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公司法》的不断完善,在诸多规定上都能保证公司、股东以及其他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但在股东资格认定方面似乎仍存在一些缺陷,《公司法》中诸多关于股东资格认定的条款均是原则性条款,在具体的执行和操作过程中难度较大,致使关于股东资格认定的纠纷依旧存在,不利于公司的良性发展.对此,针对股东资格认定及影响进行研究,探究股东资格...  相似文献   

2.
产朝 《法制博览》2014,(2):132-133
股东资格应该如何确认,这应该从实质及形式要件着手加以考虑。实质要件方面并无过多程序要求,形式要件除具有书面记载的特征外,还与法定的公示程序相关。而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当中不但要清楚隐名股东的性质及其分类,也要依据两个标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孔非凡 《法制博览》2013,(10):79+78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司法解释三),其中第十八条首次规定了股东资格解除权,填补了因股东不出资或抽逃全资时公司及其他出资股东权益如何救济的法律空白。解释三中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解除权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其在理论与实践中均仍欠缺更为深入细致的解读。对其性质、风险的分析必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在2005年新《公司法》中初步确立的。这一制度旨在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防止公司重大利益受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非法侵害。然而,由于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资格持股比例和持股时间的规定较为笼统,在司法实践中可操作性并不强,使得这一制度的作用大打折扣。本文着重分析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中的缺陷,提出合理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19,(25):227-228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了《公司法》的修改工作。主要集中于对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取消了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要求,允许股东分期缴纳出资。股东可以依据意思自治原则,在章程中约定出资的期限。实践中,多有股东约定50年,甚至100年的出资期限。认缴制带来的新问题是:未实缴出资的股东能否转让其股权?如果能,转让后由谁来承担补充出资的责任?对以上两个问题,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旨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提出笔者的意见以期为实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股东资格,是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公司法律制度不尽完善,公司法理论研究上对此又不够深入,实践中公司法运作也不够规范,如何认定股东资格标准不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唐忠辉 《法制博览》2022,(5):136-138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性的特点,人合性能够实现公司稳定运转,对科学、合理、合法地保护股东自身权益有重要价值.股权转让时其他股东同意权对于体现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内在要求、维持及保护公司股东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结合实际情况,探究股权转让时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变化,从股权转让时的通知对象、通知方式及通知内容等为基础进行详细...  相似文献   

8.
姬文青 《法制博览》2015,(6):262-263
在当今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公司表面的股东与实际出资人并不一致,并且这种不一致是表面上的股东与实际出资人合意的结果,是由契约约定导致的——即所谓的隐名股东现象,其中的实际出资人即被称作隐名股东。而这种不一致给当今的民商事司法裁决带来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问题。本文即针对这一问题作出相关探讨和阐述,以期能够为司法实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股权善意取得制度在公司法解释三中得以确立,但是否合适,笔者从有限责任公司及股权的性质出发对此进行辨析,认为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李宗泰 《法制博览》2023,(24):60-63
设立股东优先购买权中转让股东“反悔权”的合理性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从三个层面对于转让股东“反悔权”正当性予以证明。首先从法益衡量角度,通过利益法学的“利益解析”与“衡量展开”方式,证明了“反悔权”中诚实信用原则与意思自治、公司人合性与交易自由两对冲突法益时立法取舍;其次从法规效果角度,探究法规所产生的应然效果与实然效果,利用经济学效率原则证明“反悔权”的有效性,并分析近五年有关判决,说明“反悔权”实践效益;最后从实用主义角度,允许“反悔权”能够有效保障“同等条件”未形成统一认定标准的情况下转让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