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扬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理论 ,在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指导思想、目标指向、工作思路以及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等诸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使之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李颖 《党的文献》2011,(6):63-71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产生、逐步发展和基本形成三个阶段,具有会议规模逐渐扩大、相关制度规定逐步规范、代表由指派推荐向民主选举发展、召开方式逐步形成民主传统、在长期受共产国际深刻影响后最终走向独立自主等基本特点。总结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定期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发挥其作用的基本前提;民主选举党代表和党的领导机构是完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条件和标志;保证党代表畅所欲言是提高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民主程度和议事质量的关键环节;加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郜志刚  王员 《党史文苑》2005,39(4):33-34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坚持组织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任务;反对惟成分论,不断扩大党的基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些历史经验,为今天搞好我们党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何景春 《世纪桥》2008,(7):39-40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研究者容易忽视的问题;研究这样的历史条件,不仅可以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基本依据,也可以为我们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必须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研究者容易忽视的问题;研究这样的历史条件,不仅可以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基本依据.也可以为我们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必须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胡孝红 《求实》2002,(5):54-55
在新的历史时期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在实践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而且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鲜明地阐释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7.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坚持组织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任务;反对惟成分论,不断扩大党的基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些历史经验,为今天搞好我们党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创新有三: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创新性定位;二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性概括;三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方针和原则的创新性总结。  相似文献   

9.
何景春 《世纪桥》2008,(10):39-40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研究者容易忽视的问题;研究这样的历史条件,不仅可以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基本依据,也可以为我们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必须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王珲 《北京党史》2023,(4):43-48
1938年年底,刘少奇肩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发展华中”的战略使命离开延安,深入华中敌后领导开展抗日斗争,直到1942年才离开华中回到延安。他在领导华中敌后抗战的过程中坚决贯彻党中央指示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注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内团结统一,狠抓党员的教育培训,突出党员的党性教育,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和维护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党的政治建设打开华中工作新局面。刘少奇在华中敌后对党的政治建设的一系列实践探索,为巩固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和发展壮大新四军、深入推动全民族抗战、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建设,关系着党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在党的井冈山历史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在政治建党方面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对党的政治建设道路的实践探索,主要表现在处理好四组关系上:处理好讲政治与讲军事的关系;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处理好纪律与自由的关系;处理好共产党人价值观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关系。处理好这四组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并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贯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严明政治纪律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保障;倡导共产党人价值观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些重要的历史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对党的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党在反腐倡廉这个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上 ,经过十多年的坚持不懈努力与探索 ,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反腐倡廉战略 ,并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形成的历史轨迹 ,对当前与今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十分重视中央领导集体建设问题。他不仅充分论证了中央领导集体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坚定原则性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从政治立场坚定并能够坚持改革开放、胸襟宽阔、团结合作、务实创新、勤政廉洁、独立自主、取信于民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象标准作了精辟而又系统的论述,为建立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并为其如何开展工作确立了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坚持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回答如何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宣传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关于开展革命群众工作的重要思想成果,推动了党的群众路线在这一时期的孕育和形成。在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全面梳理和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孕育和形成,并从中得到有益的认识,对于增强全体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实践和理论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直接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的认识,又奠定了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独创性理论的基础,同时对于培育形成井冈山精神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发源地,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得到极好的发展和践行。井冈山斗争在党的群众思想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党的群众路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井冈山斗争及其孕育的井冈山精神对新时期发展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有着极大的现实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饶银华 《探索》2004,(5):11-13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新中国几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要思想是: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互利合作,安全上平等互信,文化上求同存异;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展中国家要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等。  相似文献   

18.
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是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期,也是党奋发有为、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历史阶段。党对"民主"原则做出了大胆的探索、倡导和实践,采取一系列举措:顺应历史潮流、满足人民呼声,发扬民主,创新政权形式,创新选举与监督,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廉洁政府。回顾党在这一时期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挖掘其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探索执政模式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实践伴随着对执政模式的探索,在从局部执政向全国执政转"变的历程中,经历了"平民政权"、"苏维埃政权"、"联合政府"、"人民民主专政"等执政模式思路的演变.这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表明,党在执政模式的思路上,既有连贯的思想继承,也有根据形势发展而形成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后期,共产国际提出"左"倾激进的"第三时期"理论,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带来了直接的消极影响.当时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的"左"倾教条主义者,在国际关系方面教条地套用"第三时期"理论中资本主义世界与社会主义世界相对立的公式,在国内关系方面僵化地受"第三时期"理论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相敌对观念的束缚,结果导致在全国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好时机的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