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建立成人腭皱三维数字模型并研究其特征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收集102名成人的上颌三维数字模型,男女各51名;记录腭皱型及两侧第一条腭皱的位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腭皱特征与性别的关系.结果 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共观察到共850条腭皱,其中男性420条(49.41%),女性430条(50.59%).直线形腭...  相似文献   

2.
成人颅骨宽度的性别判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用颅骨判定性别提供依据。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收集东北地区已知性别成年男性和女性颅骨40具的颅骨宽度10个指标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个指标中有7项性别差异显著(P<0.05),应用判别分析方法获得4个判别函数方程式,其判别率为96.3%~97.5%,本研究为可用颅骨判定性别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上颌前牙的性别判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牙的形态变化判定性别。收集辽宁地区成人上颌牙的石膏模型200例(男、女各100例,年龄在18岁~24岁),利用自动显示游标卡尺测量牙冠厚和牙冠宽,并应用判别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的6个性别判别式,其判别率为57.5%~64.5%,为用牙的形态变化判定性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中国人高度残碎下颌骨的性别判定方法。方法测量了国内 8个省市的已知性别的 16 0具尸骨的下颌骨 (其中男性 10 8例 ,女性 5 2例 ,年龄范围 18~ 75岁 ) ,选择了下颌骨左侧的下颌角、下颌支两部位的 15项指标的测量值 ,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筛选出性别差异显著的指标 ,使用判别分析方法 ,建立高度残碎下颌骨判定性别的判别方程。结果得到高度残碎下颌骨性别判别方程共计 4 4组 ,下颌角 3组 ,下颌支2 5组 ,下颌角和下颌支联合判定 16组。下颌角性别判别方程的最高性别判别率男性 6 9 4 % ,女性 75 % ,综合70 6 % ,下颌支最高性别判别率男性 77 8% ,女性 80 8% ,综合 75 6 % ;下颌角与下颌支联合判定的最高性别判别率男性 75 0 % ,女性 84 6 % ,综合 75 6 %。结论本研究可适用于刑事案件以及火灾、飞机失事等自然灾害事件以及考古工作中的高度残碎下颌骨的性别判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在活体年龄推断中的价值,评估第三磨牙能否作为18岁年龄节点的判断指标。方法应用Orhan改良的Demirjian分级标准对1 845例10~30岁个体的下颌第三磨牙分级并赋分,对性别差异进行t检验,建立第三磨牙推断年龄的三次回归模型。同时绘制各等级年龄累积分布图和ROC曲线评估第三磨牙与18岁间相关性,建立18岁Bayes判别分析方程。结果评估者内可信度为0.903。年龄与等级间呈中等相关。D、H等级存在两性差异(P0.05),余各等级均无性别差异。男性等级1~D,女性等级1~C均小于18岁;男女性等级H均大于18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7(P0.05)。结论第三磨牙等级与年龄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可用于18岁年龄节点的推断,但仍应结合其他指标相互印证协同鉴定。  相似文献   

6.
Amelogenin基因座变异,分为amelogenin引物结合区突变和包含amelogenin基因座的Y染色体微缺失两种类型,以后者最为常见。Amelogenin引物结合区突变的发生机制是核苷酸点突变,包含amelogenin的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机制可能是非等位同源重组或者非同源末端连接。在全世界人群中,位于印度次大陆地区的印度人群、斯里兰卡人群和尼泊尔人群amelogenin变异率非常高。Amelogenin变异对生育能力和表型影响非常小,但在性别鉴定中会导致错误的性别鉴定结果。采用包含常染色体STR基因座、amelogenin基因座和多个Y-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试剂盒进行检测可有效避免因amelogenin变异导致的性别误判。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利用三维重组形态学指标判定胸骨性别来源的方法,并对其判定效果进行评价,考察虚拟骨骼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胸部螺旋CT扫描图像,通过多层面重组法获取胸骨的二维影像,结合容积再现技术得出的三维模型,分别测量胸骨的全长、柄长、体长、柄最大宽、体最大宽、柄最大厚、体最大厚、体上端厚等8项指标,并计算出3个比值指标;筛选出其中有性别差异的指标,建立性别判别方程并评价其判别效果。结果 11个指标的性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胸骨全长、胸骨体长、体最大厚及柄最大宽的判别效果较好。