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受到政治、法律、资源制度和资源禀赋、人口等几个因素的约束。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发展、城市化和资本向农村的流动。农村土地制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贯彻以人为本,解决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应确立农民是土地主人的主体地位,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构建有效的农地使用权制度,促进农地流转,规范征地行为。  相似文献   

2.
资源与资源型城市是一对相关性极强的概念,这是一个理论共识.本文试图就资源与资源型城市的相关性问题开展多维研究,厘清资源禀赋、资源利用、资源枯竭、资源诅咒等正与资源型城市发生着的不完全相同的联系,并提出实践策略,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万山特区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至关重要。产业振兴是关键,城市发展是基础,并以此带动体制机制、城市功能等各方个面的整体转型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文章认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应该包括把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发展的目标、把借鉴国外经验和开创中国特色作为转型基点、把健全体制机制和建立长效机制作为制度的保障、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发展的关键步骤、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技术支撑、把寻求我国工业化的帕累托改进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等。  相似文献   

5.
王玉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3,(4):93-111+127-128
利用各地有限的应急力量发挥更强大、更有效的应急救援效果,是避免应急资源冗余建设、促进资源有效整合的应急管理改革方向。文章从地区发展韧性的视角,探索应急力量应遵循多城市布局以追求协同效应,还是以核心城市集聚为主以保障地区经济引擎的相关问题。基于全国23个省区数据的定量分析发现,应急力量如何布局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韧性与应急力量类型有关,政府型应急力量应遵循“相对分散”的区域布局,而社会应急力量应遵循“相对集中”的区域布局,以更好地发挥各自资源优势,降低自然灾害和不稳定因素对地区发展的冲击,维护地区韧性发展。据此得到优化应急资源配置的启示,包括优化府际应急力量协同治理的制度框架,避免政府型应急资源过度集中于省会等中心城市,充分发挥社会应急力量作为政府应急力量的补充等。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发展导致图书馆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产生革命性的变革。数字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了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的发展变化和信息资源多元化并存。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服务则更多的注重主动性、多样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制度资源开发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制度不完善,制度资源的储量还有待增加;制度资源更新不完全,历史性错位现象依然存在;制度资源系统存在不协调性现象,造成了制度冲突和资源损耗;制度流失和扭曲现象严重,制度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制度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表现为:增加制度资源储量是党制度资源有效开发的前提;适时进行制度资源更新是党有效开发制度资源的基础;增强制度系统的协调性是党有效开发制度资源的条件;把制度资源开发同其他资源要素开发相结合是党有效开发制度资源的保障;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是党有效开发制度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城市治理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社会身份区隔、文化分异与阶层壁垒等现实问题,陷入道德性困境。作为一项融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治理术,整体性治理基于社会系统的视角,从价值选择、行动逻辑、制度设计、空间秩序等方面重塑了城市的权力分布结构和空间形态,进而有利于导向城市社会的团结和社会整合,彰显出整体性治理的价值禀赋。不容忽视的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整体性治理仍存在诸多的实践局限。如何在新的城市空间秩序深刻变革的新时代里发展和完善,是整体性治理不得不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类特殊的城市类型,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经济发展的基础受到影响,必须寻求新的发展之路。晋城市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靠着丰富的煤铁资源,以"五小工业"起步,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随着资源的枯竭,城市面临转型。文中着重分析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与资源要素供给相对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之一,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发展来看,资源稀缺不但制约了高等教育发展,还决定了高等教育评估的制度安排。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源稀缺不再是评估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应该从多元视角看待评估制度,改进评估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
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文献指标库是评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该指标库文献频次分析表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的文献指标与《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指标之间具有一定重合性,但仍有些指标并不一致。为了在理论上和政策实践上获得更大的统一性,设计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专家德尔斐法调查问卷和两两比较的权重调查问卷,形成适合陕西省神木县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表明:神木县四类16项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总体较好,但在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基地建设,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建构等方面仍需持续重视。  相似文献   

12.
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东北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建设匕过度注重对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加工,忽视了对其他产业的发展,造成一些资源型城市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就业压力增大、地方财政空虚、城市竞争力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东北资源型城市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滞后于城市的建设,所导致的种种问题影响了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东北地区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探索东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出路,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3.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完成其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归纳了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意义,并找出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特点,探寻建立一个符合资源型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主题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全球技术变革驱动下,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正在从"总体—支配型"社会逐步过渡到"制度—技术型"社会,而互联网技术嵌入到城市治理中以后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发展。近些年来,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和应用下,一种新型的"系统—协同型"社会及其城市治理方式也即将形成。技术变革与城市治理在权力结构、组织方式、时空关系等方面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而城市中的"人"扮演着被治理者与治理者的双重角色,并成为城市治理逻辑转变的核心。未来需要警惕数据驱动的城市主义的肆意扩张,守住人本治理的底线和培育包容性的治理胸襟,处理好技术、制度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制度广义上包括个体的思想意识和政府的政策规定。缓解收入不平等,既应注重微观个体的意识重构,又应侧重政府层面的政策设计,因此,从主体行为的角度分析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种涉及制度基础的、追根溯源式的创新性尝试。文章的观点是:第一,缓解收入不平等应遵循一种“合理有效的平等机制”,即经济个体都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和可获得的资源禀赋,去实现自由发展;第二,在不同收入阶层中,低收入者既应合理地看待不平等现象,又应通过积极努力以实现向上流动;高收入者则应有效地降低社会阶层间的心理割裂,同时又应主动地补偿低收入者的资源耗损;第三,政府应设计并遵循“合理有效的平等机制”,应搭建经济个体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介休市是中部地区较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过"十一五"期间的转型实践,目前,介休市呈现"经济总量增加,经济效益下降;投资数量增加,投资效率下降"的现状。作为资源型城市,其今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坚定制度"市场化"、坚持企业"民营化"、重视产业"循环化"和引导资本"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陕西科技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利用陕西科技资源优势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科技兴陕,必须进行制度变革。要利用科技资源优势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科技兴陕目标,我们需要从机制与制度设计层面,发挥关中高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增长极作用,依靠政府链条的力量推动科技资源、传统产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四者的有机结合螺旋式上升,以制度创新整合生产要素,发展区域创新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循环经济对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和升级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利用虚拟经济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学技术等,都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需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成为当务之急。六盘水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本文对六盘水的产业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六盘水要把产业转型纳入长远规划,实现城市平稳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