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由于搞市场经济,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市场经济讲竞争,为赚钱,要发展市场经济,搞竞争就讲不得道德不道德。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发展市场经济会冲击精神文明建设,会影响道德秩序建立,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市场经济在中国就要“停止”。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
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方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能否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简称“三观”),是关系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一、加强“三观”...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市场经济主要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常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联系在一起,甚至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是邓小平。他用言简意赅、鲜明精辟的语言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韩福魁 《奋斗》2001,(2):35-36
会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组织经济、调节资源配置的形式”。对此,有的人是比较朦胧的。比如,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商品经济;也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人才经济、知识经济;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之分,“市场经济”前面冠以“社会主义”只不过是易于国人接受而已,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目标早已明确,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至今仍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没有姓“社”姓“资”之分,因此没有必要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其理论根据有二:一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因此市场经济没有姓“社”姓“资”的问题;二是如果认为市场经济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那就很可能把市场经济中普遍采用的一些经济手段、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社会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会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挑战,经受严峻的考验。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低潮”的考验。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怎样看?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作出回答。我们党认为尽管国际风云变幻,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只是一种暂时现象。有的人则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感到迷茫,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二是“西潮”的考验。对外开放以后,我们和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认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会阻碍市场经济发展,要发展市场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就要“让路”;另一种倾向认为,发展市场经济会冲击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市场经济就要“降温”,就要“停步”。这两种倾向的错误就在于看不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而将它们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这不仅违背事物发展的辩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当代重大课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路明灯。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概括的十一条主要历史经验,从历史与逻辑、现实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9.
增强党的创造力 ,不仅从理论上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与时俱进” ,从实践上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转型的国家命运 ,而且从根本上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自我更新活力。本文以揭示内涵、阐释表现形式为基础 ,对如何理解及增强党的创造力 ,作出了尝试性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主要市场经济模式目前,世界上大体有三种市场经济模式:△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吸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长处,比如“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等等,但它不搞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认为有两个不可分的领域;一个是带来效率的市场,另一个是提...  相似文献   

11.
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统一起来,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一大发明创造,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突出贡献。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专利,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这种观点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所否定。现在又产生另一种极端的观点,对“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国家宏观调控”提出异议,即主张在市场经济的前面去掉社会主义。这种观点同样是错误和有害的。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二者的关系上,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是二者分离的观点,二是二者结合统一的观点。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从  相似文献   

12.
姚望 《前线》1994,(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的发展阶段之际,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75周年纪念日。75年来,“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发展自强不息,开拓奋进。而今,当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新世纪进发之时,跨世纪青年又应如何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创造出无愧于青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从市场经济对社会基本制度的相对独立性和依赖性的关系出发,回答了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必须搞市场经济和如何搞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依靠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来实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就新闻工作来说,不只是对经济报道,也是对包括晚报在内的所有新闻媒介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晚报在新形势下,该怎样明确办报思路、作出新的举措?结合办报实际,我认为。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把握晚报的党报属性的前提下,把报纸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努力实现报道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报道内容重点上的“移位”,报道形式和方法上的“变革”,是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对舆论需求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战勇 《求实》1990,(12)
一 去年秋季,在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里发生了惊人的事变。有些人面对这一事件瞠目结舌,怀疑社会主义是不是搞早了;有些人被这在国际共运中出现的暂时曲折弄得头昏眼花,怀疑社会主义红旗能不能打到底;有些人把“多米诺”效应看成不可避免的历史必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无力阻止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对社会主义前途悲观失望。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扬奉献精神。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金钱第一”、“金钱万能”,认为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可以干。这种认识当然是错误的,如不加以澄清,就会造成精神生活的混乱,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要一体化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讲等价交换,要尊重价值规律,要正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必须看到,由于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行为所关心的只是商品价值、交换价值,因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动和运行,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给社会政治精神生活注入了活力。在这个大好形势下,有的同志看到社会上一部分党员、干部官僚主义严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消极腐败等现象,就认为“经济上去了,党风下来了”。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了党风建设”,在强调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2,(10):27-28
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当今,产权多元化、资本社会化、分配公正化、管理法治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因此,我国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在这“四化”上探索新思路,寻找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面对新世纪、新时期、新阶段,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我们党又面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重大课题。正是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一、价值观念误区的表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涌现出来,面对这种现象,一些同志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制,它要求全新的价值观念体系与之相适应,因此必须改革乃至牺牲某种社会理想信念,实现价值观念的全面转变。另一些同志则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市场经济客观上造成了人们价值观念的“紊乱”和“退化”,甚至造成某种社会价值理想和信念的“危机”,我们必须树立坚定正确的价值观。走出价值观念的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