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小丽 《工友》2013,(9):38-39
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和谐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的和谐,员工队伍的和谐。创建和谐企业,归根结底,就是以人为本,改善劳资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广大职工体面而尊严地生产和工作。能否做到企业与员工、经营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事关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创建和谐企业中,如何寻找到着力点?笔者结合企业的创建工作,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员工情绪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正视、引导、调解职工情绪,强化对员工情绪的管理,是实现员工人生价值、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正视、引导、调解职工情绪,尊重员工,依靠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凝聚全员智慧、提升核心实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确立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确保了员工在劳动条件、安全生产、工资福利等方面的基本人权.然而,基于降低用工成本的动机,一些企业千方百计地规避劳动合同法,漠视员工的合法权益,凸显了其对劳动者社会责任的缺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当前亟需建立企业自主履行对员工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将劳动合同法的外在约束转化为企业履行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内在激励,形成劳动者权益保障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张莉莉 《工友》2010,(4):46-47
安全事故是制约施工企业发展的瓶颈,不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还使企业员工身心受到伤害,甚至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现就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办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工会帮扶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为此,工会组织应针对问题,充分利用帮扶这一载体,立足党政所需、员工所盼、工会所能,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团结凝聚广大员工和各方力量,为和谐企业创建、为广大员工过上更加美好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建华 《工友》2014,(1):12-13
正日本员工技能熟练的形成方式有外部形成和内部形成之分。外部形成分为正式培训,即在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接受的教育和培训;非正式培训,即在社会和其他公司接受的培训。内部形成也分为正式培训,即企业内部培训;非正式培训,即企业内工作经验的积累。日本企业一般更重视企业内对员工的培养,以及通过工作岗位和部门的调动来丰富员工的工作经验,以此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企业内部培  相似文献   

7.
员工职业生涯中期危机不仅危害个人而且危及组织,这种危机既有社会、组织和个体的根源,又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化解员工职业生涯中期危机需要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与薪酬、员工帮助计划等方面工作,对这一特定员工群体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谋与建议,促进这一阶段员工队伍克服危机,健康成长,发挥优势,创造价值,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饶燕枝  韩亚 《工友》2013,(3):36-37
枝江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枝江奥美),1998年3月进驻枝江,是枝江市首家外商独资的企业,经过14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几百人的小企业成长为有着4000员工的规模企业。从2010年以来,企业提出"客户与员工利益并重"的发展思路,工会从无到有,从粗放式的工作到精细化地开展工作,员工从惧怕提意见到向企业开诚  相似文献   

9.
罗全 《时代风采》2010,(16):7-8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资源,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作为非公企业,云南清逸堂实业有限公司的做法是:严格执行劳动合同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人为本,尊重关爱和善待员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潜能,从而有效地激发员工创造性地工作,形成了员工与经营者的相互信任,员工忠于企业、企业尊重员工,两者互为依靠的和谐氛围,做到谋求企业发展与实现员工利益二者相互统一,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员工价值追求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员工的工作幸福感不仅对提高组织绩效至关重要,更有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从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视角,构建并验证了真实型领导影响员工幸福感的链式中介模型,具体包括:自我效能感在真实型领导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工作和家庭真实性在真实型领导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和家庭真实性在真实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志愿服务发展成为热潮,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形象等引起社会的关注。回顾企业志愿服务发展里程及其变化,企业参与志愿服务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调查发现,企业介入志愿服务,鼓励企业家及员工参与志愿服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郝龙 《中国工运》2006,(2):53-5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集中体现了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而创建和谐企业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没有企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那么,如何创建和谐企业呢?笔者认为:依靠员工、关心员工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坚持依靠员工和关心员工相结合,在依靠中关心,在关心中依靠,才能使员工感到企业是家,才愿为建设这个家尽心尽力。依靠员工和关心员工是密切相关的,光依靠不关心,依靠则难以持久;光关心不依靠,也谈不上真关心。依靠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财富的直接创造…  相似文献   

13.
何伟 《工友》2010,(8):38-39
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员工面对逐渐增加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挫折感、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而员工心理困扰会导致效率和服务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组织绩效,损害企业形象。如何为员工减压疏导,调整心态,成为众多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手段解决员工心理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和谐企业的建设,也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既要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又要保证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是企业安全生产、和谐稳步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环。工会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技能,充分发挥监督、参与职能,协助和监督企业落实各项劳动保护措施,不断创新与发展劳动保护工作,使其更具实用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汪连天 《工友》2011,(3):42-43
第四个习惯:确立目标 要提高企业团队的“执行力”,就必须引导和帮助企业团队成员确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有了这样一个共同的愿景,团队成员才会自觉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抱成一个团。我以为,引导和帮助员工确立个人的奋斗目标,进而引导和帮助团队成员确立共同愿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对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会作为员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把协调劳动关系作为推动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途径,以促进企业劳资双方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为重点,以维护员工队伍和企业稳定为目标,深入开展以劳动就业好、收入分配好、社会保障好、安全健康好、民主管理好为主题的维权工作,努力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企业新型劳动关系,使企业形成利益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是企业工会工作的当务之急,工会干部应该努力提升素质,在助力企业发展中有新作为。一、工会干部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确保工会工作方向准、思路清、任务明 一是弄懂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关系。维护企业的利益与维护员工群众的利益是工会组织的职责所在,在具体工作当中,要注意把握好企业和员工的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对企业利益与员工群众利益的一致性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样,工会工作就不会走入歧途,就会保持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运》2013,(11):59-59
内蒙古电力公司鄂尔多斯电业局睢国斌撰稿,从“中国梦”的价值认同出发,提出了电力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措施和对策。1.中国梦引领下的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群众和员工为主体。中国梦引领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出企业员工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广大员工有理想有梦想,引导和培养一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精神,促进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9.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保持优势,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与否与员工素质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在构建创新文化中,必须以提升员工素质为切入点,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宿感和使命感,进而达到员工与企业目标同向、信念共守、价值同构,实现与企业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20.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十分注重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努力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你为力帆添砖加瓦,力帆为你遮风蔽雨”,这就是我的追求。我觉得,企业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我的亲人,关心、爱护员工是我的责任。一、健全的劳动保障制度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集团每年都与全体员工签订年度劳动合同,并根据相关规定为他们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目前企业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率达100%。集团在用工问题上没有等级之分,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和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主要取决于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企业的用工需求,努力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