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存权利,而且影响农业农村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因此,新农村建设需要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严峻现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全信 《人民论坛》2014,(2):178-180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是农村生态化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生态文化缺失等问题,使生态文化建设受到制约,严重障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大力发展农业生态产业,逐步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生态文化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是农村生态化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生态文化缺失等问题,使生态文化建设受到制约,严重障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大力发展农业生态产业,逐步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生态文化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资源短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低下、农业产业规模小且结构链不长、农业科技转化率低等问题,任何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和协调发展都会成为制约湖南新农村建设的瓶颈.诸多"三农"问题中最急待解决和最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是农民科技素质教育问题.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劳动素质是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进行跨越式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陈新辉 《传承》2010,(9):34-36
湖南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资源短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低下、农业产业规模小且结构链不长、农业科技转化率低等问题,任何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和协调发展都会成为制约湖南新农村建设的瓶颈。诸多"三农"问题中最急待解决和最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是农民科技素质教育问题。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劳动素质是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进行跨越式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社会经济链条”。农民增收问题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8.
冯耀明 《前进》2000,(5):17-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农业生产经历了由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成绩,现代科技正在推进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农民素质的不适应,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势在必行.一、大力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三中全会缺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乡村社会化与乡村文化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英魁 《长白学刊》2009,(6):137-14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且综合的概念,离不开农村的文化建设。现实农村文化的相对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应从原有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重申与先进文化的乡村社会化两个雏度入手。代表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走进农村、扎根农村,整舍生成为新型的乡村文化,应遵循尊重多元文化的原则,以培养农民的公民人格为重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乡村普及为核心来展开。  相似文献   

10.
杨文宪 《前进》2003,(8):30-31,35
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省农业系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建设先进的农村文化,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把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做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难点在农民增收,关键是解决农村脱贫。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农民数量和质量水平都制约着小康的发展。就我省情况而言,2002年,农村人口3293.7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1.9%,城镇居民收入6234.37…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关键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各地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又不相同,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2.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平  张俊萍 《前进》2006,(5):31-31
改善农业和农民的弱势地位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用于满足农民基本生活和农业正常生产的公共需求的社会产品。长期以来,两大因素制约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一方面受经济发展阶段财力不足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相对的的弱势地位。二元经济格局、城市农村信息严重不对称,市民、农民权力存在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乔凤岐 《传承》2010,(12):22-23
农民企业家以农村为发展空间,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作用重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人为地割裂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有机联系,成为农民企业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农民企业家的文化水平,转变农村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市场和金融体系,是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企业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制约农民企业家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企业家以农村为发展空间,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作用重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人为地割裂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有机联系,成为农民企业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农民企业家的文化水平,转变农村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市场和金融体系,是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企业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民、农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 ,农民文化的现代化是制约农村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否。当前 ,我国农村教育的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农村教育已被挤到边缘的位置 ,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已经刻不容缓。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要从根本上转变对农村教育认识的理念 ,从政策上严重关注、从财力上大力支持、从法律上严肃追究政府与领导干部个人在农村教育行政上不作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敬君 《前沿》2009,(1):71-73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关系到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民的思想阵地,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综合水平。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表现得相对滞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樊端成 《前沿》2011,(5):134-137
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人力资本。但由于我国农民素质低,农业结构调整受到人力资本的制约,陷入多重困境。只有发展教育提升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留住农村中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部专业人才,才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8.
戴以礼 《中国民政》2004,(12):24-25
我国农业人口多、比重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贫困和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存在,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的政治稳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文化建设是其中之一。《决定》指出;“在文化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发展教育事业,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发展农村卫生、体育事业,使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建设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具体任务。一、繁荣农村文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改革开放20年,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迈上小康之路。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还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生活。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很难如愿以偿。有的就朝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搞一些低级趣味、伤风败俗、封建迷信等活动,还有的信奉邪教,走火入魔;有的精力过剩,无处发泄,到处寻衅闹事,搞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有的追求奢侈生活,又不想依靠勤劳致富,只有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凡此种种,都与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格格不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目标。然而,薄弱的农村文化严重制约着这一目标的实现,农民素质亟待提高,富民信息政策急需传递,精神文化需求急需补给。近些年,吉安市创新思路,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1.注重夯实农村文化载体基础。吉安市坚持市、县、乡三级联动,多方筹措资金,搭建载体,为农民参加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永新县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县文化广场;投资600多万元改建“三湾改编”纪念馆;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