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冬平 《电子政务》2011,(Z1):125-129
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分析了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兴起的背景,探讨了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的特点,并总结归纳了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在参与社区治理和提供社区服务方面有重要作用。自身存在的问题及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效果。在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合理定位和良性互动,有效整合资源、重塑居民社会价值应是推进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银川市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西北地区城市,城市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社区内人均收入不高。银川市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难以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难以兼顾多民族居民需求等挑战,也面临着自身缺乏合法性和公信力以及资金和人才匮乏等发展困境。该文从银川市现有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入手,通过查阅文献和访谈社区工作人员,分析其在社区治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面临的困境,继而从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两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治理。政府要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制度、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购买力度。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要合力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水平、推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社区社会组织要了解社情民意,促进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构建社区文化氛围,促进民族文化沟通。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社区是在公共事务治理中一个需要亟待改善的领域。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很多城市现代商业小区运作模式的成熟,城市社区治理开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城市社区发展正在从社区治理向公民治理演进。武汉市中央花园社区在公民居务、政务、商务、服务等方面创新了居民参与的渠道和平台,突出了居民的主体地位,是拓展社区治理的一个有效途径。一、多元主体参与的价值导向城市社区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石,基于治理理论的城市社区建设展现了多元主体参与的价值导向,是政府引导  相似文献   

5.
陈笑 《人民论坛》2010,(8):216-217
立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梳理"世界城市"中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特点,发现了目前存在的诸如参与主体结构失衡、政治参与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增强居民社区意识、优化治理内容结构、促进社区民主自治、壮大社区治理组织、健全社区治理制度等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网络政治参与是西方民主参与在网络时代的勃兴,它具有便捷多样性、平等参与性、直接开放性、广泛非正式性等特征。由于网络政治参与和党群治理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关系,即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可增加党群治理的民主存量,另一方面,党群治理对网络政治参与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因此,当无效、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给党组织特别是党群工作增加了社会的风险性时,把党群治理置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视角中考量就是化解风险的一种重要路径与维度。其具体构建的路径包括推动党群沟通的实效化,强化党群动员的认同感,增强党群协商的公共性,促进党群联动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许多社区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模式,倡导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提供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更是多元共治模式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认清社区居民参与协商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动力,考察社区居民参与协商的价值,进而从建构回应性基层协商决策机制、培育积极的公民资格、扶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方面来保障居民参与协商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路径,创新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决策方式,优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是检验地方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社区治理的绩效。当前农村社区村民参与公共产品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有序参与意识贫困化,参与行为的边缘化、非制度化和无序化,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共产品的建设成效,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和谐。所以,必须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建设中参与制度,提高村民的制度化参与水平,保证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建设成效和社区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周大鸣 《思想战线》2012,38(5):1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区建设动员过程中,将各民族视为一体的"居民动员"逻辑,忽视了社区中各少数民族历史地和实践地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导致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紧张。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的权力格局的形成是社区自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社区自治组织结构设置,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证;动员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则是通过实践实现社区自治的群众基础。在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中,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治理向社区自治方向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浙江省嘉善县围绕社区治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扩大居民群众参与、反映居民群众诉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四微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警务室、社区民警QQ群、社区民警博客、社区警务网络论坛等网络参与方式逐渐兴起。社区警务网络参与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确保社区警务开展的合法性;有利于增强责任感,提高公安机关的回应力;有利于警务信息公开,提高社区警务的透明度;有利于社区警务运行机制的重组及再造,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培育公共精神,提升网络参与水平。应建立和完善网络参与机制,推动社区警务战略下公安基层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动员居民社区参与是参与式社区治理进程中的重点与难题。在社区参与中,社区居民个体进入社区场域,在同社区治理情境的关系变化中完成在社区的身份建构。基于此探究居民群体在社区参与中的身份建构过程及其背后的行动逻辑,通过在W市W街道的参与观察与访谈发现,社区居民在社区参与中呈现出三种身份变化:居民、居民志愿者和骨干居民。研究结果表明,居民与社区治理情境的关系变化带来对“利益”理解的转变是骨干居民身份建构的深层原因。在此过程中,居民与社区治理情境的关系由相对独立到嵌入再到融合,居民的行动逻辑经历了从个益、互益到共益的转变,并不断助推基层社区“公共性”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社区功能的视角定位商会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商会作为特殊的社区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发挥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商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以丰富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引发了网络结社现象,催生了大量网络社团。网络社团的参与活动与行为既有正面、积极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特别是非理性、非法的网络参与,其危害性表现为:无序参与网络政治、恶意追逐商业价值、"恶搞"主流文化、诱发社会群体事件。本文的研究旨在正视这些问题行为、分析成因并提出治理对策,规范网络社团的参与行为、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治理不能照搬照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必须优化重构社区治理体系。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不断探索,逐渐实现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治理方式更加融入服务理念,但农村社区治理仍面临自治程度较低、治理人才匮乏、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居民参与治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要构建完善的社区治理自治制度,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治理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需要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力量四个主体参与。如何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成都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在社区动员、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塑造社区认同感,激发居民主体性生成;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拓展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治理渠道;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岳修峰 《人民论坛》2014,(8):150-152
过渡型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微观平台,需要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文章分析了过渡型社区治理面临的“五难”困境,提出了强化社区民生建设以提高居民融入度,重构社区治理主流文化以提高居民认同度,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培育居民社区自治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以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作用,转型政府职能以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等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示了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含义,划分了居民社区政治参与的类型,论述了居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并对居民社区政治参与的新经验、新做法等创新路径,进行了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过渡型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微观平台,需要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文章分析了过渡型社区治理面临的"五难"困境,提出了强化社区民生建设以提高居民融入度,重构社区治理主流文化以提高居民认同度,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培育居民社区自治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以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作用,转型政府职能以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等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社区参与不足的一种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荣英 《求索》2010,(3):83-84,39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践行政府推动型社区建设以来,我国的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社区参与渠道、参与形式和参与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深度扩展。但从现有研究看,我国城市社区参与度不足,且社区参与主体呈非常态分布,严重约束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本文借助布迪厄实践社会学“场域、惯习和文化资本”的关系主义方法论透视我国社区居民参与动因。研究表明,居民社区场域的客观存在消解了凝聚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导致了社区参与的冷漠;单位人惯习制约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社区居民的文化资本差异影响了居民社区参与的价值取向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