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翟峥 《美国研究》2002,16(3):88-109
本文以中美两国主要媒体关于对方国家的报道为切入点,总结中美两国在对方媒体中的形象,归纳两国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所采用的主要技巧,并分析形成两国报道侧重点与风格的主要原因.文章以1998年《人民日报》中有关美国的报道、《纽约时报》中有关中国的报道,以及两份报纸中有关中美关系的报道为研究样本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对日本和平运动的相关报道为中心,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对日本和平运动从积极声援到实际支援,经文革前期批判日共宫本显治集团所领导的和平运动,支持日本人民的反美斗争,以及中日复交后近十年对日本和平运动的漠视,再到重新关注和研究日本和平运动的发展演变历程,总结了各个阶段中国人的日本和平运动观的特点,分析了目前日本和平运动未能引起中国人共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韩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热度不断升温。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内容以宣传为主,韩国媒体的报道内容则涉及多个方面。本文对比研究了中韩主流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内容,分析其在"一带一路"报道方面的问题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海霞  王建斌 《德国研究》2011,(1):39-47,80
本文使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对德国报刊<时代>和<明镜>中经济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形象话语束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中国形象在整体话语束层面具有动态变化特征,可以分为中国经济模式被质疑、得到初步认可和被视为威胁三个阶段;在特定子话语束层面如房地产经济泡沫、人民币汇率和能源饥渴问题等显示持续性特征.两个层面的分析都表明德国媒体中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越南《年轻人报》2010年和2011年所有涉华报道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考察《年轻人报》中的中国形象。定量分析表明,《年轻人报》赋予中国全方位的关注,对与中国政治、经济相关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报道。定性分析表明,《年轻人报》中的中国形象是矛盾的,正面形象与负面形象共存。一方面,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得到《年轻人报》的充分肯定,并且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体育领域的交流频繁,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在国际上中国与多国关系紧张,中国国内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商品质量等问题受到关注,中国被认为对越南的主权构成威胁,中国产品挤压越南产品的市场空间,中国出口的假冒伪劣产品威胁越南民众的安全。基于《年轻人报》上大规模语料的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在越南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金晶  张绍铎 《德国研究》2015,(2):114-124,144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始终存在重大分歧,而与日本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则很好地解决了与邻国的历史认识问题。本文以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周刊为对象,考察德国对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马洪喜 《当代亚太》2012,(3):131-146
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是一个国家开展外交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从战略角度还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中日双边关系对中国来说均举足轻重,但是双边领土争端问题却成为横亘在两国政府和民间的重要障碍。无论是中国的对日政策还是日本的对华政策,都离不开美国因素的干扰,而媒体舆论又是美国政府对外政策制定的重要背景因素,因此,本文搜集了1980~2010年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关于中日领土争端议题的98篇新闻报道,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研究和分析,力图再现时代条件制约下美国大众传播媒体有关中日双边关系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德国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作品带有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塑造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孤独和异化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本文试以《乔迁》为例,分析瓦尔泽小说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李春霞 《当代亚太》2012,(5):97-120,159
越南官方媒体《人民报》关于中国的报道变化反映了越南官方对中国认知的变迁,这种认知变迁进而影响到越南的对华政策行为。近十年来,越南官方的中国认知正经历着从榜样到伙伴、从关注低级政治领域向关注高级政治领域以及从追赶到平等的变迁。作为同一地区同时崛起的两个邻国,中国与越南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双边关系正逐渐向基于各自国家利益、为应对共同挑战和促进彼此发展的双边关系转变。因此,中国在实施睦邻政策时也应适当调整思路与措施,加强低级政治领域的利益捆绑并增进两国人民间的多层次交往。  相似文献   

10.
唐果 《法国研究》2014,(3):57-61
在古典悲剧研究中,戏剧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因素。基于所有的戏剧文本都是建立在观众的视觉感官上,光影交织的"戏剧效果"则是实现剧本到舞台转化的有效元素。此研究通过对中国古典悲剧《赵氏孤儿》(十三世纪,纪君祥著)和法国古典悲剧《中国孤儿》(十八世纪,伏尔泰著)中暴力场景的对比学习,展现"暴力"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总结出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美学观念.换而言之,此研究意在阐明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礼仪规则,各自暴力的表现方式,以及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刘牧琳 《当代韩国》2019,(3):118-128
朝鲜第一份民办报纸《独立新闻》由开化派政治家徐载弼创办。在创办之初,徐载弼等开化派知识人士将中国看作朝鲜实现文明开化的绊脚石,着力塑造蔑视中国的认识。然而,当他们看到中国的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并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之时,又流露出对中国的羡慕之情,对中国的认识也开始发生变化,不再是一味蔑视中国,而是将中国看作一面镜子,以中国的状况来警示朝鲜人觉醒。《独立新闻》对中国认识的变化,与当时朝鲜的局势的变化以及开化派知识人士在朝鲜的处境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杨振 《法国研究》2008,(3):21-26
1917年的文学革命,标志着中国文学对于现代性追求的全面展开,也意味着20世纪20年代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构建的重要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翻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时各种文学期刊则成为外国文学作品译介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3.
编辑最重要的素质,是发现的能力。编辑的用力之处,是发现好的作者、好的选题,点石成金。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选题想获得成功,编辑需以作者为第一位,在其中起到一个主动积极的建设性桥梁的作用。这是编辑工作的常识,也是需要反复强调的常识。《乡村诊所》一位画家从美术学院毕业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曾经在乡下老家闲居。  相似文献   

