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仁浩在其作品《商道》中展现了一种彻底的“求道者”的心态。“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是《商道》所揭示的宗旨,一名真正的商人,只有以“道”行“商”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才能无憾、无愧于人生。《商道》所揭示的是真正的“商业之道”、“人生之道”,这对当下陷入困境的韩国经济无疑有着巨大的警示作用。正如崔仁浩本人所言,这是一部关于现在的经济、现在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释"附会"     
袁平夫 《求实》2006,(Z1):296-297
在《文心雕龙》研究中,对篇名的理解往往有很大的分歧。譬如《原道》之道,究竟是儒家的“圣贤之道”,还是道家的“自然之道”,一直争论不休。又如《风骨》的“风”和“骨”到底指什么。有学者列出了三十四种释义。《附会》篇涉及的问题比较多,现代文学理论中没有与“附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陶涵 《党建文汇》2008,(2):49-49
《赚钱的科学》一书的作者华莱士·D·沃特尔斯在一个世纪前提出了“赚钱的科学”。今天,神经学专家为这一理论找到了科学依据。作家朗达·伯恩讲述赚钱之道的《秘密》登上了全球图书销量排行榜?  相似文献   

4.
名句遐思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是一部蕴涵着丰富的领导思想的军事著作,它所揭示的领导思想,经历了若干世纪至今仍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人启迪,值得现代领导者思考和借鉴。 领导宗旨。《孙子兵法》首篇《计》有云:“道者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所谓“道”,从领导学角度来看,可理解为正确的领导宗旨。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坚持的是捍卫领土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之“道”。 决策原则。《孙子兵法》对领导者如何科学决策有三条基本原则:第一,“知”的原则。《孙子兵法·谋攻…  相似文献   

6.
路红梅 《理论学刊》2006,(11):51-52
从字面上看,老子所道之“道”是宇宙之本体,但是,从《老子》的中心思想、立论宗旨和重要致思方式看,“道”则是人生之本体。老子对人生发展过程特别是对人生境界的论述,充分表明了“道”的人生本体性质,彰显着“道”之人生精神家园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敬华 《唯实》2008,(6):39-42
《管子》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贯穿《管子》思想的主流是其“道法”思想。“道”是“法”得以成立的最高依据,是“法”所以享有普遍性、公正性、恒常性的根本原因;道是最高范畴,其内部分为德礼与权法两支,两者互为补充,构成和谐之道。《管子》的“道法”观对正确认识法的精神以及科学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一儒家和谐论有三个重点:(1)强调“和”与“人和”及“和谐”的极端重要性:一是强调“和”是礼的重要体现,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1](《学而》)。二是把“和”看作是天下之正道,“和者,天地之正道也”,所以为人处世都要讲究“贵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子路》)。三是强调“和”是最高的德性,“德莫大于和[”2](《循天之道》)。四是强调“人和”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公孙丑下》)。(2)提出中庸是实现和谐的方法。中庸也可叫中行、中道,其含义有三:一是要求人们在待人…  相似文献   

9.
最近,《康熙字典》火了。因为这部老字典被不少起名者盯上了,成了许多家长眼中的“起名神器”。用生僻字起名问题多在互联网上输入“康熙字典”四个字,网站会自动提示,与之最相关的词是“起名”,最相关的书籍是《中国起名实用大全》。而搜索“康熙字典起名”,会得到一千多万条结果,《康熙字典起名常用字》《康熙字典起名笔画查询》等网络文章也随之映入眼帘。原来,现在有很多人通过《康熙字典》起名,由此带动了此书的热销。  相似文献   

10.
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问世不久 ,便以其在企业管理思想上的创新价值获得了 1992年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开拓者奖 ,彼得·圣吉本人也因此被美国商业周刊推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学习型组织”新概念及一整套“学习型组织”的修炼方法 ,已被许多企业包括中国企业所接受 ,有不少企业甚至将《第五项修炼》奉为“2 1世纪的管理圣经”。由此可见 ,构建“学习型组织”于企业管理之道是极具价值的 ,而抛开其所有具体的修炼方法 ,构建“学习型组织”更值得注意的是内中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申子 《党课》2010,(24):72-73
官场、官道历来是世人谈论的热门话题,在一个“官本位”和“权力拜物教”盛行的社会里,各种官场上的歪经歪道,更是泛滥于《权术》《官场》等无数典籍里,充斥于觥筹交错的酒桌上,淹没于窃窃私语的神秘中。于是乎,为官之道越说越神乎,官场之水越涉越玄乎,为官之经越念越邪乎!  相似文献   