所建方程组中,全指标、长度指标判别方程及逐步判别方程的判别率较高,88.6%的判定率与近期国外有关性别判定研究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判定国人胸骨性别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该技术有望应用于胸骨年龄推断及其它虚拟骨骼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的上颌尖牙髓腔体积与牙体体积在个体性别判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片103例(男51例,女52例),利用Mimics17.0分析软件测量上颌尖牙髓腔体积(PV)、牙体积(TV)及髓腔体积与牙体积比值(PV/TV),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和Fisher判别法对数据处理,得出性别判定函数,并采用Cross-Validated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以牙体积(TV)和髓腔体积与牙体积比值(PV/TV)作为研究指标进行性别推断时,个体性别判别函数为Y=0.009(TV)+28.896(PV/TV)-6.962,采用Cross-validated法进行效果评价,判别符合率为男51例,判断正确率为64.7%;女52例,判断正确率为78.8%。结论上颌尖牙牙体积(TV)和髓腔体积与牙体积比值(PV/TV)能够做为性别推断的研究指标,它为法医个体性别推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激光扫描深度图像法和CT影像法,制作颅骨模型,并建立无身源颅骨模型数据库。方法收集各省(区)送检的59例无身源颅骨样本,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颅骨深度图像的采集;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颅骨断层影像数据的采集。分别经处理后建立颅骨三维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数字颅骨模型的实体复制。建立具有颅骨信息查询和三维模型显示的无身源颅骨模型数据库。结果采用深度图像法可以获得颅骨的外表面模型,且通过调整扫描仪的参数使细节特征更清晰。采用CT断层影像法可以重建颅骨的内、外部结构,且对于牙齿具有更好的重建结果。建立数据库并将59例无身源颅骨样本信息和三维模型纳入数据库。结论三维建模和3D打印技术可实现对颅骨的重建和模型复制。无身源颅骨数据库的构建,可实现存储和管理颅骨样本的各类信息和三维数据,有助于查询和信息共享,对法医学实践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蛋白检测的快速性优势,研究不同性别在SMCY抗原氨基酸序列的差异,筛选出特异性氨基酸序列,并克隆表达性别特异融合抗原,制备相应抗体,建立一种快速鉴别法医物证性别的方法。方法通过对人SMCY和SMCX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了三段差异片段,采用搭桥PCR方法获得差异片段全长基因,连接入p ET-28a载体进行原核表达,用Ni柱纯化后的性别特异融合抗原免疫制备多克隆抗体,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检测SMCY多抗与抗原的反应特异性,制作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样本。结果筛选出具有性别特异性的氨基酸序列,获得SMCY性别特异融合抗原,成功制备出多克隆抗体及胶体金试纸条。结论获得SMCY性别特异融合抗原具有很好的抗原活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地结合,用于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深度学习技术对中国汉族人群口腔全景摄影图像(OPG)进行性别推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收集18~70岁汉族人群OPG影像数据10 600份(男性5 300份,女性5 300份),按照8:1:1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采用MobileNetV2、Swin Transformer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准确率、F1分数及GradCAM算法评估模型分类性能及可视化展示。结果 MobileNetV2、Swin Transformer Small和Swin Transformer Tiny模型的准确率为97.57%、95.13%、96.28%,其中MobileNetV2模型表现最佳。Grad-CAM算法显示男性OPG图像主要关注左右侧下颌支及牙槽骨,而女性的OPG图像主要关注上颌窦、左侧下颌支及左侧后牙槽骨。结论 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的中国汉族人群OPG图像性别推断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泛化能力,为法医学性别推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农村地区一项关于社会性别比异常调查的样本和数据的分析,研究在我国性别比持续异常的背景下,对于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引流产的两性认知差异,并探讨这一现象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用髋臼直径与耻骨长比值加坐骨长进行性别判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知性别的190副中国汉族成人干燥髋骨的耻骨长、坐骨长、髋臼直径等值进行观测、统计研究,发现该三项指标男、女性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单独使用该三项指标进行性别判别的准确率分别为62.11%、72.63%及84.21%。本研究建立了中国汉族成人利用髋骨髋臼直径/耻骨长加坐骨长进行性别判别的方程式,其性别判定的准确率可达88.95%,为中国汉族成人利用髋骨进行性别判别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变化与性别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变化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选取123例不同年龄健康人外周血样本,其中男性63例,女性60例,酚氯仿法抽提人基因组DNA,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通过Southern Blot方法检测端粒DNA限制性酶切片段(TRF)长度的变化。