14.
抽象是运用抽象力概括事物或关系中的共同内容,并用概念来定义的思维活动。《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从何抽象、如何抽象和为何抽象的典范。政治经济学研究从何抽象可以概括为,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典型国家的社会生产以及社会生产的不同层面、不同侧面、不同领域和不同问题抽象。如何抽象可以概括为,运用“撇开”“假定”等手段从特殊的、具...  相似文献   

15.
1944年中国正面抗日战场的溃败造成美国太平洋战略的调整和中美关系的恶化,由此大大限制了蒋介石对苏联在未来中国的重要影响的应有认识和与之进行适当外交,导致损害中国主权的《雅尔塔秘密协定》的产生。之后,中国的外交重点依然锁定美国,极力“邀请”美国政府介入中苏关系并影响未来的中苏谈判。然而,出于对苏联追求东亚利益的实力与决心、对苏联参加太平洋战争的需要以及对自身缺乏足够抗衡苏联手段和资源等方面的权衡,美国政府没有接受中国的外交“邀请”,反而协同苏联政府迫使中国直接派团前往莫斯科完成中苏谈判。但中国政府的外交并非没有对美国产生影响,实际上,部分由于中国持续“邀美抗苏”的努力,最终促成了紧随其后在中苏谈判以及未来东北等问题上美国政府公开出面支持中国反对苏联,成为中国内战和东亚冷战爆发的一个起源。  相似文献   

16.
1944年中国正面抗日战场的溃败造成美国太平洋战略的调整和中美关系的恶化,由此大大限制了蒋介石对苏联在未来中国的重要影响的应有认识和与之进行适当外交,导致损害中国主权的《雅尔塔秘密协定》的产生。之后,中国的外交重点依然锁定美国,极力“邀请”美国政府介入中苏关系并影响未来的中苏谈判。然而,出于对苏联追求东亚利益的实力与决心、对苏联参加太平洋战争的需要以及对自身缺乏足够抗衡苏联手段和资源等方面的权衡,美国政府没有接受中国的外交“邀请”,反而协同苏联政府迫使中国直接派团前往莫斯科完成中苏谈判。但中国政府的外交并非没有对美国产生影响,实际上,部分由于中国持续“邀美抗苏”的努力,最终促成了紧随其后在中苏谈判以及未来东北等问题上美国政府公开出面支持中国反对苏联,成为中国内战和东亚冷战爆发的一个起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语用学视角,从词汇、句法、篇章等三个层面分析法国主流报刊《世界报》新闻语言的主观色彩,提出了探析这些主观色彩的四个主要途径:基于合作原则的语用推理、词汇的凸显、模因变异、凸显话题的强调句式等,以期有助于我国读者,特别是懂法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外文报刊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和丹斋的《梦天》(1916)共同表现了作者精神再生或思想认同确立的过程。通过首次觉悟或最初觉悟,主人公们(“狂人”和“一民”)在最亲近的人际关系中发现人世的罪恶。之后,主人公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这些罪恶进行批判,但最终不免饱尝挫折甚至受到监禁。狂人明白了自己也不是没有吃人欲望的“真的人”之后,才能摆脱疯狂状态;一民认识到自己也不是除了国家之外什么情感都没有的“真的爱国者”之后,才能脱离地狱监牢。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狂人日记》和《梦天》在结构上和思想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从宗教信仰的视角审视,泰、中民间故事《鬼妻》和《白蛇传》都是讲述人与异类结合,因与民间信仰不符而遭到阻挠,最后异类被佛法制伏的故事。两个故事有许多相同之处,均揭示了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和民间信仰之间的较量,最终佛教占据上风并包容、吸纳了地方原有的信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民间故事成为宣扬佛教的一种工具。二者的比较也揭示了泰中两国宗教信仰文化的差异,使我们加深了对泰国地方传统信仰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刘丽 《德国研究》2011,(1):48-53,80
对外传播是德国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战略手段.对外杂志<德国>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发行,及时报道本国在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德国对外传播的名片.本文选取2000年第一期至2010年第四期共计64期德丈版<德国>杂志为研究对象,对各期重点选题进行统计分析,考察该杂志塑造了什么样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