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尿中地西泮及其代谢物替马西泮、去甲西泮和奥沙西泮的GC/ECD分析方法。方法 尿样经β 葡萄糖醛酸酶水解后 ,用有机溶剂提取 ,再以N ,O 双三甲硅烷基三氟乙酰胺进行衍生化 ,衍生物用GC/ECD法分析。结果 检材中分析物的回收率 70 %以上 ,检出限 5ng/ml以下。结论 本法可进行口服地西泮 10mg人体 48h内尿液中地西泮代谢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检测人唾液中地西泮及其代谢物。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SPE)处理唾液,HPLC/MS/MS法检测,MRM记录方式,保留时间和定性离子对定性,内标法和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去甲地西泮、去甲羟基西泮、去甲羟基地西泮葡萄糖醛酸苷(OG)、羟基地西泮葡萄糖醛酸苷(TG)的检测限在0.01ng/m L~0.5ng/m L之间,线性范围0.1ng/m L或0.5ng/m L~100ng/m L,回收率为84.9%~106%。口服5mg地西泮后15d内唾液中可检出地西泮及去甲西泮,但检出时间有个体差异,但去甲羟基西泮、TG和OG则不能检出。结论 SPE-HPLC/MS/MS检测法可应用于人唾液中地西泮及其代谢物的检测。人口服常量地西泮后唾液中可检出地西泮和去甲西泮,且检测窗口期较宽,但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醇对地西泮半数致死量及早期代谢的影响。方法 1利用AOT425tat Pgm程序测定雌性小鼠经口灌服地西泮单独或与不同剂量乙醇联合染毒时的半数致死量;2低、中、高剂量(50、100、200mg/kg)地西泮单独或与不同剂量乙醇联合染毒,HPLC法测定染毒后15、30、60min时小鼠心血中地西泮及其主要代谢物去甲西泮、奥沙西泮血药浓度,观察染毒早期乙醇对地西泮代谢的影响。结果 1联合染毒使地西泮LD50值明显降低,且下降幅度随乙醇剂量增加而加剧;2各联合染毒组染毒15、30、60min时地西泮、奥沙西泮血药浓度较单独染毒时低;50、100mg/kg地西泮与乙醇联合染毒60min时去甲西泮浓度较单独染毒显著升高,但乙醇剂量影响不大;高剂量地西泮与低、中剂量乙醇联合染毒60min时去甲西泮浓度较单独染毒组时低。结论 1地西泮与乙醇确有毒性协同作用,联合中毒时地西泮半数致死量变化与乙醇剂量有关;2染毒早期,乙醇可使地西泮及奥沙西泮血药浓度降低,同时抑制去甲西泮的代谢,使其药浓度升高,在毒性协同效应发生中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合成大麻素类(synthetic cannabinoids,SCs)新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被广泛代谢,在尿液中通常很难检出合成大麻素原体,大多数以代谢物及代谢物葡糖醛酸结合形式存在,需在尿液前处理方法中断裂葡糖醛苷酸链,将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还原。本研究针对尿液中SCs的酶水解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对阳性尿液中11-去甲基-9-羧基-THC(Δ9-THC-COOH)的酶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并与碱消解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对MDMB-4en-PINACA、ADB-BUTINACA阳性尿液的酶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 在55℃条件下,添加3μL的β-d-葡萄糖醛苷酸酶溶液(>100 000 units/mL)酶解30min可充分水解Δ9-THC-COOH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75℃条件下,添加3μL的β-d-葡萄糖醛苷酸酶溶液(>100000units/mL)孵育30min可充分水解MDMB-4en-PINACAM和ADB-BUTINACAM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结论该研究可为检测尿液中合成...  相似文献   

5.
血液和尿液样品中海洛因代谢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尿液和血液中海洛因代谢物3-β-D-葡萄糖醛酸吗啡(M3G),吗啡,O6-单乙酰吗啡(O6)在180d内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准备空白添加血液、尿液、染毒动物(大白兔)血液、尿液和吸食海洛因者血液、尿液样本,分别置于20℃、4℃、-20℃下,分别于0、1、2、4、7、14、28、56、112、156、180d时间点测定样品中M3G、吗啡,O6相对含量。结果在3种不同温度下,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血液、尿液中的O6含量均逐渐下降至零;血液中吗啡含量升高(空白血液添加组)或下降(染毒动物组),在尿液则均升高;血液样中M3G含量均升高,尿样中则略有下降。下降和升高的幅度均随保存温度的下降而缩小。结论海洛因代谢物在-20℃时保存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西泮及其主要代谢物去甲地西泮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特点。方法大鼠24只,随机分成8组,以安定90 mg/kg灌胃,2 h后脱颈椎处死,左侧卧位,分别置于室温(10℃)条件下,于死后不同时间(0h、2h、4h、8h、12h、24h、48h、96h)取心、肝、脾、肺、肾、大脑、肌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地西泮及其主要代谢物去甲地西泮的含量。结果地西泮及其主要代谢物去甲地西泮在染毒处死大鼠内各时间点、各脏器都有分布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地西泮及其主要代谢物去甲地西泮在染毒处死大鼠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尼美西痒阳性大鼠尿液中的代谢物。方法2只Wistar大鼠分别喂食半粒尼美西泮药丸,收集24h内尿液,用B葡萄糖醛酸酶水解,Oasis@HLB柱固相提取,以DB.35Ms柱为分离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结果从大鼠尿液中检出尼美西泮的4种代谢物:7-乙酰氨基尼美西泮、7-乙酰氨基硝基安定、7-氨基尼美西泮和2-氨基-5-硝基苯基苯甲酮及少量尼美西泮原体。结论尼美西泮在大鼠体内易代谢,在尿液中的主要代谢物为7-乙酰氨基尼美西泮和7-乙酰氨基硝基安定。  相似文献   

8.
