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1994,(Z1)
新兴的城镇──鹿城鹿城,世界上最早铜鼓发详地!鹿城,“跑鹿为城”的地方!鹿城镇,是一座古老的城镇,更是一座新兴的城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它将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明星城镇。鹿城镇地处滇中楚雄市,是楚雄州、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2.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在做人类学的研究过程当中,出现了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以往,一直强调本土化的研究,它是西方人类学的中国解释。现在,实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中国人类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拐点:研究从本土化拐向中国化、或者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即周大鸣教授此前提到的中国社会的研究。这个拐点的出现和现如今的世界的大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早就在批判自己的西方中心主义,斯宾格勒早在80多年以前就对西方中心主义做了非常深刻地批判,但是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高潮还是在上世纪末,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巫文化的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学视角对土家族巫文化进行考察、挖掘、阐述,从而进一步了解了土家族色彩斑斓的巫文化特质及巫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4.
省际结合部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福亮 《前沿》2012,(1):123-127
省际结合部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它指以省级行政边界为起点向省级行政腹地延展的区域,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课题组对省际结合部的田野调查,对省际结合部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论及省际结合部的形成过程,现阶段省际结合部的特点,省际结合部在各族人民起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和现阶段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去年9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名为《哲学,向马克思恩格斯实践人类学的回归》‘(以下简称《回归》)的哲学著作。这是一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探索的哲学专著。该著作有30多万字,作者马建民。此书看后,让人耳目一新,深省不已。一、关于实践人类学的称谓作者把书名取为《哲学,向马克思恩格斯实践人类学的回归》,说明作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哲学本来就是实践人类学。作者认为,不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意来讲,还是从现代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来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实践人类学是再恰当不过的…  相似文献   

6.
徐何珊 《今日民族》2011,(10):38-40
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明确地把仪式视为理解和反思“传统”的关键,他认为仪式是一种实践传统意义的手段和形式。仪式是破解“传统”的“魔方”。透过仪式我们能探究到他者的文化和社会的深层核心。而作为傣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仪式——摆,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岁时节日源远流长,经历了从单一的祭祀型节日到综合的娱乐型节日的演变,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可以说是大部分传统岁时节日的最早雏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原始宗教信仰的淡化,为人为宗教的渗入提供契机,"人为宗教"在利用岁时节日宣传自身的同时,也对节日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方圆 《传承》2009,(14):160-161
我国传统岁时节日源远流长,经历了从单一的祭祀型节日到综合的娱乐型节日的演变,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可以说是大部分传统岁时节日的最早雏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原始宗教信仰的淡化,为人为宗教的渗入提供契机,"人为宗教"在利用岁时节日宣传自身的同时,也对节日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存在不同的国家传统几乎是业内的共识。英国人类学的国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功能学派所塑造的。这种传统有若干明显的特征:功能主义的田野作业,个人魅力型的领袖人物,家族特色的学术圈子,伦敦—剑桥—牛津三角的学术霸权,与殖民主义的密切关系,等等。这一传统自20世纪20年代起逐步形成,并在整个20世纪一直维持对内对外的深刻影响,成为英国社会人类学当代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各地在涉及宗教的法律文件中,虽然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但对宗教的定义不一致,有些甚至根本不加以定义;新兴宗教是当代社会兴起的否定既有宗教最基本教义的“新宗教”,“新兴宗教”不一定是宗教。因此,世界各国各地在对待“新兴宗教”现象时呈现出法律制度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潮流的冲击,新兴社会化、市场化养老成为趋势,而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对老龄化、小家庭等新现象,问题日显。应依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两种养老模式的对接工作;构建以新兴为主、传统为辅的养老体系;增加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化养老机制;走市场化之路,在兼容创新中探索中国特色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夏蓓 《思想战线》2007,33(2):108-115
随着女性信教人数的增长,女性与宗教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界及社会的重视。据对甘南夏河藏传佛教尼僧的调查,70%左右的尼僧是出于对宗教的热爱和追求,这与从前多数尼僧为了逃避现实和生活所迫而出家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这一变迁的背后是女性在宗教世界与男性平权诉求的一种反映,也是女性地位与藏族社会结构变迁的一种互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基于理性选择而出家的女性在尼僧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而尼僧们的宗教抱负也会越来越高,宗教社会中的两性平权现状将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张元稳 《传承》2007,(8):102-103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创造了独特的习惯法文化,习惯法对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壮族习惯法正从传统向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象征的源起、隐喻及其认同仪式--对侗族鼓楼的象征人类学诠释石开忠人类学家们认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物。从根本上说,人运用象征的能力经常被用来当作一种标志,借此将与动物区别开来。〔1〕因此,象征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社会之中。那么,象征除了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原始部落的生态平衡--一个生态人类学的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箭星 《思想战线》2000,26(2):51-55
部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与自然相协调的生存适应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对自然非破坏性的谋生手段,合作互惠的自给自足经济,基于可供资源的人口控制模式,心怀敬畏的自然观和价值观.但必须指出的是,部落社会既非地狱也非天堂.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审视部落社会,可为现代人走出环境困境提供一些或许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元15、16世纪以前的整个文明历史过程中,人类各大文明体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的状态,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接触往往都是局部性和暂时性的。因此15、16世纪以前的世界史就表现为彼此分散和孤立的国别史、区域史,统一的和有机的世界历史尚未形成。在长达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世界历史的统一性只有通过偶发性的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大人侵和大融合活动才能得到短暂的表现,并且很快又随着这种暴戾形式的整合活动的结束而重新回到分散的和孤立的传统状态。但是,这种由于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大人侵、大融合活动而导致的一…  相似文献   

17.
羌族释比图经,羌语称《刷勒日》,它是羌族宗教百科全书式的原始图画经典。释比以"看图诵经"的方式可将羌族宗教中所有经典、知识展开诠释。该图经从宗教的角度出发,把一些自然的、人文的、社会的现象都融入画卷里,是一部珍贵的研究羌族宗教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地域集团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息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生态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藏区宗教神山朝圣的生态人类学解读对于反映藏族生产生活、思维心理与青藏高原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对于思考藏区宗教神山的现代旅游体验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藏区宗教神山朝圣是藏区特有的人文特征,需要客观地看待和分析这种现象。藏区以外的旅游者慕名而来,对于藏区宗教神山的保护、对于藏区神山朝圣地和旅游业界都会是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鲁雯 《思想战线》2021,47(3):55
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看, 包括文化遗产在内的传统, 一方面是在历史中产生的, 另一方面也必然在历史中发生变化。传统文化的持有者没有义务, 为他人对“原生态” “本真性” 的想象而生活在“过去” 。只有激发和尊重其文化自觉, 避免以他者想象的历史传统强加于人, 人类学方能不偏不倚地介入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 使之为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宗教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不同时期,佛教、道教以其特有的属性,与儒学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相互影响、吸收、交融,最终汇聚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以儒佛道为基石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封建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就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当代中国乃至世界都仍有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