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知》2008,(5):F0003-F0004
双街村位于天津市北辰区中北部,占地面积1.73平方公里,全村545户,人口1644人。双街村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1.6亿元,人均收入2万元。 近十年来,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双街村在党总支部书记刘春海的带领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化、工业园区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宋世敏是位个体水产经营大户,凭着他的聪明才智挣下了数百万元家产,但他所在的村年人均收入只有400多元。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服从组织需要,于1991年底担任了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宋口村党支部书记。宋世敏放放弃了个体经营大户的丰厚收入,而且在8年中将自已经营所得600多万元无偿贡献给集体发展经济,把年人均收入只有460元的落后村建成了一个年人均纯收入5300元的富裕村。宋口村的村民说,有这样的领路人是我们的福气。  相似文献   

3.
开放、改革,使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农村工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实现了工业化的村镇,又为农民普遍富裕,建设现代化农村,缩小城乡差别,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证。 工业化的村庄 在南海县,我们访问了两个村庄。大谷乡兰昌村,五年前默默无闻,现在,是南海县最富的村。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四千一百二十八元,劳动力人均收入达六千八百三十八元。 这个村人均只有六分地,“以粮为纲”时,人均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六年初,烟台市牟平县宁海镇传出这样的消息: ——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这个镇工农业年总产值增长了九倍,达到两亿三千万元,五年翻了三番!五年中,除交售农产品之外,全镇向国家交税近一千万元。一九八五年,全镇人均收入已达八百五十元。其中,六十三个村人均收入超过五百元,有二十个村超千元。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白河县大双乡兴隆村,是一个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小山村。但这个村去年人均收入2365元,高过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近千元,比1991年翻了近两番。变化如此之大,与该村5任村支书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实干的做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浙江宁波市奉化萧王庙镇滕头村,几十年坚持抓物质文明不忘精神文明,抓经济发展不忘生态环境建设,抓先富不忘共富,引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去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13.5亿元,实现利税1.3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4300元。村先后被命名为“全球生态500佳”、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环境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桃源县明月村,地处湘西北偏远山区。80年代以前,这里还是一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穷地方,到1980年,全村农民年人均收入仍不足180元。1980年以来,明月村人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瞄准市场,开动脑筋,因地制宜,艰苦创业...  相似文献   

8.
高挺 《瞭望》2008,(46)
地处大山深处的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曾是个高山极贫村,直到1988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300元。20年来,在以孙开林为首的村党组织一班人的带领下,尧治河人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历经千辛万苦修路开矿、筑坝办电、改田建园、兴办企业,终于挖掉了世代延续的穷根,工农业总产值从3.2万元猛增至5亿元,村级固定资产达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昔日的高山极贫村一跃成为保康县首富村和全国文明村。20年,尧治河完成了原始积累,实现了突破发展,走向了快速扩张,改变了贫穷落后,实现了脱贫致富,走向了共同富裕;20年,尧治河弘扬了艰苦奋斗,实现了与时俱进,走向了科学发展,告别了封闭愚昧,实现了素质提升,走向了现代文明。20年风雨创业史,尧治河不仅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更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谐  相似文献   

9.
陈钢 《瞭望》2003,(34)
刘世杰,出生于陕北延川县贾家坪镇刘马家圪塔村的农民企业家。1996年,在西安办公司“赚了大钱”的刘世杰回乡创业;“以面粉换地”组织刘马家圪塔村群众退耕植树种草…… 7年后,昔日广种薄收、长期贫困的刘马家圪塔村荒山秃岭变得一片葱绿,人均收入由380元猛增到2000多元。然而,为此先后投入上千万元的刘世杰,却陷入了“生活靠借贷、出门就有人追着要债”的窘境。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盐都区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脱贫战略,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奔小康工程,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实现脱贫4795户、10071人,累计实现脱贫10148户、22275人。基于人均年收入6000元的江苏扶贫标准,盐都区贫困人口发生率由起初的4.2%降至当前的0.5%。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的特困农户全部消除,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提前达标,36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增收达标,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1.
毛鸿 《求知》2007,(2):28-28
天津市静海县沿庄镇东元蒙口村党支部、村委会两委班子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和艰苦探索找出了自己强村致富的独特方法。实现了依靠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了又反哺村民和社会的良性循环,把过去贫穷的东元蒙口村建成了村民年人均收入6000多元的富裕村。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07,(3):26-28
一、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初具规模。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市农村共有3859个行政村和街,2005年全市村集体资产净值为147.95亿元,其中,村积累87.49亿元,村资本54.5亿元,未分配利润5.96亿元。村集体经营净收入为9.54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为25.4亿元,其中,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316个,占全市总村数的34.1%;收入在5-10万元的村有755个,占19.56%;收入在10-50万元的村有764个,占19.8%;收入在50-100万元的村有601个,占15.57%;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有423个,占10.96%。  相似文献   

13.
素以工业发达著称的辽宁省沈阳市,近几年又以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崛起而闻名遐迩。一九八三年,这个市实现了农业总产值五年翻一番,农村人均收入达到五百一十三元,与城市人均收入五百一十九元相差甚微。这是建国以来,全市城乡人均收入第一次实现了持平的新局面。今年五、六月间,我们在近八千平方公里的沈阳农村进行了调查,大量令人信服的事实引起我们的思考。在农村商品经济大规模发展的今天,如何  相似文献   

14.
李华  蓝雪 《瞭望》2005,(30)
山西晋城有个皇城村,皇城是全市农民生活质量最高的村。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500元,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皇城村小学是全市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和北大附小建立远程教学点的示范小学。皇城村是全省农村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将户外“土茅房”全部变成水冲式自动化感应洗手间的新农村,这即使在全国也不多见。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12,(21):23-24
从黑龙江省尚志市沿301国道向东行驶约30公里,便可到达元宝村。60多年前,作为作家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中“光腚屯”的原型,元宝村一夜成名。如今,当年穿不上裤子的“光腚屯”,村集体资产已经超过1亿元,农民户均存款18万元。全村年人均收入1.8万元,高出全省标准1万多元。  相似文献   

16.
张耀国  王莉莉  马建 《求知》2009,(2):31-3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执行和普法活动的蓬勃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两个公开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在农村全面展开。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乡村干部和普通农民的政治素质.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天津市东丽区无瑕街新五村正是通过建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和长期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才凝聚人心。脱贫致富.真正走上美好的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17.
株化集团公司本届领导班子自2002年初调整组建以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发展要务,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为推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当年起,公司产值和利润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工业总产值翻了近两番;利税超过历史最好水平近5000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增加一倍多。先后荣获省市多项荣誉,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扶持的优势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听说黑龙江省肇州县科技兴农搞得好,记者慕名到肇州采访。 “今年的收入怎么样?”在旺盛村王宝金家,嗑着瓜子,记者和他唠起“嗑”来。“今年没整好,才收入1万2千多元。”他似乎对这个数字很不满意。 杏山乡今年人均收入达到了776元。这在人均收入只有602元的中国农村已不算少。但是乡党委书记于跃福谈起这个数字,脸上却没有一点笑容,因为全县排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6,(8):32-33
我们兴农村是东丽区军粮城镇的一个小村,全村只有203户、628口人,现有耕地面积556.6亩。我们兴农村两委班子多年来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既保持了经济年年有新的增长点,也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使全村快步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5,(4)
<正>历史总是在演进中发展,事业总是在接力中前进,问题总是在发现中解决,能力总是在磨砺中提高。如今,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东丽区的未来发展,"从农村向城市转型"仍然是东丽区2015年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我们为2014年城市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为2015年所制定的建设目标而振奋,更对2015年的建设任务深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