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崔艳波 《奋斗》2021,(4):44-44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武装。这支队伍高举抗日救国伟大旗帜,在白山黑水间战斗了14年之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卓越贡献。冯仲云就是这支队伍的重要将领,曾历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等职。1908年3月,冯仲云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27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踏上了为求索真理而不懈奋斗的人生之路。1930年,他被组织派到东北工作。  相似文献   

2.
抗日英雄冯仲云将军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抗日战争中,曾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政治委员等职务,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抗日英雄,是东北抗联中高级知识分子参加抗日斗争的代表,是抗联将士中历经中国抗日战争14年全过程的代表,是东北人民心目中真正为民众谋解放谋幸福的共产党人的代表,他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做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5,(3)
<正>在英雄的抗日联军将领中,有一位身经百战的教授出身的将军,他就是冯仲云同志。1908年2月27日,冯仲云出生在江苏省武进县余巷镇的一个小职员家庭。1926年9月,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热望,考进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白色恐怖中,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在经历了狱中磨难之后,22岁的他受党的派遣来到东北,以哈尔滨商船学校数学教授为掩护,负责哈尔滨各大学的知识分子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目睹国土沦丧,人民涂炭,冯仲云不顾个人安危,没有随学校迁往青岛,反而与苦难的东北同胞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渡过了十四年艰苦的战斗生活。"他身经百战,血  相似文献   

4.
在庄严肃穆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一位东北军抗日将领,他就是中共特别党员、东北军中赫赫有名的少壮派、国民革命军第111师师长常恩多将军。戎马生涯二十余载,常恩多将军为抗日复土,走过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5.
启明 《世纪桥》2009,(4):36-38
马占山,字秀芳,吉林省怀德县毛家城子乡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人。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率部打响了抗日第一枪。从此,成为一位威震全国的著名抗日将领。  相似文献   

6.
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以他34岁短暂年华写就的民族英雄史实已经广为人知。1938年早春,赵尚志在异国土地上有过一次入狱蒙难的经历,时至今日仍然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
正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抗日民族英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幸福,他英勇无畏地与敌人浴血奋战,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赵尚志,辽宁省朝阳县人,他生在农村,长在城市,一九二五年在哈尔滨读书时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入黄埔军校学习,他经受过轰轰烈烈大革命的洗礼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九一八事变后,他投身抗日斗争洪流,开始戎马生涯。在党的领导下,创  相似文献   

8.
<正>说起东北抗日联军的将领,人们自然会想到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著名的抗日英雄,却很少有人知道罗登贤。其实,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罗登贤就在东北担任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后又兼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是他带领东北秘密党组织及人民创建了一支又一支东北抗日游击队,使抗日烽火在白山黑水间激情燃烧,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先驱者、创始人。一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  相似文献   

9.
王艳梅 《新长征》2011,(5):62-63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字绍黄,白族,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著名抗日将领。1902年2月,周保中生于云南省大理,曾参加北伐战争,任北伐军副师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底,党中央派他去苏联莫斯科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回国抗日,在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与日军进行英勇斗争中,周保中和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威名同赫。  相似文献   

10.
马占山,字秀芳,陆军上将。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军。“九一八事变”后,他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奋起抗日,血战江桥,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成为蜚声中外的抗日名将。从山大王到奉军将领马占山出生于1885年11月30日。自幼体质瘦弱,由于长年经受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而且胆量过人。七八岁时,他为本屯地主放牧,习练骑马,很快成为一个精于骑术的出色牧童。1903年,19岁的马占山为了多赚点钱,到大地主姜大牙家放牧。不久,因一匹马走失,姜大牙硬说是他把马偷卖了,将他送往警察局拷打逼供。倔强的马占山恨透了姜大牙,决心…  相似文献   

11.
周保中同志是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和优秀党员。周保中同志无论是腥风血雨的地下工作年代,还是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他始终以极大的热情、毫无畏惧地同一切敌人奋战到底,几十年来他为了民族独立、新中国繁荣富强,忠肝义胆,鞠躬尽瘁,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2.
正冯占海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最早反抗日军侵占的军事将领之一,享有"吉林抗日第一人"之称。他率领的吉林抗日义勇军,与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的抗日部队威震四方。当时社会上盛传"马占山,冯占海,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外,排山倒海"之说。日本侵略军视冯占海为"强有力的反满军"。吉林的百姓把冯占海部队称之为"冯家军"。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父亲李兆麟曾在东北战场为驱逐日寇顽强战斗了14年,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将领。父亲生于1910年11月2日,原名李超兰,进行抗日救国地下工作时化名李烈生,在参加抗联后化名张寿篯。父亲志向高远,面对国土沦丧、政府无为的严酷现实,一腔热血的他曾在书箱上镌刻下"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大字,表达收回祖国河山的雄心壮志。父亲的战友冯仲云将军曾经撰文评价他:"寿篯在北满享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流行着一首据说出自爱国将领张自忠之手的《抗日三字经》。在它的激励下,不少青年学生走出课堂,奔赴抗日战场。这首《抗日三字经》是这样写的: 人之初,性中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昔岳母,训武穆,  相似文献   

15.
王志民 《世纪桥》2009,(2):47-50
在严峻的抗日战争年代,冯仲云在通河工作过。通河民众怀念这位教授名将,传颂他与通河民众的情谊。  相似文献   

16.
1932年5月,黑龙江省宁安县花脸沟村(当时属三江省),自发组织起来的民众抗日武装自卫军,抓到了一个以贩卖人参为掩护的“日本奸细”,便将他交送给上级领导抗日将领王德林处.王德林,倾向共产党员,此时任东北抗日救国军司令,正在寻找共产党.当王德林发现这个“日本奸细”正是自己要寻找和投奔的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周保中.当即将他委  相似文献   

17.
丁晓宁 《世纪桥》2012,(4):26-28
他是著名的抗日将领,他是无产阶级忠诚的革命战士,他是白山黑水的丰碑。他驰骋疆场、视死如归,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他就是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周保中将军。  相似文献   

18.
正如今的大连海事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均为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如今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乃世界最大的国立图书馆之一。这盛名同享的两校一馆,与一位原东北抗联将领有着一种不解的文化情缘。在东北沦陷后的十四年里,这位抗联将领曾与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和李兆麟等领导人一起,分路带领抗联队伍英勇不屈且艰辛备尝地与日寇缠斗于白山黑水间。"九一八"事变前,他曾为东北商船学校的数学教授。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在松江省政府主席的任上同时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长,后来又调任为国立北京图书馆馆长。他就是曾担任过中共满州省委秘书长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的冯仲云。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在湖南益阳作过一次抗日演说。1938年秋的一天大早,益阳各界两万多人聚集在益阳市老城区西门外广场,想一睹冯玉祥这位爱国将军的风采。冯玉祥将军为了让自己的演说富有感染力,特地进行了精心准备。演说时,他先引用了  相似文献   

20.
他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1935年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杀,是当时以死抗议国民党政府 “不抵抗主义”的唯一一人。他虽然病逝在抗战胜利之后,但却以“愿将身躯易自由”的精 神,唤醒了国人奋起抗日救国。他长期追随共产党,为抗战胜利贡献了毕生。临终前,他遗 书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称赞他“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