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问答     
《农村青年》2007,(7):51-52
“农转非”后承包地是否必须交回;基本农田不得私自挖塘养殖;农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民房被震坏可索赔;转包土地,粮补资金由谁领?;砍自家树也要办证;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有哪些。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和生力军,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市民化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一环。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收入低、就业难、治病贵等一系列问题,因而政府作为城市治理主导者,应该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上负起应有的责任,发挥该有的作用,积极深化制度改革,转变管理模式,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强烈,但市民化能力不足,陷入不愿回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的两难困境。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二元社会制度、地方政策偏向和政府管理不到位,农民工就业技能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目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半市民化"状态。破解困境,须打通制度梗阻,调整公共政策偏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4.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排斥正规就业的农民工,但农民工参保率仍然不高且退保现象普遍,其核心问题是制度缺陷、法律不健全造成的。政府应适应农民工收入不确定、不稳定、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特点,建立低费率、低待遇、且具有可灵活操作、简易的制度安排和参保办法。  相似文献   

5.
新农民工是企业与社会发展的"潜力股",培训新农民工属民生实事,也是新的希望工程与文化工程,政府、企业等当重视并给力、认真实施此培训,政府买单、企业落实乃关键。渐次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和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城镇化,培训新农民工是过程、是基础、是要务;良好的培训可帮助新农民工就业、创业与缓解用工荒,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文明;良好的培训,利民、利企业、利国家。新农民工培训应上升为国策,要有实际、实在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核算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城镇化战略。按照农民工个体向某一个城市转移的核算原则,建构包括个人生活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两部分的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核算模型。根据此核算模型,结合分布地域、城市类型,选取五组十座城市进行核算,对核算结果做出比较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将会呈现阶梯式进展过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在其中承担更多的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运》2013,(4):58-58
广西财政厅黄力明在《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47期撰文提出.农民工市民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是促进农民工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的身份和平等权利并融入城市社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相似文献   

8.
采用广东省 2740 份农民工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的稳定就业促进市民化意愿增强,进而增加 其消费的作用机理,并探讨了城市差异对其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消费有着显著的正向影 响,并存在以市民化意愿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被城市差异调节的市民化意愿中介效应。 在非一线城市,市民化意愿的中介效应显著存在。而在一线城市,市民化意愿的中介效应则不存在,即一线城 市中就业稳定性并不能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因此,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在制定和实施差别落户政 策中应该对农民工开放更多机会,对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与消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是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现有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趋于全面,实证调研分析显著增加。然而,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的研究也存在不足,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应从更广的学科范围、充分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重点包括:结合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宏观背景进行深入、综合性的理论研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现行政策进行评估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战略定位和制度设计的前瞻性、统一性问题研究;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他群体之间及新生代农民工内部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工会的职责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其中,工会作为代表和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正式组织,可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权利的获得,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社会角色等方面帮助其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接纳环境.  相似文献   

11.
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聚焦农村出口、城市入口、社会融合三个环节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创新户籍制度为关键、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在分类递进的方式上以提升农民工综合竞争力为内生力量,多角度探寻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有效出口。  相似文献   

12.
生产要素主要是指劳动、资本、土地和经营才能。收益在不同的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 各生产要素在获取报酬时, 是以让渡自己的产权为前提条件的。在改制企业, 工资分配与红利分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收入差距将继续扩大。工资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依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培育和完善市场主体,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层机制, 实现三大分配原则, 保证收入分配与社会经济目标和企业经营目标的融合与协调。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产权主体包括资本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劳动力产权实现的关键是剩余索取权。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贯彻和运作 ;劳动力使用权价值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工资 ,劳动力所有权价值实现是剩余索取权 ;是人力资本运作的结果 ;人力资本的增值 ;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要求 ;劳动力产权作为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获得双重收入。  相似文献   

14.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与工会参与是农民工实现与城镇本地职工同等权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推进。基于2017年CMDS数据,研究探讨了工会参与对农民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参与工会活动会显著提高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在经过倾向得分匹配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工会参与对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促进作用在农民工的代际之间均有显著作用,但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影响更大。研究建议,为更好地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应当重视工会建设,以推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民工更广的覆盖。  相似文献   

15.
摘要农民工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多年来中国社会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一个群体。目前,中央以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正在逐步改革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加大对农民工社会福利服务的供给力度,这必将有助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农村青年》2008,(9):54-54
问:我想购买农民房屋,并想到法律服务所对购房合同进行“见证”,请问这样做有风险吗?答:购买农民房屋有两个法律问题,一是法律禁止宅基地使用权的私自转让。《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民房屋所占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分权,不准出租、买卖和擅自转让。二是农民房屋买卖不能得到房屋管理部门的确认。目前我国法律对城市和农村的房屋交易规定了两套不同的管理体制:城市房屋有产权证,可以自由买卖;农村房屋不能办产权证,买卖也不能向有关部门申请交易登记确认。一旦发生纠纷,很难得到法律的保障。你认为法律服务所见证过的购房合同就是国家认可的合同,就是有效的、受法律保护的合同,这是一种误解。见证并不能保证购买农民房屋就是合法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论劳动关系状况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进城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目前有一亿多农民工在城市谋求生存和发展,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这一进程的生力军。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劳动关系成为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而目前农民工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类型等方面面临的劳动关系状况直接制约了他们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的再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市民化进程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劳动关系是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直接制约着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劳动合同法>是一部旨在规范劳动合同、推动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该法的出台在推动农民工由自主劳动向契约劳动转变的同时,也加速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缺憾,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现实要求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既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内部的亚群体进行比较研究,又要融合政治学、社会学的比较优势,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出务工者所创造的劳务性收入。广大农民已经把外出就业当成了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然而,当前社会上对农民工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