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磺胺类药物具有抗菌谱 广、性质稳定、价格便宜、使 用方便等特点,但其种类繁 多,抗菌作用、毒副作用均不完全相同,因此必须了解各种磺胺药物的作用,合理使用磺胺类药物。 (一)磺胺类药物的种类 磺胺类药物按作用范围分为口服易吸收类、口服不易吸收类、外用类;按给药时间分为短效磺胺药(半衰期在4~10小时内)、中效磺胺药(半衰期在17小时内)、长效磺胺(半衰期在24时内)。  相似文献   

2.
对从四川省10个规模化猪场和16种野生动物的粪样中分离鉴定出的67株大肠杆菌、57株沙门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猪源和野生动物源分离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2.0%(72/100)和29.2%(7/24)。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Sul1、Sul2、Sul3进行了三重PCR检测。在这124株细菌中,Sul1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47.6%(59/124),Sul2基因的检出率为17.7%(22/124),Sul3基因的检出率为18.5%(23/124)。药敏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9.9%。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云南某鸡场发生鸡急性死亡的疑似禽霍乱病例进行病原确诊。无菌采集送检死鸡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及荚膜分型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致病性分析。结果,该分离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头孢氨苄、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敏感,对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仅含有磺胺类sul2基因和四环素类tetB基因;动物试验表明,接种500 CFU的45日龄鸡在接种后7 d内全部死亡,接种12.5 CFU的小鼠在接种后48 h内全部死亡,死亡小鼠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该鸡场发生疫情的病原。本研究结果为我国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磺胺增效剂是一类新型广谱抗菌药,同磺胺类药物配合显著增强磺胺类的抗菌作用,因此将磺胺类药同磺胺增效剂按一定比例配合作成的制剂称增效磺胺。磺胺增效剂也能增强某些抗菌素的抗菌作用,所以也称抗菌增效剂。国内生产的磺胺增效剂有两种: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浙江省5个县(区、市)疑似患有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的98份病料中分离到26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观察以及PCR鉴定最终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对26株已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中,4型8株,5型6株,12型5株,13型2株,其余5株无法分型,并且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及庆大霉素敏感,对复方磺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氯霉素敏感性略有不同,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具有耐药性。试验结果对浙江省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主要受动物的种属、疾病和药物之间相互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增加会降低药物经肾脏消除,限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降低药物渗入脑脊液、细胞内液或炎症组织的程度,影响药物的生物活性。磺胺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在体内血液中只有游离的部分才具有抗菌活性。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其蛋白结合率来监测血液中游离的药物浓度。我们模拟了机体酸碱中毒的病理条件,研究了几种磺胺药物对黄牛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同时观察了抗菌增效剂TMP和水杨酸钠对磺胺类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的影响,为监测这类药物在动物体内游离和结合的血药浓度,拟定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动物刚出生时,消化道内一般是无菌的;当受到外界环境细菌污染后,消化道内很快就有大量细菌生长繁殖,逐渐适应,定植下来,形成稳定的正常菌群。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正常菌群会发生变化。当消化道内有益菌占优势时,动物就会维持健康水平;而有害菌占优势时,会引起动物...  相似文献   

8.
磺胺嘧啶(SD)是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抗菌、抗球虫和抗弓形体的药品,但该药在猪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却很少有人报道,往往造成兽医临床给药方案的不合理。据国外资料反映,磺胺类药物在牛体内的半衰期比人的半衰期要短。我国于1980年开始研究磺胺类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笔者对SD在杂交一代育肥猪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乌洛托品腹腔注射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以往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多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但效果差、时间长,有时病情无法控制,致使病猪脱水死亡。笔者试用乌洛托品针剂腹腔注射,获得满意效果。发病情况该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发病快、传播迅速。表现体温不高,急性腹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第11期刊载的《兽医临床药物不合理配伍方例的分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处方:“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10,10%氯化钙注射液20×5;5%葡萄糖注射液500×2;安钠咖20×1,一次静注。治疗渗出性胸膜炎,结果易损伤肾脏。分析:氯化钙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时,氯化钙能增加磺胺类药物在肾小管的析出,损伤肾脏,故不宜配伍。”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养兔业的发展,我省家兔波氏杆菌病的流行较为严重,给养兔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选择有效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我们采用我省的地方株对常用的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了敏感性测定。  相似文献   