在麻醉抢劫案件中 ,三唑仑作为麻醉药物的案件占很大比例。在中毒者的尿液中提取该类药物 ,目前发展较快且效果较好的方法是固相萃取。唑仑类药物在尿中多以α位和 4位羟基化代谢物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物形式存在 ,原形药物较少 ,一般检验均先以 β葡萄糖醛酸苷 ( ph6 8)在 3 7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氯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地洛西泮、氯甲西泮、劳拉西泮)在大鼠体内分布及代谢规律,为2′-氯地西泮相关案件的检验提供实验数据。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禁食12h,按2.625mg/kg 2′-氯地西泮灌胃给药,第一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经大鼠尾静脉采血,第二组为采血空白对照组,第三组给药30min后处死,取心、肝、肺、肾、脑、睾丸,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2′-氯地西泮及代谢物含量,第四组为分布空白对照组。结果2′-氯地西泮进入体内后,迅速代谢分布,在20min内达到血液最高浓度。2′-氯地西泮及代谢物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特点为:肝>脑>心脏>肾>睾丸>肺。结论经灌胃2′-氯地西泮进入大鼠体内后,监测2′-氯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及降解规律可以为2′-氯地西泮相关案件的检验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血中安定及其代谢物的酶水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木瓜蛋白酶水解血中安定及其代谢物蛋白结合物的酶解条件,提高安定的提取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酶解的最优条件,检材经蛋白酶水解,固相萃取后,应用LC-MS/MS方法进行检测,运用保留时间和MRM(多离子反应监测)方式来对血中安定及其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安定、去甲安定、去甲异安定、羟基安定和去甲羟基安定的最佳酶解条件分别为55℃,2.5h,pH7.0,8000U;50℃,1h,pH7.5,8000U;50℃,1h,pH7.5,8000U;50℃,1.5h,pH7.5,8000U;50℃,1.5h,pH7.5,8000U。结论酶水解后的血液中安定及其代谢物检出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Li Y  Du TD  Yun KM 《法医学杂志》2010,26(4):266-268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麻醉致死犬的脑组织、血液和尿液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布比卡因分解动力学。方法将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的脑组织、血液和尿液分三等份分别置于20℃、4℃和-20℃条件下保存,于死后不同时间点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布比卡因的含量,WinNonlin软件拟合分解动力学方程,计算不同保存条件下脑组织、血液和尿液中布比卡因的分解半衰期。结果脑组织、血液和尿液中布比卡因的分解动力学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可用lgC=lgCo-kt/2.303表示,式中k为一级分解速率常数。结论 20℃、4℃和-20℃条件下保存的脑组织、血液和尿液中布比卡因均可发生分解,20℃保存时分解较快,其次为4℃,-20℃保存时分解最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尿液中乙基葡萄糖醛酸苷。方法取空白人尿液加入EtG-D5内标工作液和冷甲醇(4℃),经涡旋、离心,取上清液于水浴氮气吹干,以沉淀杂质,采用Agilent Zorbax Bonus-RP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5∶95)为流动相,采用负离子模式质谱检测,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尿液中EtG在50~5 0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18ng/mL,方法回收率为90.2%~101.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和精密度,适用于尿液中EtG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乙基葡萄糖醛酸苷的检测及其在法医毒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乙基葡萄糖醛酸苷(ethyl glucuronide,EtG)是乙醇在人体内的特异性代谢物。迄今,已有相当数量的文献针对EtG的检测方法、代谢动力学及实际应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综述了EtG的各种检测方法、EtG含量与乙醇摄入量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利用EtG含量区分是否酗酒、判断尸体中乙醇来源等,阐述EtG在法医毒理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呋喃丹及其代谢物呋喃酚在不同条件保存血液中的稳定性,为呋喃丹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犬经口灌胃4LD50(13.5mg/kg)呋喃丹致死后,取血液分为五等份,分别为添加1%氟化钠(1%NaF)、添加2.5mg/m L枸橼酸钠(NC)、20℃、4℃和-20℃保存实验组。于保存当时(0d)、5d、7d、15d、40d、83d和150d取上述样品,多反应离子检测(MRM),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法检测其中呋喃丹及呋喃酚含量。结果血液中呋喃丹的含量随保存时间均呈下降趋势,7d显著下降(P0.05),之后下降缓慢。不同条件保存血液中呋喃酚的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枸橼酸钠和氟化钠可加快血液中呋喃丹的分解。结论呋喃丹及其代谢物呋喃酚在保存检材中均可发生分解,20℃保存分解较快,4℃和-20℃保存分解速度较慢,不适宜用枸橼酸钠或氟化钠作抗凝剂或防腐剂。