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承包法》肯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一项重要的具有物权性质的财产权。土地征收是政府行使的一项公权。由于公权的过于强大,土地征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带来侵害。如何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成为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点,是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意即“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怎样流转?流转中怎样保护农民的利益?专家、学者发表了很多见解。  相似文献   

3.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30年改革解放农民群众的伟大创举。文章认为农民土地权益缺乏保障的实质是农民发展权的缺失,因此,完善土地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行使土地自主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际流转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改变农地用途、侵害农民利益、流转合同不健全等权益异化现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就必须在政策、法律上大做文章,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序进行,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同时要注意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10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农村改革发展是会议重要议题之一.   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6.
郭立建 《学习论坛》2008,24(2):78-80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必然的.通过立法健全制度,依法规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生产力,维护农民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2005年,某村村民王某与村委会签订了为期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耕种一段时间之后,王某觉得种地收益太低,于是决定到县城做点小生意。之后,王某一直没有时间管理土地。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依然是他们实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为了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土地第二轮承包政策,出台和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对种粮农民进行了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土地承包权产生的其它相关权益的不断实现。经营土地已经成为农民安居乐业奔小康的主要经济手段。然而在土地承包过程中,一些农村却时有发生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情况。尤其是在城乡结合区域的农村,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紧缺,  相似文献   

9.
《求实》2021,(1):87-98
土地流转现象正普遍发生于当前乡村社会。受劳动能力分化和务工市场发展的影响,青壮年农民率先脱离农业生产,农民家庭农业劳动力出现断层,高龄老人不得不依靠流转的方式完成"土地—养老资源"的转换。而具有农业生产优势的中老年农民则在农业资本化、涉农政策的负外部性、土地细碎化的多重影响下,被迫逃离收益日渐减少的生产环节。由此,农民开始重新调整生计模式、土地预期和不同类型土地的使用方式,并形成了对稳定地租的强烈依赖。普遍发生的土地流转虽然是农民主体的自发性选择,但却包含着现今农业生产条件下"小农被迫终结"的必然性。因而,需要重新审视现今小农生产的外部环境,并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相关政策作出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
在酒泉市肃州区,将自己的承包地转包给他人后进城务工、另辟致富蹊径的农民越来越多。不少农民把土地租给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或经营能手,然后又受  相似文献   

11.
一份30万元贷款合同吸引来国家、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不是普通的商业贷款,而是农民拿土地承包经营权作抵押的成功贷款。这  相似文献   

12.
王梅  高斌 《前线》2009,(2):59-6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具有浓厚京西地域文化色彩、被誉为是对京郊农村历史书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小说《玄武》出版。作者凸凹紧紧抓住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以京西农村为蓝本,描绘了一个叫玄武村的村庄在50年来中国风云变幻的当代历史中,人与人、人与土地的复杂关系,展现了农村未来发展的美好场景。  相似文献   

13.
罗建平  李毅  余梅玲 《求实》2015,(5):67-73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政绩考核约束的存在,部分基层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出现了一些行为偏差,违背了土地流转的初衷。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机制尚在健全和完善之中,土地对农民而言仍具有重要的综合保障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农民的生存根基,这使得基层政府陷入了土地流转中政绩考核与农民生存的双重困境。为突破这一双重困境,地方政府需要优化政绩考核指标、转变基层干部特权思想、提升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