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我在国内和国外先后会见了不少拉丁美洲的朋友,他们对中国发生的事情兴趣很大。他们问我:“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在过去29年得以9%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为什么西方一些经济学家一再预言中国经济要衰退,但都预言错了?”我告诉他们: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的增长,是因为中国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建设道路,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马光远 《同舟共进》2014,(10):24-26
2014年,中国的经济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也没那么糟糕,而是相当微妙。上半年,GDP增长率为7.4%,很多人对这个数字表示焦虑和不满。为什么?因为多数人的思维仍停留在过去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代,但这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中国未来的经济与过去30年将完全不同,我们要改变对GDP增速的看法,这个数字并非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3.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模式问题,我认为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不在经济领域。有人说正因为中国搞了市场经济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样看问题只是看到了中国奇迹的表象和起因,没有深入到中国奇迹的内在逻辑。从比较的视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搞了市场和开放型经济,为什么没有取得中国这样的奇迹?所以,  相似文献   

4.
在文章开始之前,我想不妨先和读者诸君探讨几个问题: 很多人都关心中国以后的走向,社会怎么走?经济怎么办?在经济模式方面,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出口,特别是靠政府投资带动。这种模式包括发改委都在呼吁改变。但是讲了十几年,依赖度不降反升。为什么中国经济很难向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型,而只能继续依赖投资、出口?  相似文献   

5.
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深刻影响了处在高速增长的我国经济。非典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我国为什么能够抵御非典对经济的冲击仍保持增长?非典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聚焦世界     
《小康》2009,(9):21-21
中美要闹“离婚”?中国版阿诺在危机中找寻机会;糖价急涨;粉色军团的复苏:为什么女人们做得更好;中国进入低碳时代,西方亦要反思过去。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年底北京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些学者对新经济的提法大泼冷水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感到新经济成分太小影响不大。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的一位学者干脆引用弗里德曼的一句话:根本没有什么新经济。 几个月过去了,我对新经济的认识有所深入,在认识方法上进了一步。当前人们争来吵去都没吵在点上主要是对新经济的概念没有确定。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包含什么内容?光泛泛地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把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说成是新经济也有点笼统。新经济为什么新?为什么要专门区别于旧经济?你必须有个标志,有个明显的区别界限。所以,判…  相似文献   

8.
加强科普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素养有啥用 很多人说,国人科学素养这么低,为什么经济发展还这么快?那科学素养又有何用?!这种观点功利性较强,比较短视。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确实取得飞速发展,但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特征,付出了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代价,注定了这样的经挤发展方式要高速持续下去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9.
期刊浏览     
应对气候变化:共同的目标;中国为什么改革?;现代经济大衰退;法国,你的人权在哪里?;石油的力量;俄罗斯人来了!;从武术家到慈善家  相似文献   

10.
新书架     
《上海人大月刊》2014,(6):54-54
《世界大时局——各国经济改革得失》高连奎/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什么才是主流的文明,什么才是文明的逆流?哪个国家才是中国的榜样?哪种道路才是中国的追求?为什么有的国家享受着高福利,经济也可以大幅领先,而有的国家福利平平却欠债累累,为什么有的国家的人民可以轻松快乐,而有的国家的人民却要吃苦受累,是谁在调动民愚,又是谁在挑动民粹,关于世界我们到底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1,(2):74-74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财政改革,要认真考虑税收改革。我们国家财政税收过去每年都有很大的增长,还伴有大量的盈利情况非常好的利润率很高的国有企业。为什么不能减税呢?为什么不能在财税上进行改革呢?个人所得税还需要延续这种体制吗?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崇高历史使命。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这是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弄清的重要课题。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或者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有何客观必然性,首先,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三者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面临转折关头。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收入、外汇储备都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国际金融话语权都显著提高,但以往把中国经济引向成功、繁荣之路的增长模式,如今遭遇的挑战越来越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更加频繁的贸易保护主义,地区、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都是快速行驶的中国“经济航母”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公报称,“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那么,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此重要?有哪些难点问题?这一转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本刊特刊发这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荐书     
《创造》2011,(12):103-103
《看懂世界经济的第一本书》:告诉你身边的世界经济 辛苦赚的钱为什么成了泡沫?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怎么就影响了你的工作?通货膨胀又是怎么让你有钱却买不起东西的?本书从这些人们最关心的经济问题出发,  相似文献   

15.
夏斌 《当代思潮》2012,(4):43-45
日前,国际上一些人在唱空中国,“中国经济要崩溃”。国内的房市正出现价量拐点,又一些人纷纷要求放松银根“保增长”。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2012年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水扁执政6年来的第五届行政主管部门副主管蔡英文,上台不到半个月就宣布,将在今年5、6月间召开“经济永续发展会议”。会议议题有三个:社会安全体系完善架构;经济长期竞争力提升;全球布局与两岸经贸。这一宣示引起了各方关注,笔者以为至少有下列三个问题值得探讨:什么是经济永续发展?蔡英文为什么要召开经济永续发展会议?经济永续发展会议能否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的总量究竞有多大?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产出的比重是多少?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一个既虚又实的概念。当我们的员工面对客户、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时,能让客户强烈地感受到企业内在的文化功力。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文化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走到今天.我们要提出重塑企业文化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企业的基业常青,它的核心的基础是所谓文化建设?为什么说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为什么说现代企业管理最高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要回答这些问题,要从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所有问题,仔细去探究和挖掘,发现它的背后都会隐含着文化的问题,都会有来自文化本身的内在驱动。中国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十个问题都跟企业的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贺敏 《今日海南》2011,(5):32-33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依然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这样一个成立90年、执政超过60年的政党,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王先生你好.按照您的经济能力,完全可以在其它区买一套更好的房子,听说您和太太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