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究尸体影像学方法在脑梗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例脑梗案例尸体影像资料(PMCT和PMCTA)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讨论尸体影像学方法用于陈旧性脑梗或急性脑梗的系统诊断能力。结果 PMCT可用于陈旧性脑梗塞区域大小、部位和形态的记录,死后变化引起的脑组织密度改变无法完全掩盖生前陈旧性脑梗死。PMCTA能进一步满足狭窄、闭塞脑动脉血管的精准定位,通过观察狭窄闭塞血管对应供血区域是否出现低密度梗死灶,可用于是否存在急性脑梗(<24 h)的判断。利用尸体影像学单一方法判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原因尚具有挑战性,未来通过影像学引导进行尸体脑病变血管的精准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结论 尸体影像学方法(PMCT和PMCTA)在尸体脑梗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将其作为法医尸体脑血管病理学检查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尸体影像学方法在肠穿孔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2例肠穿孔(和4例对照案例)的尸体影像资料(PMCT和PMCTA)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尸体影像学方法用于肠穿孔的诊断能力。结果 PMCT对于肠穿孔引起的游离气体、液体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时还可观察到腹盆腔低下部位的脓性分泌物,PMCTA能够发现肠穿孔部位造影剂的渗漏,因此可用于穿孔部位的准确定位。结论 尸体影像学方法(PMCT和PMCTA)在肠穿孔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法医学肠穿孔诊断或解剖前穿孔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在利用现代尸体影像学检查1例缢死尸体时,意外发现死者存在大量胸腔积血和椎体离断损伤。为明确上述损伤性质,作者对该例尸体影像学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代高分辨率PMCT和多期PMCTA,在本例缢死者胸腔积血出血源和椎体离断力学机制分析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男,87岁,于家中自缢死亡。在进行常规全身高分辨率PMCT检查时,意外发现死者存在大量胸腔积血和椎体离断。为探查胸腔积血出血来源和分析椎体离断形成机制,进一步对死者进行了多期PMCTA。  相似文献   

4.
PMCT和PMCTA在颅脑致伤物特征刻画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PMCT可用于展示颅骨骨折形态特点和对特征性骨折进行影像学测量,借以推断致伤物接触面形态,PMCTA可进一步反应脑出血来源和损伤的深度,有助于分析致伤物入颅深度,借以推断致伤物局部长度。  相似文献   

