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国家公务员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务员是政府管理的主体、政令实施的执行人和政府权威的塑造者,其地位的重要性和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因此,研究和分析国家公务员形象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其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并寻求一条保持和提升国家公务员形象的有效途径是十分有意义的,它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成功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于对国家形象所作的规定,从两方面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国家形象的批判与人民共和国崭新形象设计的理论思维历程,比较全面详细地梳理了两位导师的相关论述和观点。  相似文献   

3.
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即把动员和领导中国人民彻底实现中国的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大团圆.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1922年7月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相似文献   

4.
国家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房  张骥 《探索》2008,(2):69-73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已成为新兴热门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框架大多数是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进行的,理论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展.关于国家形象战略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缺乏理论的分析和建构,尤其对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实现问题的理论研究还显得有些滞后,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的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内聚实力,外塑形象,国家实力和国家形象都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回顾这十年,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成就给未来十年的发展以信心,中国有能力和机会再创造一个“黄金十年”,中国只有进一步内外兼修,才能更好的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6.
美国通过推进公共外交,促进国家形象构建,其做法和努力对中国树立负责任受尊重的大国形象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中国从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是国家形象的基石;国家形象工程是赢得人心的战争,绝不是单方面的海外政治宣传;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资源,特别是互联网建构现代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形象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数量可观的成果。但总体上看,关于国家形象的探索还处于学术研究的初始阶段,缺乏理论建构,建构主义为国家形象研究提供了理论建构的可能,必将成为国家形象研究的理论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6,(6):87-88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为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共产党曾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国家形象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各国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也越为重视.中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世情将国家形象定位为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其塑造途径包括国内、周边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即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打好国内基础;以“和谐亚洲”理念为指导,营造周边环境;以“和谐世界”理念为指导,形成与整个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0.
鲍世修 《红旗文稿》2012,(15):8-10,1
国际友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是人类良知追求进步和公正的一种国际社会现象。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鲍世修以《国际友人笔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一文,缅怀了国际友人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付出的辛劳和所做的贡献,考察了他们所做传播在国际舆论、时事、外交界以及广大读者中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相关内外公众对其领导人、政府、企业和国民等的行为和表现的总的印象和评价,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的具体体现.当今全球金融风暴不仅给我们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带来了绝佳的机遇,而且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提升中国国家形象,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围绕中国和平发展定好位,用塑造领导人形象、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和国民形象等手段,全方位展现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形象形塑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是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而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国家自身因素、国际交往因素、传媒因素等。目前,中国在国家形象形塑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对外传播,准确、客观、真实地塑造中国立体、全面、可信、可敬、有感召力和亲和力的国家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梁柱 《党的文献》2003,(6):16-22
毛泽东提出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思想 ,开启了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如何有效防止党和国家改变颜色这两大战略性问题的探索。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毛泽东在这两大探索中所积累的经验及其在曲折发展中所提供的教训 ,都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今天 ,我们正面临由于苏东剧变引发的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和国内正进行的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时刻 ,进一步研究和认识毛泽东这两大探索的重大战略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其合理的因素 ,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国走向世界的通行证,而现代奥运会,作为万众瞩目的国际性赛事是树立、传播国家形象的良好渠道,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的形象广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迎来了中国形象“中国制造”的好机会。因此,应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机遇。从对外传播的高度出发,拟定北京奥运会的传播方略,着力塑造全新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5.
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局势特点后发表的重要谈话,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并且对当代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目标定位——爱好和平、开放包容、科技强国和法治国家的形象。南方谈话成为当代国家形象塑造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16.
国家形象的建构对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促进国家发展繁荣以及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不可忽视的显著作用。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看,国家形象的建构需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着眼,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的基本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而才能取得和达到良好的效果。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的发展历程,由于受到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影响,中国国家形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前,在对国家形象进行新一轮的建构时,一方面,应该对不同历史时期内国家形象的定位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厘清和把握其中潜在的逻辑脉络;另一方面,必须辩证地看待现阶段国家形象所面临的“自塑”与“他塑”同时存在的复杂态势,并对突出问题保持清醒的判断。总之,只有从整体性视域出发,对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才能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全新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中 ,非公有制经济的原有优势在弱化 ,机制在退化 ,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完成第一次创业的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身素质已成为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突出矛盾 ,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正处在转折的关键时刻。因此 ,非公有制经济第二次创业的战略选择 ,既是迫于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环境要求 ,又是自身求发展的理智选择 ,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上的一次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8.
张树平 《探索》2020,(1):50-65
国家、议题与政策的互动是理解转型中国国家能力建构的重要视角。当前中国以三大攻坚战为典型代表的政治议题处于中国社会发展多领域相互交叉的节点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由国家形态所决定的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议题偏好,共同塑造当代中国独特的议题能力。政策能力是议题能力的延伸,交叉指向的议题设定决定审慎平衡的总体政策取向。中国作为特定现代国家的国家形态赋能于当代中国独特的议题-政策能力,而交叉指向的议题塑造与审慎平衡的政策过程又影响和改变着当前中国国家形态的现实构造。在议题、政策与国家的互动关系中,中国政治发展将进入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发展与治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理论与价值、政策与制度、技术与艺术之间相互规定的政治发展景观。  相似文献   

19.
清末政治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建设的过程,虽然它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并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和国家建设多有启示.它告诉我们,在政治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增进民众的国家认同,处理好国家与社会领域的关系,并保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团.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宋庆龄率先沟通国共两党高层的联系、大力宣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并力促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呼吁国民党中央立即恢复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无可替代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