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威主义的终结与中国政治的渐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中国政治经历了以权威主义为重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在权威主义时代,领导人个人的意志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政治发展跌宕起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随着权威主义领导人的离去,中国逐步过渡到后权威主义时代。在后权威主义时代,领导人的政治基础和权力效应相对薄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成为主要趋势。政治的渐进发展将成为检验政治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的主义,不是绝对的对立,也不是简单的趋同,而是一种对立统一,一种"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内容上,吸收、借鉴、扬弃了其他主义的科学成果;从政治实践上,超越其他主义代表的特定利益和立场;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论权威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主义曾因“东亚奇迹”名声大振 ,也因“东亚金融危机”的突然发难而受到质疑。至今为止 ,“权威主义”仍旧是一个界定不很明晰的概念 ,对其历史评价也褒贬不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离不开权威的作用 ,但为了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和追求美好的人类文明社会的终极目标 ,权威主义的含义和具体实现途径均应有所创新。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是从稳定政府权威出发 ,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向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过渡。  相似文献   

4.
┏━━━━━┳━━━━┳━━━━━━━┳━━━━━━━━━━━━━━━━━━━━┳━━━━━┓┃ 专 业 ┃姓 名 ┃ 研究方向 ┃ 题 目 ┃指导教师 ┃┣━━━━━╋━━━━╋━━━━━━━╋━━━━━━━━━━━━━━━━━━━━╋━━━━━┫┃ ┃ ┃ 美欧日发达 ┃协同主义思想研究——三十年代部分日本知 ┃ ┃┃国际政治 ┃文 琼 ┃ ┃ ┃李茂眷 ┃┃ ┃ ┃ 国家研究 ┃识分子的思想历程 ┃ ┃┣━━━━━╋━━━━╋━━━━━━━╋━━━━━━━━━━━━━━━━━━━━╋━━━━━┫┃国际政治 ┃陈 欣 ┃ …  相似文献   

5.
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蝗虫灾害等极端事件的多重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凸显。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涉及一系列相互冲突、竞争、合作或协同的影响要素,对治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从现状来看,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机制需求端与供给端存在应然与实然的错位,呈现出多种冲突:粮食安全从贸易嬗变并扩散到生态、技术、知识等安全维度的综合关联治理需求与粮食问题领域治理平台各自为政的矛盾;全球化推动下粮食安全治理多边主义需求与区域主义分散治理的矛盾;公平公正与包容的全球粮食安全规则的制度需求与粮食安全治理规则非中性矛盾;粮食安全治理机制运行与发展的有效领导力需求与现实供给"伪领导力"间矛盾。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机制供需失衡的同时也伴随机遇,中国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具有现实需求与可行性基础。在发展巩固自身粮食安全的同时,中国应以共赢理念进行斡旋和积极引领,打破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僵局。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的发展进程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是“适应”阶段;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中国是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政治实用主义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央领导层和中央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中国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富有侵略性的、外部化的意识形态,不如说越来越多地具有对内的职能;从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看,中国正在日益从统治向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7.
地区主义是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中间形态,是当代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选项。地区主义的核心要义是超越国家层面,以地区的视角、思维、方式解决地区层面的公共问题。虽然近几年来欧债危机阴影下的欧盟以及因海上争端而致局势紧张的东亚所代表的东、西两大地区主义进程均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地区主义远未过时。相反,它正从短暂的退潮中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而推动这轮地区主义浪潮及其研究兴起的主要动力是亚洲作为一个地区的崛起,从而使这一波地区主义"浪潮"具有明显的亚洲特色,被称为"亚洲地区主义"。本文认为,中国应具备地区思维,并以地区主义视角解决周边外交中的矛盾,以地区为平台担负起大国责任,以地区治理为切入点化解全球治理失灵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贞晔 《国际展望》2022,(6):1-16+149
习近平关于多边主义的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及推进全球多边治理变革的根本指导方针和原则,其思想内涵深刻反映了百年大变局时代应对全球性挑战以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不断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主动塑造国际环境的需要。习近平关于多边主义论述的思想内涵包含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反对封闭排他;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坚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坚持推进全球治理变革和引领新型多边平台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主要方面。习近平关于多边主义论述包含的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包容互鉴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对于拓展全球民主协商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天潘 《南风窗》2012,(21):14-14
近些年,精英主义似乎在"叫兽"、"砖家"的称谓之下,在中国掀起了另一种的反智主义高潮,精英主义也被污名化。当人们以"草根"为荣、以"民间"为文艺创作寻求正当性和政治正确、迎合所谓的"民意"的时候,精英就好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他们从各自专业视角的观点与研究,往往很容易被嗤之以鼻。但事实上,真正的精英,他们的精英意识跟责任感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担当,有自己一套成熟而稳定的价值观与理念。美国文化评论家威廉·亨利的著作《为精英主义辩护》就认为,精英主义就意味着向高标准看齐,只有精英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协同创新目标从应然走向实然还依赖于政府对各协同创新主体的有效粘合。协同创新中政府的主要义务是:政府通过规章和政策制定实现产、学、研、官合作过程中权利义务的分配,引导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政府通过行政奖励和税收优惠,引导协同创新行为目标符合社会的需求,并规避和补偿协同创新风险;政府建立信息平台,支持协同创新意向主体完成科技信息畅通与传导;政府建立中介平台,做好协同创新中的服务工作;通过完善协同创新中的政府监管法律义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