5.
因鉴定体制特点,公安法医除参与尸体有关的现场勘查工作外,还需进行尸体检验工作。在此过程中,可能面对很多风险,受伤和中毒等事件时有发生。然而,国内公安法医对新冠肺炎等传染病流行期间死亡的尸体如何甄别进行尸体检验鉴定,对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工作的防护只有少量规定,且内容不够详尽。本文对法医在现场勘查中遇到的尸体及尸体检验中实验室建设、职业现状、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最后,建议出台相关的制度规定等具体约束规范措施,以保障公安法医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以解除基层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报道了1例通过现代尸体影像学方法(PMCT和PMCTA)发现高坠损伤患者经心肺复苏后发生全身动脉系统气体栓塞的罕见案例。本文研究表明,利用现代尸体影像学方法,可以准确地观察到尸体内全身动脉系统气体的分布情况,同时对于全身动脉系统气体栓塞形成机制的分析,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联合虚拟解剖(PMCT和PMCTA)和传统解剖对1例高坠死亡个体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虚拟解剖和传统解剖证据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可进一步提高高坠死亡个体的法医学检案质量。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男,61岁。2021年4月,在房屋建设工作从铲车斗中跌落后死亡(铲车斗与地面垂直距离2.5m)。在征得家属书面同意后,对尸体进行PMCT、PMCTA、尸表和解剖检查。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ghy,PMCT)技术用于水中尸体检验1例.本例研究表明,PMCT有助于水中尸体死亡原因的诊断,并能为死亡方式的推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卫生法的重要性.卫生法是一门独立的部门法,具有调整对象的特定性、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和法律体系的综合性及体系性.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为基本法的卫生法律制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为推动卫生法学科建设,建议所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取得阶段性控制,与此同时,新冠肺炎引发的法律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一些地方法院也针对民商事审判可能涉及的问题出台了一些法律性文件。对此,司法鉴定可能也将面临与此相关的医疗损害争议案件,值得未雨凋缪加以探讨研究。通过对鉴定案件受理、新冠肺炎诊疗、同情用药原则以及医院感染问题进行探讨,建议严格案件受理程序,结合医学领域中对此疫情存在知识局限的客观情况、临床医疗行为的探索性、临床治疗的困难性等诸多方面,采用宽松性评价原则开展相应的司法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致死或引发的其他法律纠纷可能涉及法医学病理解剖或者法医临床学鉴定。在日常法医学解剖中时有遇到因传染性疾病死亡患者的尸体,法医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应当有风险识别意识,充分认识到在解剖、检查这类尸体时的被传染风险。法医鉴定人需要采取充分有效的防护措施。由于新冠肺炎属于新型传染性疾病,相关研究成果、信息资料更新快,鉴定中的信息参考要慎重选择。同时本文对因传染性疾病死亡患者的尸体解剖中常见的职业伦理、知情同意、保险理赔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王轶 《法学》2020,(3):36-48
妥当分配新冠肺炎疫情或者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置措施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是合同法当下必须面对且亟待回应的现实问题。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到合同法领域的诸多制度。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疫情或者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属于不可抗力?而争议最大的,则是疫情或者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置措施导致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的可否适用情势变更制度?就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而言,以该条款生效为前提,需要区分类型:扩张型不可抗力条款约定的不可抗力事项发生,导致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的,不得主张适用情势变更制度。排除型不可抗力条款全部排除了不可抗力规则的适用,不可抗力规则确认的事项发生,即使导致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的,也不发生情势变更制度的适用。限缩型不可抗力条款就其保留的不可抗力事项,依然属于不可抗力规则确认的事项,一旦发生,导致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的,自然可以主张情势变更制度的适用;限缩型不可抗力条款部分排除的不可抗力事项发生,导致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的,不得主张情势变更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13.
张毅 《中国卫生法制》2021,(1):72-76,105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在此次疫情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印发的诊疗方案中提出中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被国外一些疫情严重的国家学习,这使得中医药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虽然中医药的地位逐渐提高,但我们仍看到与之相关的保护存在一些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是理论和实践中比较有力的一...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已被公认为全球性重大挑战。已经、正在,同时仍将对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梳理疫情下已实施的有关司法鉴定方面的做法、经验,分析涉疫情主要犯罪类型,开展司法精神医学远程鉴定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应关注其局限性,实施之前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瑞典病理学家韩森有句名言“人的历史,即疾病的历史”。疫疾作为一个群体性多发病症,它的形成和传播始终与人类文明发展伴随而行,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历史中,疫疾如同一个“常客”,总是不期而至,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产生重大破坏,并间接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病已成为中国当前防治体制、管理能力建设上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反应出我国完善防疫制度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国家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的迫切需求。通过归纳研究大量史料,对唐朝统治者对抗瘟疫所采取的法制措施进行整理,与我国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我们防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1案例资料某男,49岁。某日上午在居住地被人发现煤气中毒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于当日下午行尸表检验。持续-18℃冷冻保存43日后行尸体解剖。尸斑呈樱红色,位于颈项部、腰背部、臀部和四肢背侧未受压处,指压不褪色。双眼睑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混浊,  相似文献   

18.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我国乃至全球社会经济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医疗卫生与部分防疫生活用品的短缺使得市场自身调节机制失灵,而政府也因前期的防治措施不到位出现失灵现象.在双"失灵"的情况下,经济法应以"安全、秩序、公平、发展"为价值目标,在恢复市场秩序、保证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生存以及恢复市场活力上,发挥疫情时期对基本民...  相似文献   

19.
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依法防控”的战略部署,并强调指出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依法防控”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坚持“依法防控”,应从国家、社会、公众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将顶层设计与法治实践完美结合,切实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相似文献   

20.
对于行为人故意传播新冠肺炎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均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行为人过失传播新冠肺炎病原体从而危害公共安全的,无论是否发生实害结果,也不论是否出现法条竞合,均应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论处。这一方案可以避免按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时须有实害结果的要求,还可规避因果关系的证明难题。由于法定刑迥异,故应严格把握传播者的主观心态,既不可为了严惩而将过失拔高为故意,也不可觉得处罚过重而将故意降格评价为过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