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地方政府自主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的创新是政府创新的重心.地方政府创新行为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政府授权的创新行为.在这种创新行为中,中央政府是创新的发起人和新方案的制定者,是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地方政府主要是回应中央政府的要求,对地方政府进行改革调整.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另一方面表现为地方政府的自主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地方政府开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多层面地开展自主创新行为.在地方政府自主的创新行为中,地方政府是创新的发起人和新方案的制定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入世,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政府都采取了新举措,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国事要闻     
《新视野》2000,(2)
国务院总理朱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共分为10个部分:1999年国内工作回顾 ;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继续推进改革,全面加强管理 ;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 ;从严治政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关于外交工作。《报告》将“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列在今年政府工作的首位 ,并进一步指出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是当前扩大内需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对于众所瞩目的中…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永炎  陈成才 《探索》2001,(4):54-57
本文将具有独立利益目标的地方政府引入分析框架,探讨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有利于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制度体系的协调更新,有利于制度运作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指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可能产生"地方主义"、"短期行为"等行为偏差.因此,必须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以及地方政府各种成员的相互关系加以调整,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微观主体三者良性互动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才能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益民  张军果 《唯实》2002,(7):28-32
自 1 998年以来 ,我国已连续四年以扩大内需为导向 ,执行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由此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今年三月 ,朱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再次提出要“扩大和培育内需 ,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并把它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人们不禁要问 ,政府为什么强调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连续四年的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 ?当前还面临哪些困难 ?扩大内需究竟应有怎样的思路 ?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一、为何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我国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分包治理体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决策须兼顾上级政府满意度、官员个人政绩和区域公共福利等诸多因素,差异化的多元目标导向追成流域治理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差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边缘化.建立激励约束相融机制,矫治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差,是提高流域公共治理效率、促进流域永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然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僵化格局,但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却存在着行为失范的问题:把追求本级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作为首要目标;经济行为短视,保护主义盛行;"灵活"地对待中央政策.这种地方政府行为失范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制度性约束的缺乏;自身利益是各地方政府的出发点.因此,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强中央权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加强各方的信息沟通,实现博弈结果的最优化;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加强人大监督.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能不能持续扩大内需、扩大居民消费。最早中央决定扩大内需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当时,正是国家提出扩大内需方针,采取投资消费双拉动的政策,才使整个经济走出低迷状态。比如,加工资、放长假就是这个时期开始的。坚持扩大内需以前是方针,现在是战略。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WTO后,最受考验的是农业,最有底气的是企业,最为稀缺的是人才,但最受挑战的是政府。地方政府为了应对WTO的挑战,必须顺势对其行为进行变革和调整;地方政府管理行为模式由社会型取代全能型;地方政府管理行为方式由规则导向取代权力导向;地方政府行为操作要阳光化;地方政府行为过程要更多地接受司法监督和审查。  相似文献   

9.
陆凯 《求实》2012,(5):44-47
地方政府的短期经济行为是造成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不匹配问题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中央政府的偏好已经逐渐转变为向居民提供优质有效的公共服务,但地方政府在现有激励机制下更偏好推动地区经济增长.要改善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博弈,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划分,转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政绩偏好以及个别官员的败德行为有可能使退耕还林在一定程度上背离生态效益最大化目标.农户作为退耕还林的主体,具有规制地方政府行为的信息优势和足够动机,但也存在信息劣势和组织不足的问题.创新制度,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就成为规制地方政府行为,提高退耕还林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胡宗洪  江宗新 《求实》2002,(8):44-45
我国加入WTO后 ,最受考验的是农业 ,最有底气的是企业 ,最为稀缺的是人才 ,但最受挑战的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职能转变滞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因此 ,WTO对其挑战更为突出而紧迫。地方政府为了应对WTO的挑战 ,必须顺势对其行为进行变革和调整 :地方政府管理行为模式由社会型取代全能型 ;地方政府管理行为方式由规则导向取代权力导向 ;地方政府行为操作要阳光化 ;地方政府行为过程要更多地接受司法监督和审查。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传统观点,政府都是一心为公、专门利人的“公共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使代表地方利益的地方政府之间也存在利益博弈.因此,通过法律、完善考核体系和加强监督等手段,规范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行为,从而达到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维护和促进地方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职能缺失反映了地方政府的不作为现象,政府行为外部性与地方政府不作为有直接的关系。制度真空导致的地方政府失位、错位、越位,使得政府不作为现象愈发显现出来。要从政府行为外部性入手,加强政府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政府内外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安排和干部政绩观。本文以制度的视角 ,从科学发展观要付诸实践的思路出发 ,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政策决策和实施过程 ,分析转型期的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机会主义冲动和强烈的届别机会主义倾向 ,揭示了地方政府的深层次动机和地方政府决策体制中的设计缺陷 ,这有助于界定和约束政府行为的范围及方式 ,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热已是不争的事实.鉴于房地产业在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府目标达成等方面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对其进行全面控制."经济人"本性使地方政府做出的种种有限理性行为,是导致房地产"热"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是为房地产"退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热"已是不争的事实.鉴于房地产业在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府目标达成等方面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对其进行全面控制."经济人"本性使地方政府做出的种种有限理性行为,是导致房地产"热"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是为房地产"退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将扩大内需由工作方针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凸现扩大内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调整经济结构需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地方政府行使社会治理职能的生命线,体现的是公众对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主观评价。公共危机是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理念、行为和效率都会影响其公信力。因此,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地方政府需要在危机管理理念、危机管理法制建设、沟通协调机制及地方政府公务员素质和民众参与意识等方面积极提高以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行政逐步走向规范化,但有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引发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争利行为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由于这些问题正日渐成为改革攻坚阶段的阻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一、一些地方政府争利行为的主要表现当前,地方政府争利行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客观存在,从利益双方关系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与民争利。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行政人员把本应用于公共服务的权力拿到市场上去获取利益。这些行为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直接参与”。比如,征地拆迁中一些地…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行为对西部大开发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制度创新、主导产业的选择、创造就业机 会、防止恶性竞争等方面讨论了西部地方政府的行为空间,并指出了西部大开发中应防止出现的地方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