在呋喃丹的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生物检材应注意冷藏、冷冻保存,并尽快送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不同方法检测三唑仑及代谢物α-羟基三唑仑,为其及时、准确的检测提供科学证据和最优方法。方法用GC/NPD、GC/MS、MS/MS、GC/ECD对兔体内三唑仑及代谢物α-羟基三唑仑进行检测。结果GC/ECD法最易检测出三唑仑及其代谢物。结论兔胃及内容物、尿液中容易检测到三唑仑及其代谢物;运用酶水解后,检测率最高;GC/ECD检测三唑仑及其代谢物的灵敏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大鼠尿液中2C-B及其代谢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4-溴-2,5-二甲氧基苯乙胺(2C—B)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物以及代谢途径。方法取Wistar大鼠3只,以2C-B灌胃,收集24h内尿液,用B葡萄糖醛酸酶水解,Oasis HLB柱固相提取,DB-35MS柱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结果从大鼠尿液中检出6种2C-B的代谢产物,分别为:4-溴-2-羟基-5-甲氧基苯乙醇、4-溴-2,5-二甲氧基苯乙醇、4-溴-2-羟基-5-甲氧基苯乙酸、4-溴-2,5-二甲氧基苯乙酸、1-乙酰氨基-2-(4-溴-5-羟基-2-甲氧基苯)乙烷和1-乙酰氨基-2-(4-溴-2-羟基-5-甲氧基苯)乙烷。未检出2C—B原药。结论2C-B在大鼠尿液中主要以代谢物形式存在,其在大鼠体内至少仔在两种代谢途径:第一种是2C—B的2位和5位氧上去甲基后氨基被乙酰化;第二种是2C—B去氨基生成醛,接着被还原或氧化生成醇和羧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血痕(DBS)中乙基葡萄糖醛酸苷(EtG)、硫酸乙酯(Et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检测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保存血痕中EtG、EtS的分解规律,应用于乙醇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方法采集8名志愿者酒后静脉血并制成血痕,均分为3组,分别保存在20℃、4℃、-20℃温度下,于保存当时(0d)、5d、9d、14d、20d、23d、26d、44d、50d,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痕中EtG、EtS的含量。结果血痕中EtG、EtS在10ng/ml~1μg/ml之间线性范围良好,相关系数(r)≥0.998,最低检出限分别为40ng/ml、20ng/ml。不同温度保存血痕中EtG、EtS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0℃分解最快,-20℃分解最慢,且EtS的检测时限较EtG长。结论在乙醇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应注意将血痕冷冻(-20℃)保存、及时送检,同时检测其中EtG、EtS的含量,避免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滥用药物体内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在体内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羧酸酯酶、磺基转移酶、丁酰胆碱酯酶、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和吗啡6-脱氢酶等代谢酶催化下,发生葡萄糖醛酸化、水解、氧化、磺酸化等多种反应,生成有活性或者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然后经尿液、胆汁或者其他途径排出体外。不同毒品的代谢途径不同。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吗啡类、苯丙胺类、氯胺酮、大麻类和可卡因等毒品在人和动物体内的代谢研究,综述了这些毒品体内代谢的代谢部位、代谢酶、代谢产物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3):213-217
目的研究丙泊酚及其代谢物(4-羟基丙泊酚和葡萄糖醛酸丙泊酚)在大鼠体内的动态分布规律,为丙泊酚麻醉相关的死亡案件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禁食12h,经尾静脉注射12.6mg/kg丙泊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心、肝、肺、肾、脑、肌肉、睾丸、静脉血,检材分为两份,一份经环己烷及乙腈液液萃取法提取后,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丙泊酚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PG含量,另一份检材经乙腈液液提取后经MSTFA衍生化,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4-羟基丙泊酚含量。结果丙泊酚经大鼠尾静脉进入体内,迅速向各组织器官内分布。由数据可看出丙泊酚在体内各组织消除迅速,并于30min后趋于平稳。丙泊酚在大鼠肝、肾、脑中分布较多,PG在大鼠中主要分布在肝脏,4-羟基丙泊酚在大鼠肝脏、肾脏、肺脏分布较多。结论经尾静脉注射丙泊酚后大鼠体内丙泊酚及其代谢物的动态分布规律可以为丙泊酚麻醉相关的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不同温度、不同储存时间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含量,探究血清cTnI、CK-MB、Myo随储存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9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心静脉血,分别在4℃和25±3℃条件下保存,分别测定抽血即刻(0 h)、24 h、72 h、168 h、240 h的血清cTnI、CK-MB、Myo含量,探究其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冷藏组血清Myo变化趋势不明显,血清cTnI、 CK-MB随储存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常温组血清Myo随储存时间延长上升,血清cTnI、CK-MB随储存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结论冷藏保存0~240 h及常温保存0~168 h的血液样本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死亡时心肌损伤情况,有望作为法医学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