易条件波动分为绝对贸易条件效应和相对贸易条件效应,并利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了日本对外贸易条件波动的原因。结合日本对外贸易条件变动的历程和我国的现实,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升级,建立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和稳定大宗商品供给和价格波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防卫白皮书》看日本对华安全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世界各国的官方出版物中,日本<防卫白皮书>被认为是对中国国防关注最多的系列文件.白皮书中公布的部分资料是目前系统研究日本对华安全政策的重要参考资料,根据对这些资料的研判,可以了解日本政府在各个重要时期在对华安全问题上的认识特征,并从总体上把握其对华政策的演变轨迹.即日本的安全政策从在冷战时期的反华到中日复交后的联华制苏;再到冷战后的对华疑虑观望,关注戒备;最后发展到21世纪初的防范明确化.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经济政治化”角度看日本对东盟的经济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二战后对东南亚国家实施的经济援助除了商业上的动机外 ,还带有很强的战略性。日本在战后对东盟国家的经济援助分 3个阶段 :第 1阶段是从战后初期到上世纪的 6 0年代末 ,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处于初始阶段 ,这一时期经济援助的经济意义占很大比重 ,但也含有一定的政治含义 ,且比较隐蔽 ;第 2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的“福田主义”的出笼到贯穿整个 80年代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这一阶段日本在外交上倾向独立 ,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化开始显现 ;第 3阶段是从冷战结束到现在 ,这个阶段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意图明显 ,直接服务于其政治大国战略。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唯一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 ,在东亚的经济发展与既有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中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 ,日本所倡导的东亚“雁行模式”国际分工 ,是一把“双刃剑” ,对日本来说已在长期发展中显露了双重效果 ,90年代以后 ,其负效果日益突出起来 ,这不仅对日本经济发展不利 ,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东亚国际分工的发展 ,因此 ,调整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形式与目标 ,建立双向开放的国际化经济 ,就成为日本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日本民主党执政与美日同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权更迭是亚洲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一个最新迹象。民主党在竞选中获胜表明了寻求"更加平等"的日美关系获得了国内民众的认可,这是民主党制定对美政策的国内背景。在国际层面,中国的实力地位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日美关系上必然要有所反映,民主党执政则在客观上为日美同盟变化提供了可能。民主党追求自主性的基本方式是构建东亚共同体和更多地参与联合国事务,这预示着:与自民党相比,民主党将更多地以亚洲身份和在多边框架下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而非对美国的一味盲从。民主党对"自主性"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同盟弱化,相反,在解决朝鲜核问题、防核扩散、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日美有可能继续加强协调以维持对两国都必不可少的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