结果 123例外周血白细胞端粒TRF平均长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短,TRF随年龄缩短的速度是不均一的,且呈现出性别差异。结论 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随年龄缩短的变化速率具有性别差异,通过端粒DNA长度推断个体年龄需考虑到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和不同打击力度的圆柱形木棒对垂直方向打击皮肤所形成的中空性皮下出血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物力学击打装置,使用5种不同直径(2.0~4.0cm)木棒,从零递增击打力度(0~2300N),对活体乳猪背部皮肤进行打击,观察乳猪背部皮肤中空性皮下出血分布范围、色泽及形态特征,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空性皮下出血出现的最小打击力度阈值(230N),随打击工具直径的增大而阈值增大(230~810N);同一直径的木棒在不同击打力度下所形成的中空性皮下出血总宽度及中空宽度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空性皮下出血的范围随木棒直径的增大而增大(R2=0.953,P〈0.01);皮下出血总宽度及中空宽度与打击物直径,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R2=0.797,P〈0.01),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结论本研究可望用于推断垂直打击造成中空性皮下出血的木棒直径的大小,为钝器致伤工具的判断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起非法行医罪及由此引发的5起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案的调查取证经过,并就非法行医罪的特征、判处、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案的认定和一事不再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性别比失调现象更为严重,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我国岀生人口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大大超过了106:100的正常值。预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育年龄的人口男性将比女性多岀3000——4000万。为此,各地专门成立"两非"案件查处组,专事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与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案件。以期用严厉打击的态势,遏制性别比不正常增长。一、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与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深度学习技术在中国汉族人群CT三维重建图像自动性别识别中的可靠性和准确率。方法 收集20~85岁汉族人群骨盆CT影像学数据700例(男性350例,女性350例),将其重建为三维虚拟骨骼模型,并截取坐骨耻骨支内侧缘(medial aspect of the ischiopubic ramus,MIPR)特征区域图像。采用Inception v4作为图像识别模型,以初始化学习和迁移学习两种方式进行训练。随机选取80%的图像作为训练验证集,20%的图像作为测试集。将左右两侧MIPR图像进行单独以及合并训练。之后使用总准确率、女性准确率、男性准确率等指标进行模型的性能评价。结果将左右两侧MIPR图像单独进行初始化学习训练,右侧MIPR模型的总准确率为95.7%,其中女性准确率为95.7%、男性准确率为95.7%;左侧MIPR模型的总准确率为92.1%,其中女性准确率为88.6%、男性准确率为95.7%。将左右两侧MIPR图像合并以初始化学习进行训练,模型的总准确率为94.6%,其中女性准确率为92.1%、男性准确率为97.1%。将左右两侧MIPR图像合并以迁移学习进行训练,模型的总准...  相似文献   

19.
徐爽 《现代法学》2012,34(1):168-175
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地位与权利是实现两性平等以及妇女自身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将妇女平等权纳入宪法及法律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本文基于国际和国内比较的视角,对中国妇女平等权的立法保护进行了梳理,继而分析了"性别立法"和"性别预算"等促进妇女平等权的新政策工具在中国的开展和实施,以期进一步推动男女平等在中国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三维颅骨模型在初始姿态和分辨率上差异较大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轮廓线的颅骨配准方法。方法首先,提取三维颅骨模型的眼眶、鼻框、颞骨、上颌骨以及下颌骨等轮廓线;然后,根据轮廓线的长度以及轮廓间的最短距离判断轮廓线的类型,并建立两个待配准颅骨在轮廓线上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颅骨的粗配准;最后,通过添加权值的方式来改进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并采用该改进的ICP算法实现颅骨的细配准,从而达到两个颅骨精确配准的目的。结果通过将一个未知颅骨与颅骨数据库中的300个颅骨的配准实验表明,提出的基于特征轮廓线的配准算法可以实现三维颅骨模型的精确配准,并在细配准阶段取得了较高的配准精度和收敛速度。结论基于特征轮廓线的配准算法是一种快速、高精度的三维颅骨模型配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