12.
要从污染材料中分离鼻疽菌,需要使用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系由基础培养基和抑制杂菌药物两部分组成,前者必须能充分支持鼻疽菌的生长,后者则需能抑制病料中的杂菌,但不妨碍鼻疽菌的生长繁殖,这两个因素都必须具备,才有可能从传染材料中分离出鼻疽菌。一两年来,我们在分离鼻疽菌所用的基础培养基和抑制杂菌药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找到了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性培养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化脓炎症的治疗 炎症是一种防卫现象。外科兽医的责任,就在于采取措施消除发生炎症的原因,促使淋巴的畅流及其吸收,缓解郁滞。为了促进炎症的消除,还应采用一些措施以帮助消灭或制止细菌在组织内的增殖。如施行加温,利用温热以减轻郁滞,促使病部复原;或在适当时机切开组织,使脓液逸出,以支援和卫护受伤的区域;而且必须保持病畜的全身健康。并将其安置在舒适的环境内。 近年来,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在防腐治疗方面已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药品,可以有效地用于局部,也可进行皮下注射、气管注射、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通过这些方法都能使药效达到受感染的组织,只有少数是例外。有些抗生素能够对抗某几种细菌,但多数的抗生素却具有对抗多种细菌的作用。如果能确  相似文献   

14.
鹦鹉热衣原体分子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衣原体 (Chlamydia )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微生物。衣原体与细菌的相似之处 ,表现在二者都具有RNA和DNA ,都具有由肽多糖构成的细胞壁 ,含有核糖体、多种活性酶和质粒 ,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 ,有的菌株有噬菌体 ;另一方面 ,衣原体又表现出与病毒相似的某些生物学特性 ,二者都能通过细菌滤器 ,都不能自身合成ATP ,只能从它们寄生的宿主细胞内获取 ,并在细胞内繁殖。动物衣原体病主要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感染所致。鹦鹉热衣原体能引起不同种动物的多症候群疾病 ,如母猪流产、死产、产弱…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云南某鸡场发生鸡急性死亡的疑似禽霍乱病例进行病原确诊,无菌采集送检死鸡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及荚膜分型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致病性分析。结果,该分离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头孢氨苄、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敏感,对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仅含有磺胺类sul2基因和四环素类tetB基因;动物试验表明,接种500 CFU的45日龄鸡在接种后7 d内全部死亡,接种12.5 CFU的小鼠在接种后48 h内全部死亡,死亡小鼠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该鸡场发生疫情的病原。本研究结果为我国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喹烯酮是我们新研制的畜禽饲料药物添加剂,毒性试验及临床应用试验证明,该药毒性极小并具有明显的抗菌和促进生长作用。对大鼠胚胎致畸试验又证明喹烯酮无致畸作用。本试验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喹烯酮,通过三代繁殖实验,观察对小白鼠繁殖生育能力及胚胎毒性的影响,为最终评价喹烯酮对人畜安全性提供科学数据。 (一)材料和方法 1.受试药物:喹烯酮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近年新研制的中试产品,批号901130,熔点187~188℃,淡黄色结晶粉末,无嗅无味,不溶于水,微溶于二氧六环、二甲基亚砜及氯仿等有机  相似文献   

17.
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新近分离株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河南省鸡源沙门氏菌新近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制提供资料,利用K-B法检测了98株鸡源沙门氏菌对22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了13种常见耐药基因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红霉素、青霉素、阿齐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60%~100%之间。三重以上耐药的菌株高达96.94%,七重以上耐药的菌株为56.12%,耐药最多的菌株可耐受18种抗生素。从13种常见耐药基因中扩增到3种四环素类、2种氨基糖苷类、2种β-内酰胺类、1种氯霉素类和3种磺胺类耐药基因。研究表明,沙门氏菌极易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但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无绝对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在冬季水温(10±1)℃下测定了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对鲤鱼的肝微粒体蛋白含量、肝细胞色素P450含量以及酶系活性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鲤鱼肝微粒体,Bradford法测肝微粒体蛋白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YP450酶系的活性。结果显示,SD、SM2、SMM处理组的CYP450含量、AND活性、AH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SD、SM2、SMM处理组会使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磺胺类药物对AND、AH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CYPb5含量和ERND活性没有影响。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磺胺类药物对探针药物在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下面这几个处方,是兽医临床中见到的不合理处方实例,它们错误的实质是磺胺类药物与含对氨苯甲酸(PABA)基药物配伍。例1 对一匹患肺气肿病马,投予以下处方: 1.20%磺胺噻唑钠注射液20毫升×3,  相似文献   

20.
畜用抗寄生虫药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虫对家畜的危害性十分严重,它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常以极为隐蔽的方式摧残动物的身体健康,损害其繁殖性能,抑制幼畜的发育生长,降低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为防治家畜寄生虫的流行,世界各国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广谱驱虫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畜用抗吸虫药物、抗线虫药物、抗绦虫药物及抗其他寄生虫药物综述如下。 (一)抗吸虫药物 1.六氯乙烷(Hexachloroethan, Fasciolin):对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