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监察》2010,(6):59-60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进行违法犯罪已成为一种新的违法犯罪形式。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具有虚拟性特点,这给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将中央纪委审理室提供的一个典型案例刊登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韩威  王敏又 《法制与社会》2015,(3):62-63,67
网络不良信息是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但社会发展提供的各种的主客观条件不足以规制网络秩序的状况下产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建立法治体系的精神为网络不良信息的规制提供了很好的前景蓝图,即健全的法律体系才是规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当正视目前网络不良信息的法律规制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对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起有关网络不良信息的正规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已正式跨入了互联网时代。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增多,与网络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增多,尤其是网络赌博违法犯罪的增加。本文通过对网络赌博特点的分析,分析了网络赌博的主要类型,揭示出网络赌博的严重危害性,最终提出了以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打击力度及规范网络运营商行为等对策来防范网络赌博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网络犯罪是指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采实施盗窃、诈骗、破坏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试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注册资金违法犯罪的现状及对策应稼驹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地区一些公司在注册资金方面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对策,供参考。一、注册资金犯罪的概念以及立法沿续注册资金(也称注册资本),是指公司在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实际缴纳的出资额...  相似文献   

6.
依法促进和保障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利用网络(Intemet)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网络在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交流的效率的同时,也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和不法行为的进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信息网络化,是当今世界变革的动因之一,它对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因此,面对全球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依法规范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促进和保障我国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信息网络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出发,探讨了运用法律规范促进和保障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追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翟英范追赃是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分子非法所得的一切赃款赃物予以追缴,并返还财物所有者或者依法予以没收的强制行为。公安机关能否及时地追回赃款赃物,不仅关系到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而且也关系到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合法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保护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十年代是网络的年代,计算机进入互联网络已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最快捷的途径,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随之而产生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猖獗,对这—新兴领域形成巨大冲击。一、计算机网络亟待法律保护计算机网络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信息三部分,针对这三部分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五花八门。1.网络上的盗版行为。网络使用者从互联网络上获取的各种报刊上的文章、音乐曲目、数据资料等,其知识产  相似文献   

9.
网络赌博犯罪侦查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瑞山  朱华栋 《犯罪研究》2005,(3):52-54,70
网络赌博犯罪是一种新型赌博犯罪形式,是当前全国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打击重点之一。网络赌博活动既有传统赌博犯罪专业化、组织化程度高、作案手法隐蔽、手段多样等特点,又利用了互联网跨地区、跨国界、便捷快速的技术条件,公安机关在打击网络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中存在着诸多难题,本文力求通过分析我国网络赌博的形态、特征,探索合理的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刑法应增设制作、贩卖假发票罪张春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生活日趋活跃,出现了各种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其中除了大多数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正当行为以外,也包括一些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而现行刑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分析社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为社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思想、信息、知识的重要平台,也是一些不良信息渗透、传播的重要逢径.因此,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学习方式、交际方式、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要注重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重在教育、重在发展,发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彭亚 《法制与经济》2009,(20):46-47
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部分中小学生长期迷恋网络密切相关,通过对当下青少年网民网络成瘾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的调查,探讨社会、家庭和学校网络教育方面的缺失或者不足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预防青少年因网络成瘾进而犯罪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领域。网络在带给人们日益便利的同时,网络失信与违法犯罪行为也在不断孳生蔓延,并且愈演愈烈。网络诚信与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网络犯罪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高科技犯罪,本文通过对"崔真实"事件的探讨,分析当前网络犯罪的特点,结合《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和第九条的相关内容,针对妨害名誉、侵犯个人隐私和网络虚拟财产犯罪两类违法犯罪行为,反思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网络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命为“黑客学校”的黑客网站等通过互联网传授黑客技术,为他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技术帮助和技术支持,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刑法问题。此类传授黑客技术行为客观上催生了无数的正犯行为,从而在整体上的危害性远远大于正犯行为的危害性。应当考虑以传授犯罪方法罪打击传授黑客技术行为的可能性。但是网络犯罪的异化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传授犯罪方法罪的网络异化,体现在传授对象、传授行为以及犯罪主观要件等三个方面,对此传统刑法应当通过理论微调和扩张解释的方式进行积极回应。在扩张解释的边界之外,才应当考虑入罪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短视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一些人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展现自己、证明自己,以吸引粉丝关注。拥有海量粉丝后,不少短视频制作者又通过接广告、带货等方式赚钱。一些从事网络黑产的不法分子也盯上了短视频庞大用户群背后的利益。所谓网络黑产,即包括刷量作弊、电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网络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网络司法鉴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与其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日益猖獗。而网络犯罪证据又难于被发现、提取、固定、鉴定。特别在计算机网络鉴定方面,目前有关这一类研究甚少,对计算机网络鉴定现状、概念、分类、特点进行系统的初步探讨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妈,你要不把我们送回网吧,我们就在这儿把你掐死。”小乾、小坤是双胞胎,平时一起上学、放学,一起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当母亲将他们从网吧带回家后,两个孩子竟然合力架起她,拿着刀对她说出了上述的话。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打开百度,在百度有关“网瘾”的帖吧里,来自家长和孩子们的求救帖子让人震惊。正是这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例,引发了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违法犯罪的一些思考。本文主要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入手,就如何预防该类违法犯罪行为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有网民1.6亿名、网站131万个、网页44.7亿个、博客用户300(I多万个,网络应用推陈出新,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极大地便利、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无数的未成年人沉迷于网游、流连于网吧,网上“维权”事件接连不断,网络淫秽色情、网络赌博、网络诈骗屡禁不绝,网上贩毒、网络传销有所发展.网上销售枪支、迷药日益增多,互联网成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工具。传统违法犯罪与网络违法犯罪日益融合,“虚拟人”与社会人角色互换时隐时显,“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结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20.
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传播速度快等特征,网络技术在法的运行领域的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拓展了新的立法领域、提高了执法和司法的效率、增加了执法和司法的透明度与准确性;为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提供了便捷途径、将国家机关的活动置于民众的广泛监督之下;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违法犯罪的新手段,通过网络汇集的非理性民意,也极易给执法施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