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文化需求、文化生产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文化消费能力作为关注的重点,探讨文化消费能力背后的社会逻辑、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公众的消费能力等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文化消费能力是包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购买力)、文化需求、文化鉴赏能力等多种能...  相似文献   

2.
论东南亚古代铜鼓文化及其在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铜鼓是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广大地区的一种代表性文物 ,它广泛渗入东南亚史前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铜鼓文化。古代铜鼓文化是东南亚史前时期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东南亚本土文化和固有文化的代表 ,而且还是东南亚吸收和融合其他外来文化的基础 ,至今在东南亚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仍可见其踪迹。  相似文献   

3.
"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封建时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宗藩关系曾经维系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仍坚持"和为贵"的传统理念,提倡"和而不同".这一理念尤其体现在亚非会议期间中国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求同存异"的主张上.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也是建立在完全平等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的今天 ,探讨东南亚音乐文化多元共处的原因 ,对于认识世界文化如何在多元共处中交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 ,东南亚音乐文化长期多元共处既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多元性 ,又得益于东南亚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的包容性和宗教戒规的相对宽松 ,使宗教音乐亦能充分发挥艺术的职能。本文还认为东南来文化多元共处对世界文化的发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指出一定的音乐文化在多元共处中立足必须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善于吸纳其他文化的营养 ;而要弘扬富有包容性的儒家文化的精华 ,就应该将文化活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活动相结合 ,使其在树立民族形象 ,扩大文化交流 ,缓和民族与国家矛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政治制度、政治文化角度来探讨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在东南亚受挫的原因,分析了政治体制、政党选举、利益集团及东南亚传统的政治文化与现代的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出东南亚国家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民主道路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东亚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既具有相对的同质性或整体性,又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它们之间的文化传播又具有双向互动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对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产生巨大影响,而各具特色的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影响也不可轻视。当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观念,继承发展东亚传统的优秀文化,学习、吸收西方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力增强东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将为21世纪东亚地区以及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即将出版的《东南亚古代史》一书的结束语。《东南亚古代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从远古至19世纪初叶东南亚历史发展的地区史,既有对地区历史发展的综合性整体论述,又有对各主要国家和重要事件的具体分析与专题研讨;既有古代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历史论述,又有对古代东南亚国家的各民族宗教文化的阐述。作者们从东南亚自身历史的视角出发,对东南亚的史前文化及其特色、稻作文化与社会基本结构、早期国家的形成和演进、中央集权国家的兴起与特征、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和本土化,以及中国、印度与古代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王晓德 《德国研究》2007,22(4):39-49
20世纪期间,源于美国的现代大众消费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德国便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历了"美国化"的第一次高潮,二战之后,美国大众文化在联邦德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美国化"成为很多竭力维护传统文化人士深感忧虑的现象.不过,德国人的基本文化认同并没有因为消费美国文化产品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逐步进入了一个商品富裕的社会,物质贫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人民开始享受充裕的生活消费。整个社会已经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消费文化在中国悄然兴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推进,使传统消费文化发生了巨大改变,当代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得到了巨大更新与优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文学越南都留下了深刻的中国文化的烙印。中越文化关系如此密切,主要文化渊源在于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是当地旧苗裔与南移的华夏族群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1.
试论印尼华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哲学原理,以印尼华人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本体的解析、时空的察析及其运动态势的审视认为,印尼华人文化是一种构成多元、部类层叠的复合文化,是一种处在不断“当地化”又坚持“中华化”、对立统一运动的移民文化;印尼华人文化既有别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又不同于中华文化,是“移居”印尼的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综合融合的结晶,是印尼华人的族群标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族(部族)文化,即华人“部族”文化;印尼华人文化复合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要素,与生俱来就是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各异族文化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中介,是印尼华人、印尼各民族(部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国发展与印尼的友好关系、睦邻善邻友邻、构建和谐亚洲和世界的重要资源,是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对外能源需求量逐年增长,能源安全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因此,中国应通过积极参与双边与多边的能源合作,采取多元化的油气资源供给途径,来保障中国的油气资源的安全供给。随着东盟与中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升温,东盟各国在中国的能源安全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对中国能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与东盟开展能源合作这一议题进行剖析,浅析其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3.
程晓勇 《当代亚太》2012,(4):33-49,157
规范是建构主义兴起后国际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规范传播是规范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的规范传播研究多集中于规范在组织内的纵向传播以及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横向传播,并在这两个维度上探讨规范的传播机制与传播战略。东盟规范根源于东南亚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本地经验并借鉴了部分外部经验,伴随着东南亚地区合作的形成与发展而逐步生成和不断演化。东盟规范的演进过程同时体现了规范的纵向传播以及横向传播;从"小"东盟到"大"东盟,体现出东盟规范的纵向传播;东盟规范在东亚地区主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则体现了东盟规范在更大范围内的横向传播。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在借鉴的基础上对部分欧洲安全规范进行了本地化,体现出外部规范对东盟的横向传播。无论是东盟规范的向外传播还是东盟对外部规范的本地化,都体现出东盟不断适应形势变化、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布什政府对东盟的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总结了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对东盟的政策,探讨了影响美国政策的因素,分析了美国对东盟政策的调整将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9.11”事件以后,美国的反恐战争为其重返东南亚提供了契机。布什政府调整了对这一地区的政策,改善或提升了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然而,把东盟作为一个地区机制,美国还没有完整的战略。美国主要推进的是双边关系,其中以军事关系为重。美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中美关系稳定的情况下,其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by analyzing the agreements developed within the ASEAN framework since its founding in 1967. This examination reveals that, although integration in ASEAN is certainly influenced by norms and values,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can be best understood by intergovernmentalism. While many agreements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in the ASEAN framework and have become more legalistic in nature, they tend to mostly be in functional areas and exhibit low levels of transparency and delegation. The design of ASEAN is indicative of an overriding concern for state sovereignty as a key strategic interest for member states.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同与东盟合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认同是东盟合作的基础.所谓文化主要是指价值观.在国际关系中,这种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国家应该如何追求安全与财富.东盟国家的文化认同具体表现为对东盟方式的认同,这体现为三个方面:即不干涉内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和组织机构的非正式性原则三个方面.东盟国家之所以会有这种认同,主要是由其所处的安全环境所决定的.这种文化认同是东盟取得重要成就的关键,但在今天却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7.
姚家庆 《东南亚研究》2012,(1):41-46,63
本文讨论了东莞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以及东莞地方政府对东盟国家的经济外交。文章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与外资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跨境合作模式,而这种合作模式是否成功的关键则在于地方政府经济外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领导的访谈,笔者认为华文媒体在国际舆论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它们帮助华人融入当地文化,互相沟通;积极传播大中华文化;与中国媒体相互配合,扩大有利于中国的正面国际舆论。但是华文媒体也存在受众面窄、规模小、观点偏激、缺乏高度和影响力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华文媒体首先要掌握对媒体的主导权,另外要加强华文媒体之间的联合、与当地主流媒体的合作以及与中国各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东盟读本》与《第二东盟读本》的基本内容,接着对其出版背景、收录文献的内容与特色等进行比较与分析,最后推介这两本文集应当成为东盟和东南亚问题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