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探索中,还存在着认为改革应主要在中、小城市进行,而不是大城市;应给城市政府充分自主权,中央政府不应深度介入;将征地拆迁或集中居住的农民作为主要对象等误区。研究表明,进一步改革要求地方政府要有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政治意愿,以不降低城市居民既得公共服务及福利水平为底线,其进展也决定于地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下一步改革应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改革、大力开展城市廉租房的建设、着力解决农民工二代的市民化问题、完善土地和财政制度配套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城乡制度一体化,尤其是中央政府应从国家建设和公民权的角度来参与和制定户籍改革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2003年成都市率先在全国实践城乡统筹发展;2004年成都市提出"文化强市"战略,同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成都市率先实践城乡统筹发展,到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一直是城乡统筹发展探索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已严重阻碍了人的自由迁徙、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都市在城乡统筹实践中,先后进行4次大的户口政策调整,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提出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着力于破除本区域内城乡户籍人口附着在户籍上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差异,充分尊重和保护了农民的财产权和迁徙权,取得了良好效果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是一个普遍的历史进程,但也是非均衡发展的过程,其中农民往往扮演"弃儿"的角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在我国,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仍然受到户籍政策的制约,不同程度地无法享受到与户籍粘连的福利和保障,造成城乡对立的制度性壁垒。平等的现代化不应该只是城市从农村吸纳资源,而是城市和乡村更好地互动——资源要素流动,既要让农民进得了城市,也要让城市的资源下沉到乡村。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平等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改革开放30年,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在事关战略全局的一些重大实践问题上,以先行先试的方式寻求突破,从而以点带面,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得到推进。2007年6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重庆和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其中,对行政审批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方面,对行政审批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试验区,也有着自身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优势。因此,立足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试验区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改革使大城市出现了农民工群体,进城农民工正遭遇"人口半城市化"的困扰,居住证制未让农民工市民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与户籍挂钩的权利和福利还有20多项,为此,中央政府要打破制度壁垒,促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户籍改革之所以困难重重是因为在户籍政策之上"粘附"着众多重要领域的社会政策,因而剥离这些"粘附"的政策就成为户籍改革的关键。尽管户籍改革举步维艰,但经历30余年的探索,一些领域的政策与户籍政策的"粘附"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剥离。基于政策变迁路径依赖理论的启发,提出"工具替代"和"利益阻滞"两个影响政策"粘附"剥离的关键变量。不同领域的政策与户籍政策"粘附"的剥离因其"工具替代"水平的差异和"利益阻滞"情况的不同而出现完全剥离、基本剥离、部分剥离、有限剥离等不同效果以及"区域剥离"的特殊情形。在后续的户籍政策及其"粘附"政策的改革中,鉴于"工具替代"空间提升的有限性,减小"利益阻滞"就成为努力的基本方向。户籍改革中的政策"粘附"剥离现象还显示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转型时期,要加强各领域政策"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注意政策结构和政策关系的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9.
非城乡一体化的户籍改革使大城市出现了农民工群体,城市化进程正遭遇“半城市化”的困扰,居住证制未让农民工市民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与户籍挂钩的权利和福利还有20多项,剥离嵌入其中的福利制度是户籍改革的核心和难点.为此,中央政府要打破制度壁垒,促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让各种社会福利制度从户籍制度的规范中独立出来,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破解社会矛盾的直接抓手,是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集姑点。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但目前,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尚未对我国城乡统筹视阉下的“城乡”概念明确界定,统筹理论预设含混不明,统筹改革内在哲学论证缺乏,致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陷入理论性困境,缺乏理性框架的支撑。为此。本文提出我国城乡统筹视阈下的“大城乡”分类理论、“二元磁石”理论以及统筹改革哲学论证,以期摆脱上述理论困境。深化统筹改革。  相似文献   

11.
成都从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的提出,到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再到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成都走出了一条先行先试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学习借鉴成都经验对乐山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户籍改革中农村土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城乡统筹实践中,农民对户籍改革态度积极,对退出承包地、宅基地则持观望态度。政府应正视目前农村土地退出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发挥政府行政指导作用,尊重农民退地意愿,完善农村土地退出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任务重、难点多、阻力大。但是,小城镇实施户籍开放十分必要。通过对闵行区9镇户籍人口情况的分析可见,推行小城镇户籍开放也具有可行性。以小城镇户籍开放为突破口,制定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案,可逐步溶解上海"户改"的坚冰。  相似文献   

14.
2009年6月7日,是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市迎来获;隹国家批复“试验区建设”两周年的日子。此前的4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该《方案》是实施“试验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国务院批复指出,成都的改革试验,应当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相似文献   

15.
成都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成都公安机关率先探索解决全国公安机关的警务改革难题提供了先行良机。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锦江模式”。他们打造“五朵金花”AAAA级景区的亲民利民窗口;推行城乡一元化户籍,建立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开通警务博客和业主QQ群,警务突破时空;以“三警三化”为主线,实行差距管理。“锦江模式”代表着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下对警务管理理念、模式的创新,将引发人们对警务改革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初起,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成都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有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在归纳总结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主要举措的基础上,采用功效系数法对其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以期对成都市今后继续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对国内其它城市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中央批准重庆市为全国首批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重庆肩负着建立城乡统筹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必须将彻底改变农业传统生产方式列为重庆城乡统筹试验改革的战略重点,找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切入点,才能真正实现重庆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上看,户籍的传统功能是经济功能和管理功能,经济功能是指资源配置和赋税征收,管理职能主要是社会治安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流动人口会产生"人户分离",导致户籍传统功能的缺失。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人的指纹等生物特征为基本内容的、以计算机管理为手段的户籍系统,在"户籍信息"和"特定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恢复户籍的经济功能和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以发改经体[2007]1248号文”下发《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成都市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又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知》要求,成都市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户籍的传统功能是经济功能和管理功能,经济功能是指资源配置和赋税征收,管理职能主要是社会治安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流动人口会产生"人户分离",由此导致户籍传统功能的缺失。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人的指纹等生物特征为基本内容的、以计算机管理为手段的户籍系统,在"户籍信息"和"特定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恢复户籍的经济功能和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