12.
《易传》、《中庸》中蕴含的朴素生态思想对当前构建新的生态哲学在本体论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易传》提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物之所生之模式。《中庸》亦提出万物由“博、厚、高、明、悠、久”的“天地”所生出。既然万物均由天地化育,那么作为万物中的一分子的人与万物其它成员乃“民胞物与”,应该“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易传》中的“裁成辅相”和《中庸》里的“参赞化育”思想,既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求这一能动性在“尽物之性”的基础上发挥。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14,(12):38-39
“道德”一词最早见于老子《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意思是说,道是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事物就能发展。万物以自身形态确认其本质特性而生,由其对环境的适应而有成。可见,道德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看法,属于世界观、价值观的范畴,道德和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称《讲话》)中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生活于清代初年的蒲松龄,不仅以撰写《聊斋志异》著称于后世,而且当时即以反对贪官污吏闻名于乡邑。他希望他那些做官的朋友,能够成为清正廉洁的人,为此以“诤友”的身分写了一封信,这就是载在《聊斋文集》卷五上的《上孙给谏书》。书中提出五点为官之道,今天读来还是很有启发的。蒲松龄的五点意见是:“择事而行”、“择人而友”、“择言而听”、“择仆而役”,“收敛族人”。  相似文献   

15.
张严 《学习导报》2011,(21):62-63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文”历来被视为纪纲之要,能移风易俗、化导人心,这就是“文以载道”的由来。茅盾写于抗战相持阶段的《风景谈》正是这样一篇散文:文章以景为名,实际上是写主宰风景的人,进一步来说,文章是以“文”绘“画”,以风景为衬托来描绘有着充实内心和崇高理想的延安儿女。《风景谈》所载之“道”,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在中外军事学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古代军事名著。虽然它从战争需要出发,着重阐述军事战略原则,而就国家的行政管理本身未作全面论及,但它所阐明的理论原则的影响已超出了军事领域,我们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去研读这部兵书,仍能从中发现其深刻的现代行政管理思想内涵。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上下同心的组织气候。《孙子兵法》非常重视和谐一致的组织气候。虽然组织气候作为行政管理学的一个概念只是在现代才被提出来,指的是基于组织成员的感情、态度、思想、精神、情绪而产生的普遍持久的行为气氛。但组织气候理论所要表达的思想在《孙子兵法》中就有所体现。《孙子兵法》提出了“道”的概念,并列之为“五事”——道、天、地、将、法之首。“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兵法·计篇》,以下只注篇名),意思说:所谓道,就是使广大民众与国君有共同的意愿,这样民众能为他死、为他生而不怕危险。这也就表明“道”的功能最终在于形成上下同心的组织气候,以此来达到民众能为君主的目标而奋不顾身的目的。并且不尽于此,《孙子兵法》还把这  相似文献   

17.
春风化雨     
李裴 《当代贵州》2021,(13):78-78
有心情谈论到“春风化雨”,人们总是面带笑靥的,品味着其中的开阔博大、畅和包容。沐浴自然、历史之“风”。承接社会、心理之“雨”,,多么的舒服和愉悦啊。“变则化”(《礼记·中庸》),‘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倾心于造化,从无到有、创造化育世间万物,“不亦乐乎”,抖擞精神、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正合于眼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乘势于“春风化雨”!  相似文献   

18.
持盈满问题,向受中国思想之关注。《周易》言“人道恶盈而好谦”,老子言“不欲盈”,范蠡言“国家之事有持盈”,荀子言“爵禄盈而忠衰于君”,管子言“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王船山言“盈而后奋”,曾国藩言“先自概”,所有这些有关持盈的观点,无不贯穿这样一个优势关注,即有盈满而如何持盈满?也就是孔子所要回答的“持满有道乎?”笔者认为,孔子的“持满有道”理论,在拓宽传统持盈理论向度上,是有独见之功的。  相似文献   

19.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说的“老庄后学”即通常所谓的“庄子后学”。以下着重从人学角度,略论老庄后学的思想特点及其对老子和庄子的继承和发展。 一、人性自然——老庄后学的人性论 老庄讲道与物的关系,讲人之得道,是从道与德的分别上加以论述的。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五十一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五十五章),德是道在主体之中的呈现;庄子讲“泰氏……其德甚真”(《应帝王》),也是道见之于主体的展示。但老庄都未明确地论及“性”的问题。老庄后学则对“性”所论甚多。如说:“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自然无问,谓之命;留动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