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宪建 《党史文苑》2008,(10):62-63
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渡时艰,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具有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凝聚力的主心骨,祖国呼唤我们要更加坚强执着.  相似文献   

2.
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渡时艰,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具有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凝聚力的主心骨,祖国呼唤我们要更加坚强执着。  相似文献   

3.
改革的实践赋予中华民族凝聚力新的形式和内涵,较之以前,民族凝聚力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深刻的文化意义;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凝聚力已经成为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对我国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新时期的民族凝聚力还存在不少问题;在改革中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注重自身的文化战略以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连儒来 《世纪桥》2002,(6):27-28
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从1938年7月至1947年6月,国民参政会共举行了四届十三次大会,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都是由国民党政府“遴选”的,其中国民党员占大多数,只有极少数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代表。尽管国民党政府不  相似文献   

5.
文明是促使一个民族不断延续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又不断浸润和定义中华民族。党的二十大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列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目标任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并逐渐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探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动力之源,需要对长周期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进行深度解码,即从历史政治学的角度出发提炼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学理性资源。根基深厚的农业文明、包容和合的天下观以及共享智慧的轴心时代,是保障中华民族历史赓续不断的文明驱动力;不断延续的“大一统”传统、成熟的科层制与中央集权制以及多民族国家交融一体的族际整合实践,构成了中华现代国家最为基础的政治结构;“家国一体”的集体价值、“仁者爱人”的道德品质与“中庸之道”的行为准则,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伦理根基。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凝聚力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要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各少数民族的吸引力;二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力;三是增强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了新的发展,并有了新的内涵。现阶段,我们必须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文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增强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对当代民族凝聚力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区域之间和民族区域内部的横向联系,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点因经济、文化、生活交流的广泛和频繁而日益增多,出现了更多的亲和现象,推动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化.  相似文献   

9.
姚德岐 《世纪桥》2005,(8):14-17
60年前取得辉煌胜利的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纪录,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相似文献   

10.
"三三制"政权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一种抗日民主政权.它是适应当时抗战和民主政治建设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政权形式,"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11.
5·12特大地震爆发以来,中华民族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男女老幼,纷纷行动起来,或分赴救灾前线,或献血、捐款、捐物,或接收医治灾区伤员,或加班加点赶制救灾物资,或义演义卖,或用摄像头记录救灾场面……不仅整个中华民族如此,国际社会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甚至不远万里赶赴灾区……只要您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跳上互联网,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幅幅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令人震撼的场面。国内国外参与人数之众,献血捐款捐物之多,人们行动得如此迅速、果敢,爱心表现得如此炽热、真诚,国内外舆论如此一致的好评、赞扬,被感动、受心灵洗礼的人们之多,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样是世界历史上难以见着的。  相似文献   

12.
李燕 《党史文苑》2006,(6):26-27,33
江泽民在十六大政治报告多次强调要“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见,在当今的中国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具有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外国记者广交朋友,借外国记者之笔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成绩以及八路军、新四军的光辉战绩.  相似文献   

14.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并始终是—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是以民族凝聚力的存在为前提。因此,离开民族凝聚力而空谈和谐社会建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长河中激励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和重要保证。一、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息息相关具体地讲,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合力,其中包括吸引力、亲和力、向心力,三个力的有机联系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强化“四个认同”教育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对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教育,其主旨在于进一步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奠定牢固的社会心理和思想基础.要充分认识"四个认同"教育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四个认同"教育中的几个关系,切实提高强化"四个认同"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中华民族?这在许多人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者认为可以很轻易地回答:它无非是对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一个总称。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中华民族?这在许多人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者认为可以很轻易地回答:它无非是对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一个总称。  相似文献   

18.
在60年前那场空前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终于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向世界宣示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意志,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摘自“胡锦涛在山西考察…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的抗战史书籍约有100多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思想理论,总结了抗战的经验教训,揭露、批评了破坏抗战的行径,发挥了巨大的政治作用、社会作用、文化作用,代表了抗日战争的前进方向、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的一场考验,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考验,更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场考验。战“疫”当前,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局意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凶礼哀邦国之忧。”郑玄解释:“哀,谓救患分灾。”救患分灾,是指救解祸患,分担他人困苦。可以说,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就有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局意识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