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空间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文化缺位、公共设施布局不均、文化活动品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当前,空间治理问题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日益凸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治理对城市空间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构建作用,通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记忆传达、文化价值导向、文化活动参与三个维度建立精细化治理模式。基于此,要以丰富场所营建的形式表达重构文化符号空间;以完善文化设施的功能建设搭建公共文化空间;以引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服务质量,重视城市精神文化管理塑造城市独特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自有文化,在城市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文化治理的作用,将文化的思维贯穿于公共空间治理政策的方方面面,用文化促进城市发展转型中经济、生态、科学技术、人文历史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治理中形成“区域—城市—城区—社区”四个层面之间的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最终通过治理的顶层设计,对城市自身文化的挖掘、引导、运用和创新,促进城市完善自身核心定位,从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市民归属感和幸福感,是文化引领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算法作为计算机通过模拟人的思维在数据的喂养下将输入数据转化为输出数据的计算模型,是推进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要素。随着公共文化传播日益“算法化”,作为技术、权力、媒介的算法成为公共文化传播的重要中介。算法基于用户画像进行公共文化精准推送、以虚拟趣缘社群助力文化共同体构建、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方式、目标和主体维度赋能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算法是一柄双刃剑,算法落入数据陷阱放大治理公平困境,平台造成的过滤气泡固化受众文化审美“茧房”,对算法的依赖掣肘治理主体能力提升,由此产生普惠均等困境加剧、公共文化空间逼仄、主流文化价值遗失的症候,阻滞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因而算法赋能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表现为一种悖论。为此,需要彰显人文关怀,观照算法“弃民”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提升算法开发者和公众的算法素养,冲破文化审美茧房;强化协同思维,聚合多元主体治理合力以克服算法依赖。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社会与城乡互动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被置于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流动空间中,形成流动性的文化服务。流动空间中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诉求特点,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需要从流动空间视角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创新发展,在空间上营造灵活多变的组合空间,在功能上拓展复合型美学价值功能,在业态上培育新型特色服务内容,在主体上促进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创造。实施依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场景化的创新空间、统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和个性化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拓展外部公共文化资源、构建政府引导下多元力量参与的社会化运营机制等对策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资源整合、场馆共享、功能再造,达到整体优势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5.
甄静慧 《传承》2011,(4):56-57
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持久动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一要求,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公共管理文化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性是一种公有性、共享性和共同性 ,它一方面来源于物性 ,另一方面来源于人性。公共管理 =“公共性” “管理”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特性 ,同时也是衡量公共管理好坏优劣的价值尺度。公共管理文化是一种追求公共性的文化 ,是一种寻找公共性和实现公共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何兰萍 《学习与实践》2007,(11):122-126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和农民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社会空间,但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活动日益减少,公共文化生活空间日益退缩,从而导致了农民精神生活的虚空和伦理价值体系的迷失。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重构农民的公共文化生活和农村公共空间,在新农村建设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金世斌 《群众》2022,(9):15-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江苏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一级馆数量居全国前列,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  相似文献   

9.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农民的个体私性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而公共文化生活空间逐渐萎缩,农村公共文化渐趋式微.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在理念和体制等方面面临着转型和挑战.各级政府必须通过转变文化建设理念、改革传统的文化体制等措施发展农村公共文化,重构农民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间,促进农民进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以湖北省为个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旨在通过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提高农民思想文化水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培育农村文化生态环境,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基本文化需求。通过对湖北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背景、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分析,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我国政府正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有效、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惠及民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本文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容要素和功能目标上建立二者的联系,分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公民文化权益的基础,它由平等参与文化活动、共享文化成果、文化成果收益受到法律保护、传承本民族或本地区文化生活方式以及接受基本文化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权利组成。发达国家在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上走在中国前面,"一切为了权利"、适合的制度模式、科学的标准化及开发式社会参与等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借鉴。在法治中国当下,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需要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技术、组织、机制与体制创新,完善公民文化参与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及加快公共文化权益立法保障工作等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浙江》2011,(4):59-59
“十二五”期间浙江将率先建成覆盖全省、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通过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中心镇、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县有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有一站(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一室(文化活动室),使全省城乡每百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10平方米,建成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使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带来的润泽。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解决农村文化落后、农民精神生活贫乏、乡村文化边缘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以增加供给的方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不足、人才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扶贫、文化产业、地方发展等相协调。同时,还应为供给文化发展提供思想、制度及实践支持,解决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维视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  朱春雷 《理论月刊》2008,(9):150-152
财政经费投入均等化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以财政投入为衡量指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总体水平较低,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本文从公共文化财政投入结构、文化服务的动力机制、公共文化体制等三个维度分析影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政协日前组织了由文卫体委、省民进、省农工党、文艺界和新闻出版界、社科界部分委员组成的民主监督组,深入全省11个市和部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就"构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开展了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浙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对进一步推进浙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加宝 《今日浙江》2006,(10):58-59
湖州市为使多功能流动舞台表演车这个公共文化投入“点”,发挥以“点”促“面”的作用,采取了项目管理的办法,探索了公共文化投入效益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杨芳  陈世海 《群众》2012,(9):46-47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江苏省张家港市率先在全国探索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设施功能作用,广泛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针对性、有效性,促进文化管理向文化服务、“送文化”向“种文化”、专业文艺“唱主角”向群众文化“挑大梁”转变,构建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描绘出了基础蓝图。在此思路的引导下,未来一段时期,海南应立足省情,发挥小省的地缘辐射优势,不断提高政府投入。  相似文献   

20.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实现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的重要推手。四川省崇州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创新和深化“文旅管家”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实现了文化聚民心、文化塑民风、文化动民力、文化兴民业。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模式助力社区文化治理的深化路径,以促进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